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所采集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快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可疑食品、2份餐具涂抹样和5份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分离菌株采用CLSI 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份可疑食物和3份患者粪便经实时荧光PCR检测为沙门菌阳性,同时分离到4株斯坦利沙门氏菌,4株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 带型完全一致。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污染引起。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物中毒做出病原学诊断,PFGE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研究病原菌流行病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地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6株奇异变形杆菌,其中4株肛拭子中分离,2株剩余食品中分离,除一株从肛拭子分离的外,其余5株的PFGE型别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爆发为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PFGE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3.
非典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患者和厨工肛拭子、末梢水及物表涂抹拭子共90份。通过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确定病原菌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病原菌毒力基因eaeAi、paHs、tl、ts、tx1与stx2存在情况。其中4株病原菌全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后,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0份标本中22份样品分离出携带eaeA基因的EPEC。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株EPEC PFGE带型完全相同,表明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带eaeA基因非典型EPEC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奉贤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方法对奉贤区2004-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奉贤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1起,采集标本665份,检出病原菌182株,检出率为27.37%。结论奉贤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7、8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肠道病原菌,近几年来我省由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为了解我省沙门氏菌及引起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型别、菌型特点、分布状况,从1976年以来,收集了由本站和全省各地市防疫站分离鉴定的不同来源及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菌株共801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在肠杆菌科中此类细菌繁多,分布面广,可通过各种方式感染人和动物,污染食物后可造成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菌食物中毒占首位或第二位.笔者从食物中毒死者尸检标本(心血、肝、脾、结肠)中检出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根据GB 4789对采集的样品病原学分析及鉴定。结果从患者的2份肛拭子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食物中毒原因,并了解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根据流行病调查和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按照GB4789.4-2010[1]、WS271-2007[2]、B-K琼脂扩散法[3]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采集8份样品(2份肛拭物,6份剩余食物),除1份剩余食物外均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检出的7株斯坦利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未见耐药情况。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检出的斯坦利沙门氏菌未出现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检出病原菌。方法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ea,seb,sec,sed,see 5种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75样品中分离出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3株来自食品样本,2株来自饮用水,工用具1株,病人4株。10株阳性株中,有8株荧光定量PCR检测sea肠毒素基因阳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水质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4789-2003和WS/T9-1996附录A,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检出的两种致病菌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份患者和食品、环境标本中,分离出4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奇异变形杆菌。检测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结果均为阳性;7株奇异变形杆菌的PFGE分型结果为不相关关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分析,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一起由维尔肖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溯源分析,探讨分子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病原菌溯源和应用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11株维尔肖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性分析。结果:从病人肛拭中分离出的8株维尔肖沙门菌和引起该食物中毒的食物中分离的3株菌株都属于同一克隆。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株维尔肖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分离菌的亲缘关系,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可靠而实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州市某区近年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规律,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某区1999~2003年9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结果9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采集各类样本1 321份,检出病原菌共340株,总检出率为25.74%,其中以变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6.96%,其次为沙门菌,检出率为3.26%。结论该地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变形杆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地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分离病原菌,追溯其食源性疾病的来源。方法:(1)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2)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方法进行检验分离病原菌,测定患者血清效价,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中毒的原因。结果:在15份患者肛拭子、15份厨工肛拭子、1份厨房熟食刀具物表拭子样品中分离到31株细菌;经传统的生化分型和拮抗试验,采用Sensititre Autoreader细菌生化鉴定仪的GNID-CE生化鉴定板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同时挑取3株患者、3株厨工和1株熟食刀具检出的变形杆菌进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图谱显示带形相同。测定20份患者血清效价,恢复期滴度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发生的一起由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12份样本(6份患者肛拭子及6份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 Lab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对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12份样本分离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rep-PCR 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8株菌之间相似度为95.6%~99.7%,聚类分析相似度≥97%。结论 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受同一来源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人类生活中,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首位。至1987年底已被国际公认的有2211个菌型,目前国内已发现的菌型约为220个。作者对从一起食物中毒熟食容器中分得的一株沙门氏菌进行了全面鉴定,生化学结果为DNA同源群Ⅰ,血清学结果抗原式样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是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旺兹沃思沙门氏菌的检出尚属罕见.笔者从纯蛇粉中分离出一株国内旺兹沃思沙门氏菌.为了慎重起见,同批产品中进行了扩大采样 32份,结果均检出同一株菌株.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韶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点,为研究与制订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韶关市2003-2005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5年韶关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18起,共采集标本135份,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为14.81%.结论 韶关市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春秋两季为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2份粪便标本和1份剩余食物(大虾)均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所检出的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试验均为阳性,具有同源性。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结合流行病学、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9.
A型韦氏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为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因子,对从食物中毒中分离的35株A型韦氏杆菌进行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 材料 1.1 菌株来源 35株A型韦氏杆菌均从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其中自病人粪便分离19株,呕吐物分离7株,剩余食物分离9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集团公司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WS271-2007、WS287-2008、WS289-2008和GB4789.10-2010对采集的29份样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神奈川试验。结果从29份样本中检出17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一致,血清学试验均为O3:K6型,神奈川试验均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