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66年~1993年21个省分离的218株A、B和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检查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及其机理,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penA基因扩增后经HpaⅡ消化并比较了它们的酶切图谱。108株A群Nm中有2株耐药,它们是1987年和1988年分离的;101株B群Nm中有6株耐药,1983年以前仅1株,其余5株是以后的,耐药菌株从3.8%上升到6.7%;9株C群Nm中分离出1株耐药菌株,为70年代分离的。上述耐药菌株中,1株A群和5株B群为病人菌株,其余皆为携带者菌株。耐药的A群和C群Nm与其敏感菌株penA基因的HpaⅡ酶切图谱相同,但耐药的B群Nm的penA基因酶切图谱显出5种谱型,它们与敏感菌株的图谱明显不同。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我国所分离的少数Nm对青霉素耐药,B群Nm较A群耐药明显些,前者对青霉素耐药可能是penA基因的改变所致,关于A群和C群Nm对青霉素的耐药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两株B群流脑菌LOS抗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我国自70年代以来从病人和带菌者中分离的91株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脂寡糖(LOS)免疫型分型、外膜蛋白分型/亚型、多位点酶电泳分型等的基础上,挑选了两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3407(B:15:P1.2:L3,7,9:RFLPb-20:克隆群I)和542852(B:NT:P1.2:L3,7,9:RFLPb-20:克隆群I)。提取并纯化了它们的LOS,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两株菌的L  相似文献   

3.
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肠毒素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苏芸金芽孢杆菌(简称Bt)种群不同亚种存在的蜡状芽孢杆菌肠毒素基因及溶血素BL进行检测,以便评估Bt对人类及高等动物潜在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多重引物PCR技术,在同一PCR体系同时加两对引物,hblA及bceT基因的扩增片段分别为1017bp及427bp,与预期的完全一致;应用HBL羊血平板,产溶血素BL的菌株可产生非连续型溶血环。结果45株Bt标准株中,29株含有hblA基因,占64.4%;15个生产用菌株及野生株中,含hblA基因的菌株为10株,占66.66%;含bceT基因的标准株29株,占64.4%,含bceT的Bt生产用菌株及野生株为13株,占86.6%。HBL羊血平板检测结果表明:28.8%的Bt标准株及33.3%的Bt生产用菌株及野生株含溶血素BL。结论hblA及bceT基因在苏芸金芽孢杆菌中是普遍存在的,建议在遴选Bt生产菌株时,选用不含肠毒素基因或含肠毒素基因而不表达或表达水平不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B群Nm 3407菌株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的提取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荚膜多糖作为菌苗候选成分效果不理想,有些非荚膜的抗原成分存在血清型和亚型的限制,为了能提取一种免疫原性强,并具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性的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OMPC)以研制更有效的B群Nm菌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了从病人分离的B群Nm3407菌株提取OMPC的3种方法,用ELISA、杀菌力试验、小鼠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5.
应用4株鞭毛蛋白共同抗原单抗CB8、de7、cc6和DD4,在直接ELISA试验中测定了鞭毛蛋白属共同抗原表位在沙门氏菌7个DNA同源群219株菌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它们广泛存在于各个DNA同源群内,在沙门氏菌属内的检出率分别高达95.4%,93.6%,95.4%和92.2%,其中CB8+de7可达99.1%。经与脂多糖O-I噬菌体识别的共同表位比较研究表明,鞭毛蛋白共同抗原表位更加特异和准确,前者在DNA同源群Ⅲa、Ⅳ中的分布很低或检测不出。这些结果为沙门氏菌属新分类概念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同时预示着鞭毛蛋白属共同抗原表位在沙门氏菌分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HLA—A,B血清学分型与DNA分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136例样本HLA-A,B血清学分型与DNA分型结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设计38对引物,检测常见的HLA-A,B基因。结果:136例样本中有60例血清学分型与DNA分型结构不符合(44.1%);HLA-A特异性血清学分型错误率在纯合子中分别占23.3%与9.4%(共11.2%),在HLA-B中分别占47.4%与18.4%(共20.6%);HLA-A特异性血清学分型假阴性6.6%,假阳性2.5%,错误指认特异性2.1%,HLA-B错异性则分别为6.7%,3.6%,10.3%。结论:ILA-A纯合子血清学分型错误率明显高于杂合子(P〈0.05);HLA-B纯合子血清学分型错误率也明显高于杂合子(P〈0.005);HLA-B特异性血清学分型错误率显著高于HLA-A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1194例初诊怀疑患强直性脊柱炎(AS)和其它关节性疾病患者的HLA-B27、B7、B13和B40位点抗原的分布,并分析这些位点的相互杂合和其抗原的交叉反应性。方法 微量细胞毒反应法,在同一块反应盘上同时检测。结果 1.在1194例患者中,HLA-B27抗原阳性率达38.6%;B7的抗原阳性率为7.4%;B13为14.6%;B40为13.4%。2.在HLA-B27阳性人群中,B7抗原的阳  相似文献   

8.
马冀  张卫东 《医学信息》2006,19(4):38-40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感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患者病历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和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年份比例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检验。结果 2003~2005年神经外科281倒患者分离菌株共4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2%,革兰阳性菌22.8%。G^-菌对常用的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93.7%。G^+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已基本耐药,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80.6%。分离产ESBLs菌株36株,各年产ESBLs菌占各年总菌株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36株产ESBLs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对亚胺硫霉素无耐药。结论 G^- 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普遍较高;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率逐年升高;预防细菌耐药.必须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合理使用抗菌素,以求达到控制或延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BacT/Alert3D全自动快速血液细菌培养系统培养的2138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离所得菌株用VI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152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3.97%。革兰阴性杆菌103株,占67.3%;革兰阳球菌34株,占22.2%;真菌15株,占9.8%。血中产超广谱B一内酰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2.5%和32.5%。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CN和MRSA分别是85.7%和55.0%。结论目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菌血症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血培养中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首次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大肠杆菌16+23SrRNA基因探针分析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45株中国菌株和6株国外菌株(美国B31,297;法国20047;瑞士VS461;德国LW2和俄罗斯菌株IP2l)用于实验,选用EcoRⅤ和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菌株遗传差异性较大,分属三个基因种,即GenospeciesⅠ(B.burgdorferiSensuStricto),GenospeciesⅡ(B.garini)和GenospeciesⅢ(B.afzeli),其中B.burgdorferiSensuStricto基因种在亚洲菌株中是首次发现。此外还发现中国菌株HB18的rRNA基因杂交图谱与国内外其它菌株不同。分属于三个基因种的中国菌株的rRNA基因杂交图谱与欧洲和美国菌株略有差异。中国菌株HB18可能属于一个新的基因种。  相似文献   

11.
OF抑制试验对A族β溶血性链球菌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OF(OpactoFactor,混度因子)抑制试验对临床分离的110株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βHS)进行OF分型。结果表明,(1)OF分型阳性率仅有30%。(2)OF阳性菌株集中在M68,M75,M60,PT2841,M22五个M型,其中M68,M75明显占优势达66.6%。(3)全部M68型菌株均取自咽扁桃体炎和猩红热患儿,大部分脓疮病OF阳性株为M75株。提示:(1)我国儿童GA6HS感染流行菌株有明显不同于欧美等国家的M/OF菌型谱。(2)这时期在北京地区有M68,M75感染菌株的局部流行。(3)对我国GARHS感染菌株分型研究应在采用M/OF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它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泵抑制剂(利血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方法应用3组BacT.ALERT3D培养仪系统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A、B、C组培养基。3组培养基均接种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A、B组同时加入利福平1μg/mL;环丙沙星2μg/mL;利福平1μg/mL和环丙沙星2μg/mL;A、C组同时加入利血平20mg/L:C组未加入任何抗结核药物。结果在A组培养基中,耐利福平1μg/mL的14株菌株中有2株恢复对利福平的敏感性,12株仍然耐药;耐环丙沙星2μg/mL的6株菌株和耐利福平1μg/mL及环丙沙星2μg/mL的22株菌株全部恢复药物敏感性。在B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物耐药性无变化。在C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明显生长,说明利血平对所研究菌株无抑制作用。A组与B组培养基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存在耐药机制之一的外排系统;泵抑制剂之一利血平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有抑制其外排作用,使结核分枝杆菌恢复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了解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检测2002年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165株MRSA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CU)分离的65株MRSA作同源性分析。结果165株MRS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8.2%、96.3%、93.9%。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8%及98.8%;ICU和RCU病房分离MRSA的PFGE图谱有5种类型(A—E型),以A型为主(56株),A型又包括A1亚型(55株)和A2亚型(1株)。结论医院获得性MRSA是多重耐药菌,在ICU和RCU病房发生了基因型为A1亚型的MRSA菌株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Coltivirus新成员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1991年,在甘肃和北京地区采集蚊子,从中分离到10株病毒,该类病毒在C6/36,BHK-21及Vero细胞上可出现病变,使乳鼠发病、致死,抵抗乙醚和5-溴脱氧尿苷,电镜观察为球形、无包膜,直径约62.7±3.13nm。PAGE示该类病毒RNA为12节段,分为4个不同的电泳带型,均与云南分离株不同。交互中和试验和交互补体结合试验表明,中国分离株之间抗原性有变异。中国分离株与Coltivirus属已知成员科罗拉多蜱热病毒、加利福尼亚分离株S6-14-03及德国分离株Eyach有血清学交叉反应(1:4~1:8),但血清型明显不同,因而,中国分离株当属Coltivirus属的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抽查佛山市1987-1993年出生时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共961例,用国产放射免疫(RIA)药盒检测,结果,免疫儿童的抗-HBs一率由后1年的84.0%降至免疫后7年的69.2%;免疫后1-7年儿童的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6.9%下降至1.35%;保护率达92.0%;抗HBc阳性率由免疫前的40.9%下降至3.6%。表明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免疫后7年仍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eaeA基因寡核苷酸探针,对37个血清群的221株从肯尼亚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并对eaeA基因阳性菌株进一步做了bfpA和slt基因检测,HEp-2细胞粘附及荧光肌纤蛋白染色(FAS)试验。结果表明,eaeA基因的携带率为19.5%,EPEC、EHEC和其它血清群中eaeA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31.6%、66.7%和8.9%,根据bfpA和slt基因检测及HEp-2细胞粘附和FAS试验的结果,可将携带eaeA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成5种类型。提示eaeA基因的分布不仅限于EPEC和EHEC,而且携带eaeA基因菌株含有多种毒力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四川、广西、河南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或抗体(anti-HD)阳性的HBsAg携带者中,筛选出4株HDVRNA阳性标本,经逆转录和聚合酶反应(RT-PCR)后,获得包含HDV抗原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对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经计算机分析比较表明:四川、广西株与美国-1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3%、99.0%;而河南-1、河南-2株与台湾株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4.3%、92.1%,上述4株与日本-1、秘鲁-1的同源性在66.1%-77.8%之间。推导的HDAg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四川、广西株与美国株分别为99.5%、96.4%;河南-1、河南-2株与台湾株分别为89.7%、89.3%,故我国至少存在基因型I型的两种亚型,其中四川、广西株为IA型;河南2株皆为IB型。同时,实验结果还证实了HDV毒株的异质性呈地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79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用Etest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9株肺炎链球菌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Etest测得10株(12.7%)低耐青霉素(MIC0.125~1μg/ml),1株(1.3%)高耐青霉素(MIC4μg/ml);仅1株处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中介范围(MIC1μg/ml).琼脂稀释法测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1.3%、2.5%、2.5%、16.5%、49.4%、40.5%,所有菌株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地区14%的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耐三代头孢菌素及多重耐药株罕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87年从广西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含有1056核苷酸编码352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海南流行高峰期分离的D2-04株、国际参考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JAM)、候选疫苗株(S1)和马来西亚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M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进行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2%,93.7%,93.3%,90.7%,89.9%,89.5%,89.3%,氨基酸的类似性分别为89.8%,92.6%,93.3%,91.2%,90.6%,90.1%,89;9%,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氨基酸残基的130和207位,一个可能的蛋白裂解位点350~352和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霍乱日常监测标本和霍乱疫情标本,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和菌型鉴定,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获得的霍乱弧菌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共采集各类标本334份,检出12株01群埃尔托型(El 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12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敏感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占55%(11/20);中敏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等8种,占40%(8/20);100%耐药的抗生素为复方新诺明1种,占5%(1/20)。结论2007年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为01群埃尔托型(El T0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该流行菌型的菌株除对1种抗生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或中敏),没有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