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折返径路内存在双径路传导和多水平阻滞现象,国内外已见报道。笔者最近发现1例室早二联律,其特点是室早配对间期一致,但由二种形态规律地交替出现,说明室早双径路内存在折返时间相同,但折返途径不同的交替性室内传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胸骨下疼痛”6小时以“急性前间壁心梗”入院,入院后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图1):室早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0.4s→0.44s~0.65s→早搏消失)。每组第1个室早联律间期固定为0.4s,最长室早间期与最短室早间期无倍数关系,为室早折返径路文氏周期。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文氏周期中最后1个室早与下一文氏周期的第1个室早间均夹有6个窦性QRS波,推测在该6个窦性QRS中存在隐匿性文氏周期(图1第3、4行梯形图):第3行R1R2、R3R4间期逐渐延长,为室早折返径路显性文氏传导,R6理应为联律间期更长室早,但因R5在折返环…  相似文献   

3.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内折返激动是引起室性早搏、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多数室性早搏的配对间期、QRS形态是一致的 ,少数因折返径路内出现文氏 (Wenchebach)现象、多径路传导 ,致配对间期不等或QRS形态多变。兹对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作一探讨。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有 8种类型 :   1 配对间期、QRS形态均一致的室性早搏 ,常呈显性或隐性二、三联律。   2 心室内双径路、多径路折返  ①传入双径路 ,可伴蝉联现象 (图 1) ;  ②传出双径路、多径路等速传导 (图 2、3) ;  ③传出双径路、多…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年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系1986年1月23日描记的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室性早搏的联律间距呈390毫秒与470毫秒短-长交替出现,而来见在390—470毫秒之间者;室性早搏之QRS波形态相同。其机理是由于折返径路内存在纵向分离而形成双径路,快径路的绝对不应期长于窦性心动周期(S_1-S_2),其上方共同径路存在着单向传导阻滞,亦即窦性冲动不能通过上方共同径路进入双径路、而来自双径路的冲动则可通过上方共同径路;慢径路之绝对不应期短于窦性心动周期,当  相似文献   

5.
本例Ⅱ导联心电图表现为:(1)窦性P-P间期基本规则时,其P-R间期逐搏延长。最初3—4次心搏之P-R间期延长量较少,提示快径路内呈不典型文氏现象,文氏周期最后一次心搏之P-R间期显著延长,提示激动由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传导。(2)每当P-R间期显著延长时即诱发一系列快速的P~-波,频率136次/min。每两个P~-波下传1个QRS波群。提示房室交接区内折返激动在顺向传导时出现2:1阻滞。(3)按窦性P波的出现规律,上行R_4的T波终末部应出现窦性P波。故而R_4之折返激动欲夺获心房至少应赶在T波终末部之前出现;但仔细观察R_4之ST-T既未发现窦性P波亦未  相似文献   

6.
1 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45岁,因患胃癌住院手术。10年前曾住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本次术前心电图检查见附图,上下两行为Ⅱ导连续记录。窦性P波规律发生,频率约50—60次/min,P—R间期约为0.11s,符合L—G—L综合征。图Ⅱa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室早的配对间期长短交替,两种恒定的配对间期分别为0.40s和0.48s,相邻两个配对间期差值>60ms,同时可见每个室早后均随有P~-波,为室房传导所致,R—P~-间期亦呈现长短交替,且室早配对间期长者其R—P~-间期短0.16s,配对间期短者其R—P~-间期长0.24s,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亦>60m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②L—G—L综合征;③频发室早二联律(室内折返径路中呈双径路传导);④室早伴室房传导(房室结呈双径路室房逆传)。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70岁 ,因心慌、胸闷、气短 5年 ,加重1个月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入院第 2天作动态心电图 ,2 4h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期间收缩有 1 12 86个 ,其中有 4种折返现象同时存在。图 1A示 :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但联律间期不等 ,从492~ 5 0 0~ 5 0 7~ 5 31~ 5 62ms逐渐延长呈文氏周期。图 1B示联律间期从 5 4 6~ 492~ 45 3~ 437~42 9ms逐渐缩短呈反文氏周期。图 1C示第 1、2个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长为 5 4 6ms,第 3、4两个间期短联律间期为 45 3ms呈双径路传导 ,5 4 6ms两个长联律间期为慢径路传导。而 2个 45 3ms…  相似文献   

8.
例1 患者男性,66岁.既往有阵发性房颤史.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型).ECGⅡ导联3组三联律(图1)示:QRS呈室上性型,每组的R_1-R_2间距1.08s,各波前无窦P,后于T波升降两肢各见一形态相仿的逆行P~-波,R_1-P~-(180ms)和R_2-P~-(360ms)间期短长交替,互差180ms.每组的R_2-R_3间距0.56s,组成R_2-P~--R_3(V-A-V)序列,P~--R_3间期0.20s,R_2-P~->P~-R_3,R_3形态略异,其后无相关P波.上述征象,酷似单源交界性逸搏心律逆行快慢径路交替传导及反复搏动三联律并室  相似文献   

9.
女,44岁,风心病、二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电图记录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第2天,心电图显示每组心搏中第1个为交界性逸搏,逸搏周期1.20s,QRS时间0.08s,交界性逸搏的激动与房室结慢径路逆传心房,R-P间期0.40s,以后又沿房室结快径路前传心室,P~--R间期1.0s。交界性激动沿房室结快—慢径路连续折返两次之后自行中断,构成交界性逸搏—成对反复搏动三联律。心电图上未见到窦性P波,有两种可能:①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窦性停搏;②窦房结被逆行心房传导的激动所抑制而未能表现出来。心电图诊断:交界性逸搏—成对反复搏动三联律。 讨论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一种常见的电生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图见PP间期0.76~0.80s,连续发生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室性早搏形态一致,配对间期0.42s和0.58s短长交替,互差达0.16s,周而复始规则出现。在短配对间期室性早搏的T波上可见倒置的逆行P波,RP′间期0.18s。长配对间期室性早搏中埋有窦性P波。图1变化提示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存在双径路,并在室房逆传过程中发生交替性窦房交界区和房室交界区的干扰现象。  讨论 室性早搏主要由折返机制引起,因为有固定的折返径路,且折返速度相等,所以折返性室性早搏均有固定不变的配对间期。本例出现互差达0…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4岁,临床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冠心病可疑。附图Ⅱ导联系术中连续记录,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有3个特点:(1)室早联律间期由0.62~0.64→0.57~0.60→0.35s呈逐渐缩短直至早搏消失,周而复始;(2)室早呈短阵二联律出现,其中E_1、E_4、E_7为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3)相邻的两个室早E—E间期为1.12、1.24、1.28、1.30、2.97、3.58s,缺乏最大公约数,长E—E间期大于短E—E间期的2倍,E—E间期变化与窦性周期及联律间期长短有关。符合室早伴折返径路内反向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3 0岁。因感冒数日 ,近感胸闷、心悸。来院就诊。临床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图 1示 :基本心律为窦性 ,频率 110次 min ,频发 2种形态不同的室早呈隐性二联律[1 ] ,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即第 1次早搏畸形程度较重 ,时间为 0 16s,联律间期为 0 45s;第 2次早搏形态畸形程度较轻 ,时间为 0 12s ,联律间期为 0 5 0s ;以后连续出现 3次窦性P -QRS波之后 ,又重复上述规律。根据以上心电图特点 ,应考虑为室早伴折返径路内不典型文氏现象。每个文氏周期的第 1个早搏由于出现较早 ,呈典型室早形态 ,第 2次早…  相似文献   

13.
心电学中某些基本概念之间往往发生“矛盾”,在不同场合要作不同的解释。有的概念之间存在“一念之差”,极易混淆。一,二联律法则与Asbman现象。二联律法则是指联律间期固定的室早二联律往往发生在长的心动周期之后,即一个长心动周期后诱发的室早,因在早搏后又有一个长回归周期,故易形成持续的室早二联律。其机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3):237-237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传导速度快的组织不应期长,这一规律有时令人难以理解。 例如房室结常存在快慢两条径路,快径路的传导速度快,传导时PR间期短,相反,经慢径路传导时PR间期长。而快径路不应期长的几率为90%,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中,90%为慢快型(慢径路前传,快径路逆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73岁。因摔伤后头晕胸闷 1d就诊。脑电图轻度异常。临床诊断 :脑震荡 ,心律失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各导联均有提前出现类似左束支阻滞型室性早搏 (PVS)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Ⅱ导联连续记录 (图 1)及梯形图示 :PVS联律间期即折返径路 (RP)逐渐延长至传出中断 ,周而复始 ,呈4∶3、3∶2、2∶1不等。符合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各PVS随联律间期由短到长 ,QRS波振幅由高变低 ,时间由窄变宽。下行R′1 6 形态介于正常QRS与PVS之间 ,属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频发PVS伴折返径路及心室内文氏现象 ,…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反文氏期心电图的报导散见于心电学杂志上,其大致特征是早搏的联律间期逐搏缩短,终至一次或数次早搏脱落,其发生机制的解释多认为是在室早折返径路中存在着双层阻滞,由于双层阻滞可能呈A型或B型,相似于交替性房室交界区文氏周期那样,由于上层呈文氏型阻滞下层呈2:1阻滞或上层旱2:1阻滞下层呈文氏型阻滞,再加  相似文献   

17.
交界性逸搏经房室结内多径路折返形成规则的三联律和四、五联律比较罕见,现报告2例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55岁。临床诊断:①扩张性心肌病;②心力衰竭Ⅱ度;③心源性休克。图1 A示窦性节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B示QRS波呈三联律,每组三联律的R_1、R_2后均有逆行P~-,RP~-短长交替,短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匀齐,频率约107次/min,可见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呈二或四联律,且2个PVS之间的窦性搏动数目符合2n 1规律,配对间期呈长短交替,短的约为0.42~0.44s,长的为0.50~0.52s,传导形式如梯形图所示:在PVS的折返径路内存有2个水平传导性能不同的阻滞区,近端为2:1阻滞,远端为3:2传导的文氏阻滞区,故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显性、隐匿性PV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5岁,阵发性心悸、胸闷3年。临床诊断:心肌炎。心电图系1991年7月27日描记的Ⅰ、Ⅱ导联同步记录,附图 A 基本节律为窦性,QRS 波可分为3类:(1)R_(2、5、7、10、13)系配对型室性早搏(室早),呈二、二联律出现。(2)R_(1、3、6、8、11、14)QRS 波畸形,起始部见“δ”波,P-R 间期缩短而固定为0.08s,P-J 间期0.20s。此类QRS 波均出现于室早的长代偿间期(1.01—1.06s)后。故推测为慢频率依赖性间歇性 W-P-W  相似文献   

20.
陈珊 《心电学杂志》1996,15(1):53-54
在一些早搏病例中,两个相连显性早搏间夹的窦性搏动数通常符合3n-1的规律,即2、5、8、11、14……,n为任何正整数.1960年,Kinoshita首次报道此种类型的室性早搏.后来Shamoroth和Marriott称之为隐匿性室早三联律.这种类型早搏虽然也符合三联律规律,但在心电图上并非每个早搏均显示可见.本文作者还曾报道过隐匿性室早三联律的病例,由于室早折返径路的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表现为隐匿性3:2文氏型传出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