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TFFC对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TFFC应用于ADR致过氧化损伤的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LDH、AST、CK的活性,心肌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并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结果:ADR组大鼠血清中LDH、AST、CK活性及心肌中MDA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01),而心肌中SOD、GSH-Px活性下降(P<0.001)。乳鼠心肌细胞加ADR培养组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当TFFC干预后血清中LDH、AST、CK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回落,SOD、GSH-Px活性上升;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逐渐下降(P<0.001,P<0.001)。结论:TFFC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心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顶一颗珠(TTM)对阿尔彩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皮质抗氧化酶、过氧化脂质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岗田酸(Okadaic acid,OA)大鼠侧脑室注射造模,TTM注射液腹腔注射,并用维生素C(VtiC)腹腔注射作阳性对照。测定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物实验组海马、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tau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OD,GSH—Px降低(P〈0.05/P〈0.001),MDA,tau蛋白增高(P〈0.001)。药物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SOD,GSH—Px,MDA和tau蛋白在TTM高,中组差异明显(P〈0.05),低组差异明显或不明显(P〈0.05/P〉0.05)。结论TTM的抗衰老作用,与能增强脑组织SOD,GSH—Px活性、减少MDA蓄积、降低tau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愈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脂质过氧化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及愈肝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愈肝冲剂,观察其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OD、GSH-Px活性降低(P<0.05),LPO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PCⅢ与LPO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0.01);愈肝冲剂可以升高SOD、GSH-Px酶活性(P<0.01),降低LPO水平(P<0.05)。结论:脂质过氧反应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愈肝冲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半硫丸对甲减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半硫丸对甲减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半硫丸防治甲减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于每日腹腔注射PTU诱发甲减动物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甲状腺片组和半硫丸组,经相应处理后,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MDA、NO活性的变化。结果:甲减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MDA和NO活性明显上升。半硫丸可使甲减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上升,MDA和NO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半硫丸可以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甲减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改善甲减性脑损害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山楂叶总黄酮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莉  吕红  庞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43-2144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大鼠和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灌胃给予自然衰老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TFHL,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小鼠和大鼠全血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检测心、脑组织中脂质褐质(LF)、丙二醛(MDA)和SOD含量。结果给予TFHL的衰老小鼠和大鼠心、脑组织中SOD和全血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提高,而组织中MDA和LF含量则明显下降。结论TFLH能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损伤,防止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竹叶水溶性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计竹叶的水溶性提取液对动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灌胃给予自然衰老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竹叶提取液,检测动物全血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并检测心、脑组织中脂褐质(LF)、丙二醛(MDA)和SOD含量。结果:给予竹叶提取液的衰老小鼠和大鼠心、脑组织中SOD和全血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提高,而组织中MDA和LF含量则明显下降。结论:竹叶提取液能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损伤,防止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自由基生成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4-VO模型,用Morris水这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或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定位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明显高于其余3个象限。电针组能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3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模型大鼠脑组织内NOS活性及NO、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电针组及尼莫通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电针组与尼莫通组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脑组织中NOS、NO、MDA含量,提高了SOD、GSH-Px活性。结论:电针对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平衡有调控作用,能减轻缺血对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中风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谅  周莹  李艳慧  庄礼兴 《新中医》2001,33(6):42-43
用调和阴阳针刺法对34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中风患者血LPO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经治疗后患者血LPO活性显著降低,SOD、GSH-Px明显增加(均P<0.001),这种作用与临床疗效相关。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LPO活性升高和SOD、GSH-Px降低呈正相关,本疗法有提高中风病人体内清除自由能力、抑制自由基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赤士茯苓甙(Smi)为赤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中发现的有效成分。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期,心肌SOD,Se-GSH-Px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血清CPK浓度升高,心肌超微结构广泛而严重损伤。Smi500,250,125,62.5mg/kg灌胃,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急性心肌缺血期SOD,Se-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CPK释放,Smi125mg/kg灌胃及10mg/kg腹腔注射明显减轻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Smi具有抗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温下银杏叶提取物(GBF)对脑缺血组织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及GBE治疗组(n=8),制备正常脑温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脑含水量变化。结果:对照组SOD,GSH-Px,GSH水平低于手术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正常脑温下,国产GBE能抑制脑缺血时自由基的过多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保护脑缺血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绿天麻G. elata f. viridis、红天麻G. elata f. elata和黄天麻G. elata f. flavida4种药用天麻变型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信息差异,为天麻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不同产地收集了40份不同天麻变型的花茎。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相结合技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这些天麻花茎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统计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合40份天麻的HRM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15对SSR引物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7.6个。天麻样品的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和Nei’s多样性指数(Nei’s diversity index,Nei)的平均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3.
金效华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475-2479
该文简述了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的名实考证结果,并重点阐述了细茎类石斛植物的分类处理结果。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曲茎石斛D. flexicaule、河南石斛D. henanense、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广东石斛D. kwangtungens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琉球石斛D. okinawense、滇桂石斛D. scoriarum、始兴石斛D. shixingense、大花石斛D. wilsonii等11种石斛属植物得到确认,建议铁皮石斛使用名称Dendrobium officinale。  相似文献   

14.
代江鹏  蔡一鸣  刘巧珍  高晓霞  朱爽 《中草药》2023,54(9):2907-2916
目的 探究甘草属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NCBI获取国内已有的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筛选得到49条共有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odon W1.44、EMBOSS、SPSS26.0等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相关参数。结果 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的GC含量均小于50%,共得到了29个高频密码子,其中有28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为A/U,筛选得到的17个最优密码子第3位碱基均为A/U。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的ENC值均大于35,密码子偏好性较弱。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均为这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贡献更大。基于叶绿体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SCU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与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倾向于使用A/U碱基,自然选择是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孟莉  张薇  孟衡玲  卢丙越 《中草药》2021,52(19):6023-6031
目的明确草果Amomumtsao-ko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在姜科的进化地位。方法利用IlluminaHiseq4000测序平台对草果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并以绿苞闭鞘姜为外类群,通过MEGA6软件构建ML系统发育树,分析姜科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草果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3 64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guanine-cytosine content,GC)为36.0%,包括一对29 776 bp的反向重复区(IRs)、一个大单拷贝区(LSC,88 741 bp)和一个小单拷贝区(SSC,15 355 bp);共注释得到113个基因,包括4个rRNA基因、30个t RNA基因和79个蛋白编码基因;在草果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个SSR位点,大部分SSR均由A和T组成;豆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相似,IR边界高度保守;聚类分析显示草果与豆蔻属的海南砂A.longiligulare、阳春砂A.villosum、绿壳砂A.villosum var. xanthioides、爪哇白豆蔻A. compactum和白豆蔻A. kravanh亲缘关系最近;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rpl20、rps11、ccsA、clpP、ycf1和ycf2 6个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被正向选择。结论获得了完整的草果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明确了姜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研究豆蔻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物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晶茹  姚萱航  张雪薇  周仪  刘翠晶  刘霞 《中草药》2022,53(22):7201-7206
目的 通过分析吉林产10种黄芪属植物的ITS2、matk、rbcL、psbA条形码序列,为黄芪属植物的物种分类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30份样品,以ITS2、matk、rbcL和psbA作为条形码序列,对黄芪属10种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结果经校正处理后,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TS2、matk、rbcL和psbA4种片段,单独的每一种片段并不能将10种植物全部鉴别出来,只能鉴别出部分植物,即蒙古黄芪A.membranceus var.mongholicus、扁茎黄芪A.complanatus、糙叶黄芪A.scaberrimus、华黄芪A.chinensis、草木樨黄芪A.melilotoides、细叶黄芪A.angustissimus、兴安黄芪A.dahuricus、新巴黄芪A.hsinbaticus;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以锦鸡儿Caragana sinica为外类群,10种植物中,华黄芪为单独1支,细叶黄芪与扁茎黄芪聚为1支,糙叶黄芪、斜茎黄芪与新巴黄芪聚为1支,膜荚黄芪A.membranceu、蒙古黄芪与草木樨黄芪聚为1支,并且这3者与兴安黄芪关系较近。结论 ITS2+rbcL+psbA组合可以将8种黄芪属植物鉴别出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黄芪属植物被划分为5支,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10种黄芪属植物的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汪璐  杨纯国  韩文凯  崔亚君  高峰  马海光  隗立国 《中草药》2023,54(12):3999-4011
目的 基于实时景深扩展-大图影像拼接与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柴胡Bupleurumchinense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及4种市场常见混淆品(竹叶柴胡B.marginatum、藏柴胡B.marginatumvar.stenophyllum、锥叶柴胡B. bicaule、大叶柴胡B. longiradiatum)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柴胡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研究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研究采用普通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法,结合实时景深扩展成像、大图影像拼接技术,拍摄获取药材组织横切面全息彩色影像图。结果 获取了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微性状影像数据,首次获取了该类药材横切面显微鉴别普通光及偏振光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及其4种混淆品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比,性状鉴别补充研究了精细微性状鉴别特征,对柴胡药材根或根茎的上、中、下部位横切面进行对比观察,确定了柴胡药材根或根茎上部横切面组织构造最具特征性,为最佳的横切面显微研究部位。结论 可以综合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育红  陈作毅  张君诚 《中草药》2015,46(21):3228-3234
目的在对长柄石杉Huperzia serrata、闽浙马尾杉Phlegariurus minchegensis、华南马尾杉Phlegariurus austrosinicus和有柄马尾杉Phlegariurus petiolatus 4种石杉科植物的L-赖氨酸脱羧酶(L-lysine decarboxylase,LDC)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的基础上,对长柄石杉的LDC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并预测其蛋白结构。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以石杉科植物叶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LDC基因编码区序列,通过BLAST比对和MEGA5.0软件对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获得石杉科广布种长柄石杉的LDC基因全长序列,并对其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的4种石杉科植物LDC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被注释为编码LDC的基因序列保持高度的相似性,长柄石杉LDC蛋白与NCBI中的蛇足石杉LDC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很高,与蕨类植物江南卷柏的同源性也较高。长柄石杉LDC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266 bp,编码403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KF040056。结论克隆得到4种石杉科植物的LDC基因,分析了长柄石杉LDC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预测其蛋白结构,为进一步阐明石杉科植物石杉碱甲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功效的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的体外凝抗血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实验,探讨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差异性;分析其抗凝血活性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竹节参、珠子参及三七可显著延长PT、APTT,降低FIB水平,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人参、西洋参及屏边三七无显著变化。竹节参、珠子参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明显强于三七提取物。6种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含量与其抗凝血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T与人参皂苷Rb2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人参皂苷Rb2可显著延长PT、APTT。结论 6种人参属药材抗凝血活性存在差异,且抗凝血活性与人参皂苷Rb2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