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16、Rb和ras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①目的 研究p16、Rb和ras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癌变机制。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Rb和rasp21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p16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χ^2=9.03、4.37,P〈0.01、0.05),正常子宫内膜中ras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内膜癌和EIN(χ^2=10.99、3.87.P〈0.01、0.05),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组织分级有关(P=0.015,χ^2=7.29、6.65,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与R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1),rasp21蛋白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0.42,P〈0.01)。④结论 p16、Rb和rasp21基因均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ras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与ER和PR有协同作用,为子宫内膜癌恶性进展和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内膜进行了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胞核高表达率为21.4%,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χ^2=5.470、12.306,P〈0.05);P27蛋白胞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差者P27蛋白胞核表达率低(χ^2=12.715,P〈0.01);内膜癌中P27蛋白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7.6%,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内膜(H=57.656,P〈0.01).结论 P27蛋白胞核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的增高有关;P27蛋白胞核定位缺失与其功能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 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4 2例子宫内膜癌及 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16mRNA及P16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③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mRNA及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9.0 5 %和 5 9.5 2 % ,显著低于正常组织 (χ2 =6 .0 15、8.6 2 5 ,P <0 .0 5 )。p16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χ2 =0 .10 0、0 .2 94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χ2 =3.95 4、6 .873,P <0 .0 5 )。④结论 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13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19例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I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IB1呈过表达状态。内膜癌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χ=11.025,F=6.930,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和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复合性增生内膜组织和单纯性增生内膜组织(χ^2=6.133,F=4.213,P〈0.05)。内膜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3.546,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AIB1蛋白表达强度不同,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23,P〈0.01)。AIB1蛋白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为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或弱表达;AIB1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病人的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的肌层浸润深度及ERα蛋白表达有关(χ^2=4.832、4.674,t′=2.201、2.362,P〈0.05)。结论 AIB1过表达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过表达的AIB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癌变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芳香化酶(P450arom)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94例手术及刮宫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0例、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2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7例、子宫内膜癌3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OX-2与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14.928,P〈0.05);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1);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COX-2和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98,P〈0.01)。结论 COX-2与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p16蛋白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而PCNA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0.05,P《0.05),PCNA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16蛋白表达阴性者预后差.结论p16基因和PCNA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p16蛋白检测可做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p16和p15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7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 结果: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0.4%和77.3%,二者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p16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有关,与肌层浸润无关;p15在子宫内膜癌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7.4%和86.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5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与p15表达呈正相关(r=0.91,P<0.05)。 结论:p16和p15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其中以p16更为显著;p16和p15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组织核受体共激活因子SRC-1和SRC-3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受体共激活因子SRC-1和SRC-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RC-1和SRC-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RC-1和SRC-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χ^2=6.562、6.743,P〈0.05);且3种组织间SRC-1和SRC3蛋白表达强度不同,差异有显著性(H=11.215、27.956,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呈过度表达,不典型增生内膜中为高表达,正常内膜为弱表达或不表达。SRC-1和SRC-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SRC-1和SRC-3蛋白表达高于ER阴性组(χ^2=3.900、4.258,P〈0.05),且在子宫内膜癌中SRC-1和SRC-3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472、0.389,P〈0.05)。SRC-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的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5.348,P〈O.05)。结论SRC-1和SRC-3过多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HIF-1α、VEGF及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HIF-1α与IGF-Ⅰ及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方法检测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4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094~25.261,P〈0.01).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Ⅰ期为42.11%,Ⅱ期为81.82%,Ⅲ期为83.33%,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35,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0.036、0.634,P〉0.05).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Ⅰ期为36.84%,Ⅱ期为81.81%,Ⅲ期为75.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78,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1.879、0.097,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χ^2=0.190~0.791,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IGF-Ⅰ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2,P〈0.01);HIF-1α与IGF-I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VEGF、IGF-I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IF-1α、IGF-Ⅰ蛋白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IGF-Ⅰ蛋白与HIF-1α的表达无相关性,提示HIF-1α与IGF-Ⅰ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p7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3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c-erbB-2及P53、P7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c-erbB-2、p53、p7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结论 c-erbB-2、p53、p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手术-病理分期升高,表达逐渐升高,更好地反映子宫内膜癌在不同阶段的动态改变,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5-HETE及其代谢产物对大鼠离体肺动脉环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15_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_HETE)及其两种代谢产物15_酮基二十碳四烯酸(15_KETE)、8(S),15(S)_二羟基二十碳四烯酸[8(S),15(S)_diHETE]对缺氧组与正常组大鼠的肺动脉环张力的影响,以探讨15_HETE的两种代谢产物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SD大鼠,体重为(220±20)g,随机分为两组(n=8),一组置于正常的培养箱中,其吸入氧(FiO2)浓度为21%,作为正常组;一组置于缺氧的培养箱中,吸入氧(FiO2)浓度为10%,作为缺氧组。9 d后将两组大鼠处死,采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法观察15_HETE、15_KETE、8(S),15(S)_diHETE对正常组和缺氧组大鼠肺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组和缺氧组,15_HETE、15_KETE、8(S),15(S)_diHETE都以浓度依赖方式使大鼠肺动脉环张力增加;(2)15_HETE、15_KETE使缺氧组大鼠肺动脉环张力较正常组显著增高,而8(S),15(S)_diHETE使正常组和缺氧大鼠肺动脉环张力无明显差异;(3)正常组大鼠肺动脉环对15_KETE、8(S),15(S)_diHETE反应力显著高于15_HETE,而缺氧组大鼠肺动脉环对15_KETE反应力显著高于15_HETE、8(S),15(S)_diHETE。结论15_KETE、8(S),15(S)_diHETE可能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因素量表(15FQ )中文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大学本科生1540名,分别进行相应量表的测量,包括15FQ 量表中、英文版以及中文效标量表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EPQ和MBTI,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 15FQ 量表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0.80,重测信度(相隔4 wk)为0.64~0.85(P<0.01);② 中英文版本各维度相关显著(0.42~0.88, P<0.01);③效标关联效度表明,中文版15FQ 量表各维度很好地表征了16项人格特质;④ 因子分析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占75%~100%,仅6题目因子分析不理想. 结论: 修订的15FQ 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国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冠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GDF-15对冠脉侧枝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162例山西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前抽动脉血标本。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按Rentrop's分级法分为有侧枝组和无侧枝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GDF-15浓度。结果 GDF-15浓度在冠心病组较对照组高(P〈0.01),冠心病组中有侧枝组的GDF-15浓度较无侧枝组高,且GDF-15浓度与Rentrop's分级存在正相关(r=0.74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GDF-15浓度增高,GDF-15浓度与冠脉侧枝形成呈正相关,GDF-15对冠脉侧枝形成有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Gov)系统多态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随机采集的500名汉族无偿献血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结果广东地区500名汉族无偿献血者HPA-15aa,HPA-15bb和HPA-15a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21%和54%。研究人群HPA-15的基因型分布与Hardy-Weinberg(HW)平衡法则吻合。与其他4个省份汉族人群中HPA-15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与其他种族人群HPA-15分布的比较,与南美洲的印地安人和非洲的贝宁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A-15系统具有多态性,且HPA抗原分布不配合比率较高,这对研究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和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pcDNA3.1-STK15表达质粒,探讨STK15基因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STK15质粒,将其转染NIH3T3,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TK15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转染pcDNA3.1-STK15质粒的NIH3T3细胞在48 h有STK15的表达,而且该细胞的增殖速度和穿透Matrigel胶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K15基因具有增加细胞增殖和细胞侵袭力的功能,进而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16.
IL-15在豚鼠胆囊炎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5在豚鼠胆囊炎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豚鼠胆囊炎模型,ELISA法检测胆汁及血清中IL-15含量的变化.结果 胆囊炎豚鼠胆汁及血清中IL-15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并且在胆囊炎组中,血清中和胆汁中IL-15的含量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L-15参与豚鼠胆囊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英大学生15FQ+英文版人格问卷测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英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英国Psytech国际有限公司修订的15FQ 英文版人格测量问卷,对159名中国大陆大学生和157名英国大学生进行测量,将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CET4 、CET6),在15FQ 的16项因子中除fI因子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中、英大学生在15FQ 的12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英国学生显示出高外向性、低焦虑性、思维开放、独立性强等特点,而中国学生则显示出高内向性、高紧张度、思维保守、自制力强等特点.结论: 15FQ 英文版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在中国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重新构建新的3拷贝串联体基因工程菌phPAB-β(3)/M15,在原有肽抗生素hPAB-β制备工艺路线基础上,使发酵后目的肽的最终产量得到提高.方法 重新构建含有重组质粒pQE31-hPAB-β(3)的基因工程菌M15,然后筛选出能够稳定而且高效表达目标蛋白的最佳工程菌株,进行传代稳定性分析,并明确新建工程菌中目标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和亲和层析的效果,最后通过相同条件下,在逐步放大的发酵规模(1 L摇瓶,3.7 L和10 L发酵罐),与以往的3拷贝串联体工程菌phPAB-β(3)/JM109进行对比研究(湿菌产量、目标蛋白表达率),同时观察新建工程菌在10 L发酵中目标蛋白的表达和遗传稳定性.结果 筛选出的最佳工程菌株的目标蛋白的表达效率为34.8%,经LB培养传代10次后,点种LB(AMP、KAN)平板,生长率为100%,质粒保存率达100%.在1 L摇瓶,3.7 L和10 L发酵罐的发酵规模下,phPAB-β(3)/M15与phPAB-β(3)/JM109一样,目标融合蛋白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亲和层析效果相近,目标蛋白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发酵产量大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新建工程菌在10 L发酵中发酵产量达到55.15g/L,诱导表达后的第5小时,蛋白表达达到高峰,蛋白表达率为30.2%,重组质粒保存率为100%.结论 新构 建工程菌phPAB-β(3)/M15比起原来基因工程菌phPAB-β(3)/JM109,是更为理想且利于肽抗生素hPAB-β工业生产的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调节因子STK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前列腺癌、1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中STK15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各14例)用RT-PCR法检测STK15 mRNA的表达.结果 63例前列腺癌中62例(98%)STK15蛋白阳性表达,而1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只有3例(19%)阳性表达,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STK15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3%(13/14)、21%(3/14)和14%(2/14),前者的阳性率与后二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K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15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5蛋白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63%,明显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15蛋白表达率在Ⅰ~Ⅲ级逐级下降,Ⅰ级的表达率高于Ⅲ级(P〈0.05);Ⅰ~Ⅳ期表达率逐期下降,Ⅰ+Ⅱ期的表达率高于Ⅲ+Ⅳ期的表达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73%,(P〈0.05)。结论p15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5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