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DNA免疫吸附配合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强龙冲击后,给予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SLEDAI评分及ANA、抗ds-DNA抗体滴度,Ig G,Ig A,Ig M,C3,C4,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评分、ANA与抗ds-DNA抗体滴度下降更快(P均<0.05),24周时观察组ANA滴度仍能维持在较低水平(P均<0.05)。治疗24周,2组患者肾功能均稳定。观察组除1例发生重症感染,无精神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DNA免疫吸附(DNA immunoadsorption,DNA-IA)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SLE患者进行DNA-IA治疗。所有患儿DNA-IA治疗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15分,为重度活动。11例患儿常规行3次DNA-IA治疗,1例行2次治疗。DNA-IA治疗前后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结果 DNA-IA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SLEDAI评分明显下降,ANA滴度明显下降,抗ds-DNA抗体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上升,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IgG明显下降,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M、补体C4、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DNA-IA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NA-IA是治疗儿童重度活动SLE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补肾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采用益气养血补肾法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观察临床疗效、患者达到显效或有效时所需的CTX冲击次数、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激素最小维持量、毒副作用,并与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 %.达到显效或者有效时所需的冲击次数,因SLE受累系统不同而有所不同.22例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疗后均转阴.治疗后ESR明显降低(P<0.01),补体C3、补体C4明显升高(P<0.05),IgG明显降低(P<0.05).激素最小维持量较小,毒副作用较少.结论 采用益气养血补肾法联合CTX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宁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54-1756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重症SLE患者,应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滴度变化,以及对补体C3、C4、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吸附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补体C3、C4和24 h尿蛋白吸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24 h尿蛋白由(3.48±3.25)g/24 h下降至(1.31±1.02)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ANA和ds-DNA抗体滴度再度升高,其余患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LE,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患者体内ANA和ds-DNA抗体,且较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DNA 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与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检查、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DNA免疫吸附治疗后ANA、抗ds-DNA滴度、IgG及Ig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吸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血肌酐、血钾、IgM、C3、C4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DNA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有效,可降低体内ANA、抗ds-DNA抗体滴度,使SLE病情活动度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患儿采用DNA免疫吸附疗法(DNA-IA)进行4次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的改善,对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ds-DNA)等自身抗体的清除效果,对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清离子的影响,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ANA抗体滴度和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1),其他自身抗体也被清除,血清补体有上升趋势,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肾功能改善,肝功能、心肌酶谱和血清离子等均有改善.结论 DNA免疫吸附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重症SLE患儿体内ANA抗体和抗ds-DNA等免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此技术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媛  赵岳  魏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2):295-297,30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随访156例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有无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结果:156例SLE患者,55例患者(35.26%)发生76次感染(48.72%),其中18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白细胞、24h尿蛋白水平、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抗双链DNA定量(anti—dsDNA)、SLE合并多系统损害、2周前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2种、环磷酰胺(CTX)累计量和激素(PDN)日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3、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抗生素、CTX累计量和激素日剂量是SLE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LE并发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C3、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抗生素、CTX累计量和平均激素日剂量是引起SLE患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SLE并血液学异常的疗效。方法:对观察本院应用CTX治疗的2例SLE并血液学异常患者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对SLE并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治疗进行研究。结果:CTX冲击治疗此2例SLE并血液学异常患者效果显著,疗效肯定。结论:SLE并血液学异常往往与疾病活动直接相关,不能将其视为应用CTX等免疫抑制剂的禁忌证,相反,合理应用CTX能减少外周血细胞损害,解除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9.
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加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尿蛋白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0.8 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1次/月,并静滴黄芪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12 d,休息18 d。对照组单用环磷酰胺0.8 g静脉滴注,1次/月。两组每个疗程均为30 d,连续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活动性临床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为4.35%,对照组感染率为2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24 h尿蛋白、CD8、红细胞及白蛋白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水平在治疗后虽有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加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在降低感染发生率和尿蛋白以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用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辅助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37例难治性SLE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17),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加UC-MSCs移植治疗,每例患者静脉输注移植3×107个UC-MSCs,观察所有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2周、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12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狼疮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 、补体(C3、C4)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LB 、C3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 <0.05);对照组抗双链DNA(Anti-dsDNA)治疗后阳性率〔40%((8/20)〕高于治疗组〔5.88%(1/17)〕(P<0.05);对照组复发率〔50%(10/20)〕高于治疗组〔11.76%(2/17)〕(P <0.05);未发现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经典的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基础上加用UC-MSCs移植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但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长期疗效及副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长春新碱(VCR)联合低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两个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VCR+CTX组(VCR1mg,12-24h内予CTX200-400mg,每3周1次)及单用CTX组(600-800mg/3周),疗程24周,分别观察基线、12周、24周时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共41例患者完成试验。结果随访12周、24周与基线时相比及随访第24周与第12周相比,两组的SLEDAI、Cr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变化均无差异(P〉0.5);与基线值相比,随访第12周,VCR+CTX组较CTX组BUN显著下降、PLT显著升高(P〈0.05),随访第24周时,两组BUN均较基线、12周时显著下降(P〈0.05),但PLT变化不明显(P〉0.5)。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VCR联合低剂量CTX可以有效改善SLE患者的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肾功。两者联合安全性好,与CTX组相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扰素γ(IFN-γ)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NK细胞)及其
激活性、抑制性受体表达的变化,阐明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6例SLE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4和12周后外周血CD3-CD56+NK细胞比率及其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其激活性受体NKG2C+、NKP30+和NKP46+ 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抑制性受体KIR2DL3+、 KIR3DL1+和NKG2A+的表达率均明
显降低(P<0.05),IFN-γ+ CD3-CD56+NK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和12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4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C+、NKP30+和NKP46+ 的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上述受体表达率均进一步降低(P<0.05)。治疗4周后SLE患者CD3-CD56+NK细胞抑制性受体KIR2DL3+、KIR3DL1+和NKG2A+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
0.05),治疗12周后CD3-CD56+NK细胞 KIR3DL1+、CD158a+、CD158b+和NKG2A+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和12周后SLE患者IFN-γ+CD3-CD56+NK 细胞比率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NK细胞及其受体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调节NK细胞及其受体的变化发挥治疗作用。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33例患儿首发症状以面部红斑、发热及关节炎为主;临床表现中肾脏受累87.88%,血液系统受累81.82%。病情活动性(SLEDAI积分)以中至重度活动为主(84.85%)。实验室检查以补体C3降低(93.94%),ANA阳性(90.91%)和ds-DNA阳性(78.79%)为主。14例肾脏病理活检中,Ⅳ型占42.86%。[结果]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缓解;17例重症病例,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快速控制病情。5年生存率85.71%(12/14)。[结论]儿童SLE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儿童SLE最易累及肾脏,早期肾脏活检,联合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可改善预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对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出现的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21-57岁,随机分3组,每组30例,A组托烷司琼组,B组胃复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h的恶心呕吐评分,VAS评分以及口渴分级。结果 A组、B组术后4-48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在术后8、12、24hA组效果优于B组(P〈0.05);三组间VAS评分及口渴分级无显著意义。结论托烷司琼对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防治作用确切,优于胃复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SLE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滋肾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补体C3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评估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红斑、关节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评分,SLEDAI,NLR、PLR水平,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肤红斑、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评分,SLEDAI,PLR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滋肾方联合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SLE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控制病情发展,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1例SLE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ET-1、CGRP水平;按照文献方法计算SLE患者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结果SLE患者血浆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05);ET-1水平和ET-1/CGRP比值显著升高(均为P<0.05);ET-1与SLEDAI无明显相关(P>0.05);CGRP与SLEDAI高度负相关(P<0.01);ET-1/CGRP与SLEDAI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SLE的发病可能与ET-1、CGRP有关;SLE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计算ET-1/CGRP的比值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和血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活动期(24例)和非活动期SLE(21例)患者以及健康人(20名)血浆与血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SLE患者血浆p16甲基化率(MP%)为64.4%,高于对照组的5%(P<0.05);活动期SLE患者的MP%为83.3%,高于非活动期的42.9%(P<0.05)。SLE患者血细胞p16甲基化率(MC%)为48.9%,低于对照组的80.0%(P<0.05);活动期SLE患者的MC%为29.2%,低于非活动期的71.4%(P<0.05);非活动期MC%为71.4%,和对照组80.0%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血浆和血细胞p16甲基化状态呈4种模式。活动期伴血浆p16甲基化 /血细胞p16甲基化-(MP /CP-)模式与非活动期伴MP-/CP 模式的2组SLE患者部分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有明显不同表现。SLE患者病情严重性判断评分与MP%呈正相关(r=0.93),与MC%呈负相关(r=-0.96),MC%与MP%之间则呈负相关(r=-0.79)。结论SLE患者血浆和血细胞DNA中p16甲基化状态分析可提供诊断、病情评估以及与发病机制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脉冲(MDP)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6例临床诊断为SLE、狼疮性肾炎(LN)、病理分级均为Ⅳ型弥漫性球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其中7例采用MDP联合MMF治疗,冲击间歇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作为脉冲治疗组;9例采用口服GC移行减量治疗,作为传统治疗组。疗效评价系统为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析2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眼压(IO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压(BP)和血钙(Ca),比较2组患儿治疗1年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脉冲治疗组SLEDAI评分、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其中治疗后3和6个月SLEDAI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血沉(ESR)和24h尿蛋白定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和12个月补体C3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治疗组患儿治疗后BMI、IOP、TG和FBG低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BMI、IOP和TG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和12个月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治疗组患儿Ca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脉冲治疗组患儿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胰腺炎和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MDP联合MMF治疗SLE可早期快速控制症状,减轻脏器损害。以治疗1年为观察截点,其疾病活动度低于传统治疗,疗效优于口服GC移行减量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且GC相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