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模拟人体肠液的环境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载药量为17.82%,包封率为52%。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对其进行拟合。结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壳聚糖微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法制备尼莫地平明胶微球。结果优选所制尼莫地平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为13.48%。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拟合。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尼莫地平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需求,制备眼部局部给药的小粒径载环孢素A缓释微球,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向制备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小粒径载环孢素A微球,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2.4±0.8)μm,包封率为(82.8±1.8)%,载药量为(50.1±1.2)%,体外释放行为用Higuchi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减小制备体系的表面张力,制备了球形度优良、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的载环孢素A的壳聚糖-海藻酸盐缓释微球,所得制剂的体外释药规律服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注射用醋酸奈西利肽缓释微球,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以达到缓释作用,减少用药次数。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乙酸乙酯为有机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为分散介质,甘露醇为保护剂,通过冷冻干燥制备注射用醋酸奈西利肽缓释微球。以微球粒径、收率、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析法考察含药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计算微球累积释药百分率,绘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了制备注射用醋酸奈西利肽缓释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载药量为37.3%,包封率为91.2%,zeta电位为(-27.8±1.72)m V,含药缓释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注射用醋酸奈西利肽缓释微球具有长时间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琰  王军 《中国药师》2020,(11):2281-2284
摘要:目的:对灯盏花素(BRE)鼻黏膜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质量进行考察,为进一步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BRE微球。以包封率及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粒径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的BRE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CMCS浓度为0.8 g·ml-1,BRE∶CMCS为1∶5(g∶g),CMCS∶三聚磷酸钠(TPP)为15∶1(g∶g),蠕动泵速度为20 ml·min-1。BRE微球外形圆整光滑,粒径均匀,体外释药呈明显缓释性,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8.33±0.35)%和(16.26±0.42)%。结论:BRE-CMCS微球制备简单,体外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爱霞  杨传红  王海龙 《药学研究》2017,36(10):589-591,601
目的 制备丹皮酚明胶微球并进行药剂学性质考察.方法 以丹皮酚为芯材,明胶为载体,采用交联固化法制备丹皮酚明胶微球;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明胶微球进行体外释药性能考察.结果 影响明胶微球包封率的主要因素为明胶浓度和搅拌速度.制得的明胶微球平均粒径100 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49%和86.4%,体外释药试验表明所得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所选工艺可用于制备丹皮酚明胶微球,可为缓释药物传递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蒸发萃取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舍药微球的形成,对制备的尼莫地平微球的粒径、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尼莫地平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适宜,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1.7±0.46)μm,载药量为(53.2±0.8)%,包封率为(86.2±0.6)%,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7.708t1/2-0.975 8(r=0.995 4),t1/2=8.29 d.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尼莫地平聚乳酸微球,其体外释药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8.
替莫唑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替莫唑胺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两步优化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测定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速度对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9±1.6)μm,载药量为(7.1±0.5)%(n=3),包封率为(25.0±0.8)%(n=3),体外释药特性研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0~8 h符合Higuchi方程,Q=11.717 26.951t1/2(r=0.980),8~24 h符合一级释放曲线,lnQ=4.37 0.007 5t(r=0.983).结论:通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出以壳聚糖为载体、替莫唑胺为模型药物的缓释微球,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缓释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瓜尔胶-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以尼莫地平为模型药物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选择搅拌速度、交联剂用量、聚合物浓度、乳化剂用量、油/水比5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通过L16(45)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在电镜下观察微球形态,用HPLC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及累计释药量.结果:5因素对微球制备工艺的影响依次为交联剂用量>乳化剂用量>聚合物浓度>搅拌速度>水/油比.经过优选制得的尼莫地平水凝胶徽球,球形度较好,表面较光滑,载药量为(1.40±0.27)%.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及Higuchi方程均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拟合.结论:本法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尼莫地平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宝  陈仲清  杨莉  黄乐松 《中国药房》2008,19(13):998-1000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1.
苦参碱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以壳聚糖为囊材制备苦参碱结肠靶向给药微球及评价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分布百分数、载药量及包封率为优化指标对影响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并对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微球进行3种不同递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结肠液)中的体外释放度评价。结果:制得的苦参碱壳聚糖微球在电镜下,球形表面圆整,粒径分布适宜,微球平均粒径为(68.3±2.7)μm,平均载药量为(16.0±0.5)%,平均包封率为(66.3±4.2)%。苦参碱壳聚糖微球在人工胃液中2h不释药;在人工肠液中4h内释放不到1%,96h释药不到10%;在含大鼠结肠内容物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4h释放10%左右,36h释药近50%,此后释药趋于缓慢,96h释药近80%。结论:苦参碱壳聚糖微球几乎不在上消化道释药,而是在结肠靶向释药。  相似文献   

12.
汉防已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和制得的微球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制得微球的粒径,形态,工艺重复性,稳定性,体外突释情况等进行研究.结果 制得的微球的形态圆整,微球的平均粒径为(9.73±1.34)μm,粒径在9~12 μm的占总数的85%以上,载药量为(32.21±3.21)%,包封率为(40.33±5.32)%,最佳工艺条件重复性良好.结论 筛选的最佳处方工艺可制备性质优良的微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甲氨蝶呤为模型药物,制备鼻腔给药甲氨蝶呤壳聚糖微球。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甲氨蝶呤壳聚糖微球;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对药物的包封率、收率、粒径以及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优化条件下所得微球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4.0~5.0μm,制成微球后药物可缓慢释放,符合鼻腔给药的要求。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甲氨蝶呤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壳聚糖是良好的鼻用制剂的载体材料,可用于制备脑部靶向鼻黏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依托泊苷鼻用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依托泊苷鼻黏膜给药壳聚糖微球,对微球的制备方法及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以壳聚糖为栽体,甲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微球,对微球的粒径、形态及体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微球的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46.9±0.7)μm,78.4 %的微球粒径在30~70μm范围内,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依托泊苷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包封率高,药物释放符合鼻腔给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AS)为载体材料制备吲达帕胺结肠定位释药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根据球晶造粒技术,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以收率、载药量、包封率为优化指标,对影响微球制备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选处方及工艺,并对以优化方案制备的微球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吲达帕胺结肠定位释药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粒径在50~250μm范围的微球占到92.07%,载药量为15.30%,包封率为95.48%;体外释药试验中,微球在模拟全胃肠不同pH条件下,即先在pH1.2和pH6.8介质中5 h累计释药17.54%,继在pH7.8介质中7 h后累积释药99.75%。结论:本试验筛选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可用于制备吲达帕胺结肠微球,且制备的微球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注射用人α-心房肽缓释微球,以实现缓释作用和减少用药次数.方法 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和冷冻干燥,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乙酸乙酯为有机溶剂,甘露醇为保护剂,制备注射用人 α-心房肽缓释微球;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微球粒径、收率、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析法考察含药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计算微球累积释药百分率,绘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 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了制备注射用人 α-心房肽缓释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载药量为35.4%,包封率为89.7%,Zeta电位为(-28.6±1.64)mV,含药缓释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制备的注射用人 α-心房肽缓释微球具有长时间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离子胶凝-干燥法制备黑枸杞花青素胃内漂浮微球,实现黑枸杞花青素胃内定位释药。方法以天然多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主要载体材料,以碳酸氢钠为起泡剂,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优化黑枸杞花青素胃内漂浮微球制备工艺,对其体外漂浮性能、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等进行考察。结果黑枸杞花青素胃内漂浮微球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47.50 g·L~(-1),氯化钙质量浓度为40.00 g·L~(-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3.75 g·L~(-1),碳酸氢钠质量浓度为15.00 g·L~(-1)。微球能在模拟胃液中漂浮12 h,漂浮率为94%,包封率为84.01%,具有缓释性能。结论制备的微球漂浮满足胃内漂浮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迭15d。结论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晓东  于立军 《中国药房》2012,(17):1599-1601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筛选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因素为加热温度、聚乙烯醇(PVA)用量、司盘浓度和戊二醛用量,评价指标为累积释药率;考察优化处方所制微球的质量指标如体外黏附力和累积释药率等,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优化处方工艺为:加热温度60℃、PVA用量0.6 g、司盘浓度5%、戊二醛用量0.6 mL;优化处方所制微球体外黏附力较高,平均载药量约为15%,包封率约为85%,平均粒径约为20μm;微球可持续24 h释药,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制符合非Fick扩散机制,即以溶蚀和扩散2种模式释放。结论: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α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干扰素-a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微球,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工艺的重现性、微球的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干扰素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微球的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71μm,干扰素被证明包裹在微球中,载药量为8.06%,包封率为36.97%.干扰素微球在61 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86%,t1/2为10.8 h.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