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将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和相对应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方法:将我院102例病理诊断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Hp感染的细菌密度,活检病理的腺体的萎缩程度的轻、中、重度及肠化程度的轻、中、重度对比分析。结果:Hp感染密度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呈正相关(<0.01),但与肠化程度不相关(>0.01)。结论:在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细菌密度与萎缩程度正相关。Hp感染细菌密度与肠化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AMB)的关系,以及血清PG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慢性胃炎患者,行胃镜检查做病理诊断,其中非萎缩性胃炎患者(non-AMB)30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8例,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4例,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6例,并以正常胃黏膜(NM)32例作对照.用ELISA法定量检测PGⅠ、PGⅡ浓度和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结果 在HP-IgG抗体阳性和HP-IgG抗体阴性患者中,随着胃体黏膜由NM→non-AMB→AMB转变,血清平均PGⅠ、PGⅠ/PGⅡ都逐渐降低,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同一组中血清平均PGⅠ、PGⅡ在HP-IgG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PGⅠ、PG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和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比组予以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5.6%明显要高于对比组77.8%,数据差异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缓解率82.2%好于对比组77.8%,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有较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该方法可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4.
闵华东 《当代医学》2013,(26):74-7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其中88例Hp阳性,92例阴性。Hp阳性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2和46例。给予A组标准三联Hp根除治疗,然后再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Hp阴性患者和B组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统计各组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A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胃镜评分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黏膜炎性反应、萎缩、活动性、肠上皮化生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治疗前血清PGI水平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胃泌素17水平高于治疗前。结论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155例患者均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或伴肠化、不典型增生;Hp感染由^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证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OAC方案,2次/d,共服药10d。治疗结束后4-8周,检测Hp根除情况,对照组不用任何对Hp有影响的药物,且与治疗组在同一时间作Hp检测、胃镜等检查。结果 治疗组4例失访。90例患者中Hp根除率为87.8%,萎缩程度均未减轻,炎症消失69.6%,减轻25.3%;32例肠化患者中,消失21.9%,减轻37.5%;40例不典型增生中消失27.5%,减轻40.0%。对照组61例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根除后,粘膜炎症、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能够减轻或消失,对于预防胃粘膜恶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诱囚之一。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新诊断方法和中西医治疗现状,以及饮食保健康复措施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及根治Hp对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方法 :对胃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p的检测 ,并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CAG伴肠化、CAG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Hp阳性患者进行Hp的根除治疗 ,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Hp感染与CAG关系密切 (P <0 .0 5 ) ;与CAG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显著相关 (P <0 .0 1) ;根除Hp后CAG、CAG伴肠化逆转不明显 (P >0 .0 5 )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有显著好转 (P<0 .0 5 )。结论 :①Hp感染与CAG有关 ,与CAG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显著相关。②根除Hp有助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蒜素联合奥美拉唑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以大蒜素+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服药期间不良临床症状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Hp再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3.3%,对照组为86.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不良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8.3%、0、8.3%、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38.5%、19.2%、42.3%、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Hp再感染率分别为4.0%、1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蒜素联合奥美拉唑疗法治疗Hp相关胃炎疗效显著,且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小,Hp再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Hp阳性患者88例,Hp阴性患者92例,将Hp阳性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46例.为A组患者提供三联Hp根除治疗,再为其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为B组患者以及Hp阴性患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效果方面,A组相对于B组明显较好.在胃镜评分方面,全部研究样本经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在肠上皮化生、萎缩以及黏膜炎性反应等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状,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界广受研究,西医治疗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中医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较满意的进展。总结近十年文献,本文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诊断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来探讨中医治疗的优势及前景,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对疣状胃炎患者无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疗效有限;也有内镜下治疗疣状胃炎患者的报道,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疣状胃炎患者受到医学界广泛的关注。资料显示通过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叶酸治疗能改善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但二者联合应用少有报道。本文就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联合叶酸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患者的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10mg)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与法莫替丁作对照,观察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炎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14例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奥美拉唑治疗组(59例)和法莫替丁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10mg,每展1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早晚各1次口服,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上腹痛的缓解率奥美拉唑组为94.3%,法莫替丁组为81.6%(P<0.05),两组对反酸脱心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3.0%和80.5%(P<0.05),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在总体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2%和47.3%(P<0.05),两组对上腹饱胀症状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能有效改善胃黏膜组织的炎症,奥美拉唑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分别为82.7%.和64.3%(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能缓解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胃65膜组织炎症,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黄慧灵 《中外医疗》2012,31(29):165-166
目的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C)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及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间入院治疗的CAC患者86例,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患者治病自身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6%。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实施自身护理干预,能够调节患者情志,帮助其更好地战胜疾病,对预后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许春娣 《上海医学》1996,19(9):526-528
儿童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肖丽萍,金伯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许春娣国内外许多文献均已报道与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在儿童中也渐有报道。临床流行病研究发现儿童患者存在一定的Hp感染率,且Hp感染的患儿胃粘膜形态学改变多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一种癌前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流行病学统计,CAG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近年来,不同年龄段CAG患病率正发生改变,各年龄段的发病影响因素也有独特特点。本文就CAG与年龄的关系及发病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秦晓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X):54-54,6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18.
对疑似胃炎的门诊及住院病人150例进行了胃镜活检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HP阳性者91例,占60.6%提示该菌存在与胃粘膜炎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凌云 《河北医学》1997,3(4):35-3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l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有胃病症状的患者中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并与胃粘膜病变密切相关.[2]清除HP可以减轻胃炎的炎症程度,从而有可能使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可疑癌前病变逆转,达到预防恶变的目的。我们对32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2组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有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的患者,经胃镜在冒窦及胃体部各取材二块,由细菌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由病理学证实有腺体萎缩的胃炎患者32人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  相似文献   

20.
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建国 《当代医学》2009,15(33):49-50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方法16例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升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但患者碳呼气试验和组织学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阴性。治疗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不采取治疗。结果治疗组7例患者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1例患者抗体滴度显著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萎缩性胃炎患者即使碳呼气试验和组织学结果均为阴性,只要血清学显示阳性结果,即表示仍然存在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