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呼吸道异物115例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病情危急,需经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术。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对生理干扰大,而又需保留自主呼吸,因此麻醉难度大,全麻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手术的顺利操作及苏醒期的安全度过有很大的影响。我科自2002年2月-2009年8月采用2种麻醉方法行小儿呼吸道异物探取术60例,探讨2种不同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安全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配伍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单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发生呼吸道异物的患儿,就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氯胺酮配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考查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小儿的生命安全。方法:对42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及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无一例出现死亡及心衰、肺水肿及纵隔气肿等。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除急性窒息外,一般术前应禁食,并给足量阿托品,做好急救准备和各种监测。采用氯胺酮、υ-羟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配合表面麻醉,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术中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取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87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者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无麻醉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5例;全麻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182例,其中经气管切开处插入支气管镜取出异物6例.结果 187例在无麻或全麻下经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其中184例1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占98.4%,2例经过2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占1.1%,治愈186例,治愈率99.5%,死亡1例,病死率0.5%.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术前处理好并发症,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小儿呼吸道异物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麻醉循环回路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进行呼吸管理,以保证围术期间患儿良好的氧供。方法本组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8例,术中均采用麻醉回路供氧,保持自主呼吸,术中SpO290%时,采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28例患儿均在5~30 min内结束手术并安全取出异物,其中20例患儿支气管置入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16例通过辅助呼吸后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麻醉恢复后生命体征均正常,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麻醉循环回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期间进行呼吸道管理,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因此,使用麻醉循环回路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围麻醉期意外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敏  毕好生 《华中医学杂志》1999,23(6):259-259,261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有时因麻醉不当或与手术者配合欠妥,会导致严重麻醉意外甚至死亡.我院1990~1998年265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围麻醉期出现意外病例4例(发生率1.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七氟烷诱导喉罩置入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81例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方式,观察在行气道异物取出时患儿的无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围麻醉期HR、SBP、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行气道气道异物的小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操作,而且术后苏醒迅速。结论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麻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安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32例刘永前,赵春开包钢职工医院麻醉科(014010)关键词安氟醚;呼吸道异物;小儿本院自1988年以来,采用以安氟醚吸入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3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1.
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103例食道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103例异物均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前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后者适用于小儿,尖锐异物,异物停留时间较长及年老伴心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李国良 《当代医学》2009,15(27):82-84
目的回顾14年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105例的点滴经验,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完美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诊断异物部位,麻醉及用药选择、手术步骤、手术时机等均应仔细研讨。方法小儿气道异物取出中,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用全麻:1)眯达唑仑异丙酚复合麻醉。2)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3)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鼻道异物和咽、喉部异物用无麻或表麻。结果105例小儿气道异物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咽、喉及声门区异物24例,鼻道异物53例,一次性取出96例,再次取出9例。无一例术中死亡。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应尽快取出,麻醉是关键,深度要足,若全麻深度不足比无麻更危险。要诊断准确,作好术前各项准备,手术时机正确把握。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密切配合,共同预防术中并发症,正确选好异物钳,术者精心操作。预防呼吸和心跳骤停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征兆和正确处理,就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广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改掉不良习惯,预防误吸异物,减少小儿气道异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65例食管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麻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65例异物均顺利取出。结论:两种麻醉各具优点,前者多适用于成人,后者多适用与小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组(M组,n=52),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组(γ-OH组,n=68)。观察麻醉前、置镜后和异物取出后的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术中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异物取出后需气管插管次数及苏醒时间并记录数据。结果麻醉前、置镜后、异物取出后,两组的HR、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气管插管次数M组高于γ-OH组(P〈0.05);苏醒时间M组小于γ-OH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气管插管次数比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组发生率高,但术后苏醒快,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除术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应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术的可行性。方法  5 0例小儿气管异物 ,随机分为表麻组、静脉全麻醉组各 2 5例 ,分别 2 0 g·L-1利多卡因经超声波雾化仪雾化后吸入 8~ 10min ,完成表面麻醉 ;γ 羟基丁酸钠 80mg·kg-1 氯胺酮 1mg·kg-1完成静脉复合麻醉。结果 表麻组围术期并发症少 ,HR、MAP平稳 ,术毕SpO2 >95 % ,清醒时间 (70 1± 15 3)min ,静麻组并发症较多 ,围术期HR、MAP下降明显 (P <0 0 5 ) ,术毕SpO2 <95 % (P <0 0 5 ) ,清醒时间 (16 8 4± 17 6 )min (P <0 0 1)。结论 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表麻完善 ,围术期MAP、HR稳定 ,并发症少 ,术毕低氧发生率低 ,清醒时间短 ,是该手术较好的一种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探取术的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各12例.对比观察麻醉手术过程中患儿缺氧发生率(SpO2<95%和85%的次数),咽喉分泌物分级、手术及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情况.结果 R组的术中缺氧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且咽喉部分泌物分级明显降低(P<0.01);R组的手术时间(P<0.05)及术后苏醒时间(P<0.01)也短于K组,苏醒评分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探取术,其麻醉效应更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更轻,苏醒更快且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2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插气管镜后和清醒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呛咳、屏气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出入镜次数、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振华  徐晓燕  张成 《四川医学》2011,32(6):844-847
目的对比研究使用肌松剂控制呼吸与保留自主呼吸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支气管镜取异物术的效果。方法 40例急诊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保留自主呼吸组,B组为控制呼吸组。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置镜容易程度、术中及麻醉恢复期气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B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且置镜更容易,术中及麻醉恢复期气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使用肌松剂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能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