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控制白喉发病,济宁市不断调整白喉类毒素的免疫策略,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1977年终止发病。19年综合监测证实,全市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免疫成功率锡克氏和间接血凝试验分别达到92.57%和93.43%;人群免疫水平锡克氏和间接血凝试验分别达到86.28%和84.78%;调查15898人,无白喉带菌者。 相似文献
3.
<正> 自广泛开展白喉类毒素免疫预防以来,我区白喉发病得以有效控制,特别是自1978年全区实施以计划免疫为主的预防措施之后,防病效果更为显著,1983年发生最后一例白喉,迄今已连续12年无白喉疫情。为对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总结白喉大面积防治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区计划免疫工作的深人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消除白喉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州市曾是白喉高发区,60年代发生过白喉流行。此后,通过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对青少年及成人进行白喉类毒素免疫及加强疫情监测,白喉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自1988年以来,已连续10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达到了山东省卫生厅制定的消除白喉的目标。为了总结经验,现将德州市白喉监测情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根据1961~1997年的疫情资料(传染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全市1961~1997年共报告白喉病例3579例,死亡228例。60年代初发生过白喉流行,1961年发病率最高达68.12/10万(2432例)。… 相似文献
5.
6.
陈龙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85,(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疫情记载,截止1981年底,本病流行高峰季节始终在10月至次年1月。1982年2~7月我区暴发了家鼠型出血热的流行,其间发病213例,发病率为40.6/十万,无一例死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血清学检查:1982年8月随机抽取出血热恢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地区1988-1992年实施《山东省消除白喉方案》,落实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市地为单位适龄儿童白喉类毒素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人群免疫水平保持在90%左右,连续5年未检出带菌者,连续15年无病例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实现了消除白喉的目标。1992年以后,各项工作指标仍然保持在消除白喉阶段的水平,22年无病例发生,消除白喉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进一步证实,人群白喉免疫水平达到90%,可基本保持不发病的结论,提示了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白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日照市免疫预防消除白喉的效果。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日照市1951年以来白喉流行病学特征和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日照市自1951年以来共报告白喉病例4136例,死亡247例,平均年发病率:1951—1959年为3.80/10万,病死率为10.27%;1960—1969年为20.35/10万,病死率5.12%;1970—1979年为0.38/10万,病死率为12.94%,末例病例为1977年。日照市自1960、1970年相继开展了白喉百日咳联合疫苗(DP)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wP)接种,自1986年以来,免疫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免疫成功率年均90%以上,39岁以下健康人群白喉免疫保护率93.54%,带菌率调查为零。结论高覆盖率和高质量的免疫接种率是消除白喉的根本措施,开展有效的监测是消除白喉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佛山市白喉免疫接种效果。方法:对佛山市1950-1999年白喉免疫接种资料、1986-1999年采用锡克氏试验检测白喉免疫成功率及健康人群免疫保护率的免疫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使用DALY指标对白喉的预防接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佛山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白喉类毒素年均接种率分别为76.9%、92.8%、99.2%;1986-1999年,白喉免疫成功率年均98.9%;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白喉免疫保护率在91.2%-98.2%;白喉发病相应大幅度下降,白喉年均发病率由五、六十年代的13.3/十万下降至七十年代的1.1/十万,八十年代后发病率均在0.5/十万以下,1993年后无白喉病例发生。1979-1999年佛山市白喉预防接种成本效益比为1:4.2。结论:佛山市实施计划免疫控制白喉效果显,显示计划免疫是消除白喉的根本措施。提出在控制、消除以致消灭白喉的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佛山市白喉免疫接种效果。方法 对佛山市 1 950~ 1 999年白喉免疫接种资料、1 986~ 1 999年采用锡克氏试验检测白喉免疫成功率及健康人群免疫保护率的免疫资料进行了分析 ,并使用DALY指标对白喉的预防接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佛山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白喉类毒素年均接种率分别为 76.9%、92 .8%、99.2 % ;1 986~ 1 999年 ,白喉免疫成功率年均 98.9% ;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白喉免疫保护率在 91 .2 %~ 98.2 % ;白喉发病相应大幅度下降 ,白喉年均发病率由五、六十年代的 1 3 .3 /十万下降至七十年代的 1 .1 /十万 ,八十年代后发病率均在 0 .5/十万以下 ,1 993年后无白喉病例发生。 1 979~ 1 999年佛山市白喉预防接种成本效益比为 1∶4 .2。结论 佛山市实施计划免疫控制白喉效果显著 ,显示计划免疫是消除白喉的根本措施。提出在控制、消除以致消灭白喉的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2.
溧水县基本控制白喉后的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溧水县开展计划免疫后,基本达到控制白喉的目的。连续集年无病例发生,连续编年未查出漏报病例,百、白、破类疫苗接种率95%以上,及时接种率提高至90%。健康人群带菌率0.49%,锡克氏阴性率990%以上,1990年人群血清抗体保护率98.7%,GMT1:101.69。结果表明,通过有效地计划免疫手段,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是能够达到消除白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济宁市2—39岁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摸清济宁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济宁市2-39岁健康人群中的54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果: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60.2%,37.0%达到保护水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例数(GMRT)为120;白喉抗毒素阳性率为82.0%,GMRT为109,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07IU/ml;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77.2%,GMRT为18,ATC为0.066IU/ml。25-39岁人群白喉、破伤风ATC低于其他年龄组,但均在保护水平以上。结论:本市的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较高,提示本市近期不会有白喉、破伤风流行;但百日咳免疫水平较低,提醒我们应做好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发现、清除残存传染源,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流行县(市、区)按照《安徽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横向、纵向的人群与蚊媒的病原监测。结果至2006年,安徽省丝虫病微丝蚴率已由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平均0.13%下降至零;8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丝虫病监测的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无微丝蚴血症后病原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覆盖流行乡镇30%以上和流行区人口3%以上。结论安徽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消除丝虫病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用EpiInfo3.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年间共发生疟疾病例106例,其中本地感染22例,占20.75%;外出感染16例,占15.09%;输入病例68例,占64.15%。疟疾发病率本地人口2001~2005年比1989~2000年高,外来人口1996~2005年比1989~1995年高(P<0.05);外来人口的发病率、血检阳性率均高于本地人口(P<0.05);IFA检测阳性率外来人口为7.85%,本地小学生为2.33%;中华按蚊基本繁殖率均大于1;临界叮人率为2.092。结论义乌市基本消除疟疾后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流动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输入病例,防止疟疾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为班氏丝虫病低、中度流行区,流行区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53个乡镇1399个行政村,人口108万。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10%,防治后1980年基本消除丝虫病。1981~2002年我们开展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