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该院ICU收治的8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该院ICU配置固定护士44名,每组患者分配22名护士。对照组采用常规查房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时间、交接班[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ES)]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ICU管理质量评分、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管理前后护士职业素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信息质量、互动和支持、效率等H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管理、安全管理、记录管理等ICU管理质量评分,医护沟通、工作交接、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等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职业个性素质、职业潜能素质、职业行为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留观室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ISBAR沟通模式内涵为核心,设计标准化的护士交接班表,在急诊留观患者交接中运用,观察实施ISBAR沟通模式在交班前后护士对患者有效信息掌握度。结果实施ISBAR沟通模式后与实施前相比,交接班护士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掌握度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改善交接班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使医护沟通更为充足、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3.
曹萌  王涛  翟倩倩  覃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62-2066
背景 沟通合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的培训目标之一,提高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沟通意识、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ISBAR沟通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其应用于规培具有可行性。目的 探讨ISBAR沟通训练对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9月开始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规培的全科学员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不进行任何沟通方式的培训;观察组学员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进行ISBAR沟通训练。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2周后,采用“规培住院医师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规培住院医师合作能力评价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3、6个月后,采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医医合作态度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采用“医医沟通能力调查表”“医护沟通能力调查表”对两组学员的合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2周后,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且观察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在规培阶段对学员进行ISBAR沟通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路晓杨 《中国民康医学》2022,(13):180-182+186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肾衰竭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ICU收治的88例行CRRT的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血尿酸(UA)]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两组Scr、BUN、UA水平均低于管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健康指导、护理效果和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应用于ICU急性肾衰竭行CRRT患者可提高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5.
陈艳 《甘肃医药》2020,(12):1130-1131+114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在ICU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前收治的1085例患者和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后收治的9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实施前后程序化镇痛镇静(PSA)落实率、非计划拔管(UE)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采用医护合作量表(CMSS)评估医护合作情况。结果: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实施后PSA落实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UE发生率及VAP率显著降低(P<0.05);护士和医生CM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有利于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查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查房模式,分别调查2014年、2015年医生41、42名,患者92、95例,对实施前后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突发事件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医护患一体化查房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6.96%、97.89%,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7.80%、100%,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高于2015年的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查房,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实施传统床旁护理交接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床旁护理交接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96.15%(25/26),高于实施后的69.23%(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意识、生活照料、健康指导、满意度评价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可提高护理人员患者病情掌握率和护理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床旁护理交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合作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等HA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护理依从性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护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提高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等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胸外科置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