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常Q波是心肌梗塞患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平素我们往往根据异常Q波的存在以及发现异常Q波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并进行定位。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心肌梗塞患者均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异常Q波,  相似文献   

2.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进展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张志寿综述王思让审校急性心肌梗塞(AMI)按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是否发生,可分为穿壁性心肌梗塞及非穿壁性心肌梗塞,二者临床病程,结果不一。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其梗塞面积较小,预后较好,但再梗塞率及远期死亡率高,亦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非Q波性梗塞与非梗塞性Q波两方面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非Q波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上没有出现病理性Q波,而是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酶学检查和持续的ST—T变化而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时的短暂异常Q波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心电图表现,现报告一例如下。李××,男性,75岁。因发作性胸部剧痛伴心慌、气急、出汗2天于1983年10月21日入院。入院时T36℃,P56次/分,R24次/分,BP118/100。双肺无罗音。心尖搏动较弥散,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56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  相似文献   

5.
无 Q 波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心肌梗塞发生后在心电图上不能记录到病理性 Q 波的一种心肌梗塞类型。它既可发生于非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中,亦可作为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的表现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其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均与有病理性 Q 波的急性心肌梗塞不尽相同.本文概述此型心肌梗塞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71例Q波性和23例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临床表现、CK—MB及超声心动图的2年随访。结果表明,非Q波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及1年内心功能明显优于Q波性心肌梗塞患者,前者左心室收缩期末及舒张期末容量亦显著小于后者,但两者的2年测值无显著差异;Q波性与非Q波性心肌梗塞冠心病易患因素亦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非梗塞性Q波     
急性心肌梗塞时,坏死的心肌细胞由于不能参与电动力的形成或不能传播冲动,而出现深宽Q波。但由于心电图本身局限性,有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可产生类似心肌梗塞的图形,谓之“非梗塞性Q波”多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1.生理性或位置性Q波:在某些正常人或先天畸形或获得性病变(右位心、左侧气胸、漏斗胸)均可引起Q波;2.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室肥厚与扩  相似文献   

8.
非梗塞性Q波     
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塞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众所周知,异常Q波是心肌梗塞患者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人们经常根据异常Q波的存在以及发生异常Q波的导联,诊断心肌梗塞并进行定位。但是,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与  相似文献   

9.
非心肌梗塞性Q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Q波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在非心肌梗塞情况下,也可出现病理性Q波,现分述如下: 一、正常时出现的Q波 1.Q_T_:正常时LⅢ导可出现大的Q波,呈QR或Qr型,时限可到0.04秒。 (1)原因:若心脏呈横位,同时前额面QRS环顺时针运行时,可出现Q_T_。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非梗塞性Q波存在的规律,本文统计了我院心电图室存档23016份,并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异常Q 波者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如下:一、非梗塞性Q 波的出现率统计我院自1963年3月至1979年5月止心电图室存档心电图共23016份,其中有明显异常Q 波者为506例(占2.2%),其中可确定为心肌梗塞引起的347例(占1.5%),无心肌梗塞根据的非梗塞Q 波159例(占0.7%),异常Q波中非梗塞Q 波约占31%。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了37例非Q波急性心肌梗塞(NQMI)和Q波急性心肌梗塞(QMI)病人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和CK达到峰值时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NQMI和QMI病人的CK峰值及CK达到峰值时的红细胞SOD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CK峰值可反映心肌梗塞的程度,可判断病人的近期预后;而SOD活性有助于对AMI病人远期预后的推测。  相似文献   

12.
地尔硫预防再梗塞研究资料库建立于1982年至1985年间,其中576例经 ECG 检查和CK-MB 测定确诊为非 Q 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53±14小时随机分组:287例接受地尔硫(艹卓);289例接受安慰剂。根据发病后50±10小时记录的基础 ECG:544例没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等电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ECG)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等电位性Q波的ECG特征.认为,AMI时,进行性R波振幅降低,下壁或左胸导联出现幼稚型R波;2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丢失>50%,可作为等电位性Q波的诊断标准.同时提示,于AMI早期及时识别等电位性Q波,对于AMI的诊断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临床医生常常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将心肌梗塞分为穿壁性(Transmural)、非穿壁性(Nontransmural)或心内膜下(Subendocardial)心肌梗塞。许多经典的内科和心血管病教科书已对这些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作了详尽的描述。穿壁性心肌梗塞被认为是由于从内膜至外膜的整个心壁的心肌发生坏死所致,其心电图表现为异常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无心肌梗死(NMI)者心电图出现的异常Q波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列NMIQ波心电图,根据Q波振幅(Q>1/4R)、Q波时间(Q≥0.04s)分为非梗死Q波A组(Q>1/4R)、B组(Q≤1/4R),对比两组Q波时限。并与梗死性Q波(C组)Q波时限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非梗死性Q波的心电图特点。结果B组Q波时限(0.055±0.02),C组Q波时限(0.121±0.028),P<0.05,A组Q波时限(0.113±0.016),与C组Q波比较,P>0.05。26例中有92.3%病人伴有器质性疾病。结论A组、B组与C组Q波时限有差异,A组、B组Q波发生呈一过性、可逆性改变,与器质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非梗死性异常Q波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非梗死性异常 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心电图有异常 Q波而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5 6例 ,分析其异常 Q波的发生导联及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 :非梗死性异常 Q波可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病等疾病中出现。结论 :临床上异常 Q波应密切关注其发生导联及动态观察 ,以防误诊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55岁。因胸骨后压痛6~7天,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1993年5月24日夜间又突然发作伴出冷汗。次日早晨就诊。9AmECG示图A窦性心律,心率92次/min ST段Ⅰ、aVL、V_5下移0.05-0.1mV,V3缺血型下移达0.6mV,Ⅲ、aVF导轻度弓形抬高。结合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入院。9 (20)/(Am)图示图B V3导联ST段下侈已恢复,但T_(v_2-v_5)变高尖,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及时而精确地发现梗塞性Q波。 一、梗塞性Q波 早在1920年,Pardee就提出在标准心电图中如发现异常Q波可作为冠状动脉闭塞征象。1935年Wilson认为异常Q波是通过死亡心肌的“窗”,把左心室的负电势传出而产生。1971年Horan通过1184例尸检发现在416例心肌梗塞的病例中,253例有异常Q波,灵敏度为61%;768例无梗塞的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7岁,干部。因阵发性胸痛、胸闷、左肩部不适3天,加重2小时入院。查体:T 36℃,P 84次/min,R 21次/min,BP 18/13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84次/min,律齐,心前区第一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胸部及四肢无异常。ECG示:V_1-V_3呈rS,ST段抬高0.4mV,T波高尖,Ⅱ、Ⅲ、aVF、V_4-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0岁,因查体心电图示:V1-V3导联QS型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分,血压:140/80mmHg,心率:65bpm,心界大小正常,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双侧下肢无浮肿。复查12导联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V1导联rS型,V2-V3导联QS型、V4-V6导联ST段抬高〈0.05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