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杰  柳园  曾小庆  周莉  陈林  岳荣铮  胡雯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138-1141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营养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5月在四川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140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体成分和血液检查指标,并以尿素氮清除率(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作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根据Kt/V的结果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与透析不充分组(Kt/V<1.2),将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因素与营养指标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因素。结果 透析充分组的男性构成比(χ2 = 7.265,P = 0.007)、白蛋白(t = 4.235,P<0.001)、相位角(t = 3.974,P<0.001)均高于透析不充分组,细胞内水分(t = - 3.476,P = 0.001)、细胞外水分(t = - 4.753,P<0.001)、细胞总水分(t = - 4.186,P<0.001)、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Z = - 4.307,P<0.001)、去脂体重(t = - 4.076,P<0.001)、身体质量指数(t = - 3.861,P<0.001)、身体细胞量(t = - 3.367,P = 0.001)、骨矿物质含量(t = - 4.035,P<0.001)、肌肉减少构成比(χ2 = 7.875,P = 0.005)均低于透析不充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 = 0.886,95%CI:(0.803~0.977),P = 0.016)、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OR = 2.386,95%CI:1.932~2.948,P = 0.001)、身体质量指数(OR = 1.197,95%CI:(1.031~1.389),P = 0.019)、身体细胞量(OR = 1.154,95%CI:1.054~1.264,P = 0.002)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细胞量、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定期监测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提高营养状况,有助于达到透析充分性,保障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透析时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时间为4h;观察1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800ml/min,透析时间为4h;观察2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时间为4.17h。观察三组患者的Kt/Vcom数值以及每次血液透析A液用量。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Kt/Vcom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每次透析A液用量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透析液流量以及延长透析时间均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充分性,但是增加透析液流量会导致每次透析过程中A液量的增加,会导致而额外经济负担,因此通过延长透析时间来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往往可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度(BPV)升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预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PV是否升高分为高BPV组(BPV≥5.8%,54例)与低BPV组(BPV<5.8%,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高BPV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低BPV组,服用钙通道拮抗剂患者占比显著低于低BPV组,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PIBW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低BPV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低BPV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高超滤量、高PIBWG、高LVMI、透析时间长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03、1.514、3.174、3.661、3.371,均P <0.05),服用钙通道拮抗剂为保护...  相似文献   

5.
陈正芳 《药物与人》2014,(10):23-24
目的:时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2例,对其常规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包括透析前、后血清钾(K).透析前血清钠(Na)、肌酐(Cr)、尿素氯(BUN)、血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并对其应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B受体阻断剂等和残尿量,糖尿病史等的情况。结果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Pearson分析示MHD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摄八量相关(r—O.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饮食钾摄入量(ORl.049,96.8%,C11.295,1.096,P=0.000)。结论: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撮入量相关,对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临床中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可作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发生的重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透析前年龄、血压、原发病、早期诊断和晚期诊断、血清白蛋白(Alb)等因素对其累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CHD的患者115例,要求Kt/V>1.2,回顾性分析年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晚期诊断和早期诊断、透析前血压、Alb、心胸比例(CTR)等因素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15例CHD患者中平均60岁以上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下降(P<0.01);晚期诊断与早期诊断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对累积生存率呈正相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P<0.01);血清Alb与累积生存率呈明显正相关,Alb≤35 g/L组较其他组(35 g/L50%的CHD患者的预后不良;血Alb低于35 g/L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极低,提示营养支持在CHD患者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定量受试者整体评估(MQ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透析时间、透析频 率等资料,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况,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14例透析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透析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25.2%~83.6%,其中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皮肤干燥(83.64%)、瘙痒(76.64%)、易惊醒(65.89%)、口干(65.89%)和乏力(64.95%),严重程度排在前5位的是入睡困难(1.67±0.73)、性兴奋困难(1.47±0.70)、性欲减退(1.44±0.69)、易惊醒(1.44±0.60)及口干(1.39±0.63),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较肾盂肾炎组症状困扰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我院肾内科行血液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初始和进行综合个体化治疗6个月后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特点及控制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初始较6月后在血白蛋白、透前肌酐、磷、体重增长率、降压药剂量、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钠潴留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不充分也是透析前影响收缩压的危险因素,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通路再循环、尿素减少率(URR)及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中心静脉置管通路再循环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透析时血液流速均为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均用F7HPS透析器;采用葡萄糖注射试验测定并计算通路再循环,查透析前及透析后尿素氮,计算URR及Kt/V.结果 4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13例(32.5%,13/40)发生了通路再循环,总体通路再循环为0.930±1.105,但测定的URR均大于65%,为(68.01±9.17)%,Kt/V均未达到1.2,为0.99±0.23,有再循环患者与无再循环患者URR、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液循环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发生通路再循环,置管患者基本能达到透析要求,可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1.
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约3%-60%,本文拟从膳食摄入分析、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和SGA评分等方面,对血透病人的营养作一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血透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27-1528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研究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CRP、 Hb、 AL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Kt/V、 URR、血管通路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b、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透析充分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是指一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terial pressure,MAP)较透析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并且这一现象并不能随着血液透析超滤的增加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对于这一类型的高血压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最广泛接受的就是Amerling等[1]提出的概念,即透析开始或进程中MAP较透析前升高超过15mmHg.国外报道其在稳定透析患者中发生率为8%,而在初始透析和大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中发生率达到20% ~ 30%[2].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高血压是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的重要的危险因素[3].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达2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 根据透析频率将5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19例,每周透析3次;B组15例,每周透析2次;C组19例,每2周透析3次.记录透析1年内三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例数.结果 三组共发生感染62例次,A组17例次,B组18例次,C组27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5例次(56.45%)、血管通路14例次(22.58%)、尿路8例次(12.90%)和消化道5例次(8.06%).三组共死亡8例,病死率15.09%(8/53).A组死亡1例,B组死亡1例,C组死亡6例.三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结论 透析频率低于2次/周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应调整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透析剂量[ K T/ V( Urea)] 。方法:以主观全面营养评价( S G A) 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为标准,对58 例腹膜透析患者作营养评价,并分析 S G A 评分、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患者的透析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与 K T/ V 呈正相关(γ= 0 .40 , P< 0 .05) ,营养良好者周 K T/ V 平均2 .16 ±0 .42 ,明显大于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者( K T/ V 分别是1 .70 ±0 .46 和1 .36 ±0 .16) 。结论:我们过去认为透析充分的 K T/ V 标准( ≥1 .7 ~1 .8) 可能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参与监测与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以2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OCM监测Kt/V值,测定值≥1.2代表符合充分性标准,统计患者评估结果。结果:首次测定Kt/V值达标率78.18%,达标患者年龄与血流量均大于未达标者;体重与超滤量均小于未达标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经由血液透析相关参数调整后,原未达标患者达标率75.00%,达标患者年龄小于未达标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两组患者在体重与血流量及超滤量上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OCM的应用可较为精准显示血液透析充分性情况,有助于辅助临床明确血液透析患者不达标原因,进一步作出调整以实现个性化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AIDS(MHD-AIDS)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为生存期预判及MHD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7年5月122例MHD-AIDS患者,采集登记透析前基线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采用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率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MHD-AIDS患者生存率随时间下降,其中半年生存率最高,为68.6%,3年生存率最低,为35.4%。多因素分析表明正常体重、MHD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保护因素。结论 MHD-AIDS患者要加强MHD管理,减少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81-178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接受微信群分享形式的同伴教育。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临床检验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透析后,实验组患者的血钾、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素清除率、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疼痛外,实验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醒患者通过可控因素来规避维持性血液透析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技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适宜透析技术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559名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使用腹膜透析技术的患者生活质量更优(P<0.05)。透析技术、年龄、性别和医疗机构性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结论:提倡腹膜透析优先策略,建立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导向的透析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其变化特点,通过病历记录、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月经、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尿酸、透析史及透析频次,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38例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oCA均分为(24.0±3.1)分,认知功能障碍79例,认知功能正常5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oCA总分,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语言和定向力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60岁、受教育年限≤12年、睡眠质量差、心理状况不良、有糖尿病史、血肌酐<1000μmol/L、血红蛋白<110 g/L、血尿酸<150μmol/L及透析史≥36个月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酸及透析史是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能力下降,其受到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酸及透析史等因素影响,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