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省农村饮水砷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农村饮水砷含量以及历史上曾有饮高砷水报道的粤北地区 (韶关市 )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重点调查了该地区的曲江县、连南县饮水砷含量及砷中毒情况 ;同时对粤东、粤西农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饮水砷含量分析。结果 显示广东省重点调查粤北地区及粤东、粤西农村饮水砷含量均小于 0 0 5mg L。结论 本研究表明广东省饮水砷含量未超过 0 0 5mg L ,未发现砷中毒病区及砷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和土壤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中砷含量,瓜果蔬菜中的总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测定。结果在抽取的85名居民日常饮用水中,水砷范围14.41~90.34μg/L,中位数为43.88μg/L。采集的瓜果蔬菜砷含量范围为0.001~0.771 mg/kg,均数为0.0598 mg/kg,超标率为43.04%,其中瓜果蔬菜中砷超标率呈现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食用污染严重的叶菜类蔬菜中摄入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达到71.77%。本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土壤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砷污染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通过食用自产瓜果蔬菜染砷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总被引:111,自引:3,他引:111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陕西省高砷污染环境的分布范围及特点,发现地砷病患者,为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在产煤量大,燃煤污染较重的区县内,调查以石煤为主燃料的当地常住居民家中室内空气、石煤、辣椒、玉米及饮用水的砷含量。结果 5县调查结果显示,煤砷超标约50%以上,最高值达488.1mg/kg;室内空气砷约有31.03%超标,最高值达63.83%pg/m^3,超标21倍;辣椒及玉米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砷未出现超标。结论 调查区域内环境砷污染严重,已具备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条件,且有各型地砷病患者检出,秦巴山区已经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河北省居民饮水砷含量现状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在重点地区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点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结果:2003~2005年在河北省7个县35个乡175个村共采集722份居民生活饮用水,最高值为0.048mg/L。未发现砷中毒病人,也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结论:河北省饮用水砷含量全部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高砷饮用水源筛查及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甘肃省居民饮用水含砷量分布及饮高砷水人群受威胁情况,为科学防治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2011年,按照全国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方案,选择13个市(州)42个县进行饮水砷含量筛查,对检出高砷水源的地区人群进行受危害情况调查.结果 筛查范围覆盖全省13个市(州)的42个县(区),筛查454个乡1 596个村约177.1万人.采集水样24 965件,筛查出水砷含量>0.05 mg/L的超标水样181件,超标率为0.73%;其中,水砷在>0.05~0.2 mg/L的占90.61%(164/181),>0.2~0.5 mg/L的占5.52% (10/181),>0.5~1.04 mg/L的占3.87%(7/181).砷含量超标水源主要分布在夏河、合作、舟曲、环县、徽县、成县、天祝、漳县、两当、临潭10个县的58个村,约有4.6万人受到砷中毒威胁.在调查的8 489名居民中共检出砷中毒患者157例.确定出饮水型砷中毒病区12个,其中,重病区、中病区各1个,轻病区10个,以夏河县病情最重,患病率达49%.结论 甘肃省饮水高砷区分布范围较广,砷中毒受威胁人口多,局部地区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 ,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 ,采用全省水质资料及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 1994年桐乡市水砷含量在 0 0 5~ 0 0 7mg L的洲泉 (原青石乡 )等 8个乡镇的人群病情调查 ,发现患者 1例 ,可疑患者 2例。水砷含量 <0 0 1mg L的石门乡人群调查尚未发现可疑患者。 1998~2 0 0 2年全省检测饮用水样 2 0 0份 ,水砷含量均在 <0 0 5mg L。本次调查表明我省居民饮用水源均未发现水砷含量 >0 0 5mg L的区域。历史高砷水源的青石乡发现个别散在性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存在 ,需作进一步远期效应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范围、强度, 以及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 - 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全部旗县的所有自然村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净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抽样调查, 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对各受检村屯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砷中毒诊断, 查找砷中毒患者, 分析历史病区和高砷村及新发现高砷村的水砷分布情况, 并探讨砷中毒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区共有1 186个砷中毒历史病区和高砷村, 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8个盟市的28个旗县, 地区分布呈西多东少趋势。目前历史病区和高砷村的改水率为98.23%(1 165/1 186), 水砷含量合格率为99.83%(1 184/1 186), 水砷含量范围为0.000 ~ 0.093 mg/L;新发现水砷超标村4个, 水砷含量范围为0.074 ~ 0.142 mg/L。在已确定病区和高砷村检出砷中毒患者2 249例, 检出率为1.67%(2 249/134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瑞金市高砷地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存在高砷区成因的地区抽取8个乡镇10个行政村的2 027口水井水样进行高砷水筛查;抽取水砷含量最高的自然村进行居民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普查.结果 共检测水样2 027件,超标水样147件,超标率为7.25%.水砷含量>0.05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是否存在水源性高砷区及地方性砷中毒区,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生活饮用水质抽样普查工作的结果,选定天长市、五河县、砀山县为地方性砷中毒重点调查县。采取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随机选取15个调查点(自然村)调查水砷含量。对饮水水砷含量超标的调查点进行砷中毒病情现场调查,调查居民超标水井饮用年限、皮肤角化、皮肤脱色、皮肤色沉情况,并检测其家中饮用水水砷、水氟含量及尿砷等。结果共计检测水砷450份,其中15份水砷超标(>0.05mg/L)。对水砷超标较高的五河县临北乡官塘铺行政村宣滩自然村调查,初步诊断发现地方性砷中毒可疑14人,轻度5人。结论安徽省境内发现水源性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并发现有疑似及轻度病人存在。在发现高砷区中不存在高氟水源和地氟病病区。应尽快在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及地方性砷中毒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燃煤型慢性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贵州安龙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地方性慢性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病区砷中毒患者和亚临床患者发砷含量均呈20倍以上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病情轻重程度而增高的倾向;正常人群中发砷含量男高于女的现象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和亚临床患者中不再存在,且反有女性高于男性的倾向。另外,本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女性患者发砷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因素造成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发砷含量与环境煤砷污染有密切关系,发砷含量显著升高是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定期发砷含量抽查更宜作为病区的直接监测指标;没有临床表现的病区居民,可能已有亚临床砷中毒患者存在,而对此类患者存在的判断,发砷含量显得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f hair in the endemic arsenism area where water with arsenic content is 0.58 mg/L in Kuitun district, Xinjiang. In the area of endemic arsenism, the content of hair arsenic with arsenism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jects without arsenism. Hair arsenic content among residents was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areas. The stretch and relative strength of hair of subjects living in the area of endemic arsenism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reas of control. The ultrastructure of hair surface has obvious pathologic chang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xamination. By using a hygienic standard (the arsenic content of water being 0.03 mg/L) to improve the drinking water for two years, the content of hair arsenic has reduced, approaching 95% upper confidence limit for normal hair (1.5 micrograms/g). The stretch and relative strength of hair have distinctly increased. The ultrastructure of hair surface has returned to near normal. The results of our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atent harm to residents in the high-arsenic-content area.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hair arsenic content, stretch and relative strength of hair are sensitive and objective indexes to monitor the effects of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in area of endemic arsenism.  相似文献   

13.
518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临床追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新疆奎屯地区518例砷中毒患者进行自身配对追踪调查,发现经改水干预后,314例病人痊愈(60.62%),113例病人病情有所减轻(21.81%),总好转率高达82.43%。随机抽样测定发砷、尿砷和肌电图的结果,也都有明显好转。从而阐明改水干预是解决地方性砷中毒的治本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砷在人体内蓄积与排泄的情况,评价改水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方法 于2001年追踪调查新疆奎屯高砷区改水前后35人(男性21人,女性14人)和对照区31人尿砷含量(男性14人,女性17人).另外选择奎屯高砷区44人(男性24人,女性20人),追踪其中21人(男性14人,女性7人)发砷变化;并测定了对照区32人(男性16人,女性16人)发砷含量.尿、发中砷含量的测定均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结果 改水前男性、女性的尿砷、发砷水平均高于改水后,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前7人发砷超标,超标率为33.33%;改水后1人发砷超标,超标率为4.76%.改水后高砷区人群尿砷水平高于对照区,高砷区女性尿砷水平高于对照区,高砷区男性、女性的发砷水平均高于对照区,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水可减少砷在人体内蓄积,降低高砷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水源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方法在全省重点可疑地区进行高砷水源筛查,对6个市、20个县(市、区)进行水样采集和水砷含量检测,对水砷含量≥0.05mg/L的村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地砷病诊断。结果2004—2008年全省高砷水源筛查共调查1934个村,发现超标村37个;共采集水样40060份,检测出超标水样427份。高砷村分布在沿淮河和洪泽湖周边的淮安XY、JH、HZ、宿迁SH及靠近安徽的徐州SN5个县。2008年地砷病病情调查显示,患者总检出率7.42%,轻度及以上检出率2.70%,病情较轻。结论江苏省的高砷区主要呈沿淮河与洪泽湖周边及靠近安徽分布,地砷病病情虽较轻,但防治工作仍不能忽视,建议进一步加强水砷筛查、病情调查、健康教育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江苏省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水源分布,为制定江苏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法进行水砷筛查,并对砷含量>0.03 mg/L的可疑阳性样品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结果:江苏省共筛查水样9427份,其中水砷含量>0.03 mg/L的样品为285份,主要集中在沿淮河、洪泽湖和与安徽接壤的泗洪县和盱眙县。将285份>0.03 mg/L的样品和18份可疑高砷样品进行原子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303份样品的砷超标率为72.6%。饮水砷含量最高点在泗洪县的四河乡,达0.333 mg/L。结论:江苏省确实存在饮水高砷地区。  相似文献   

17.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典型村居民的发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伟  杨林生  虞江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2-1974
目的研究陕南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高砷石煤暴露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病区高砷暴露居民的发样90份,对照村居民的发样14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发砷。结果陕南砷暴露村居民发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村,同时显著高于砷中毒病情更加严重的贵州省兴仁县长青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人群内部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和砷中毒病情加重而增加,符合慢性砷暴露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发砷差异不显著。41名未出现临床体征的居民发砷含量高达7.83 mg/kg,与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发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皮肤损伤症状出现之前,砷已经在人体内蓄积并达到有害程度,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具有高砷蓄积特征;无临床体征的高砷暴露人群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提示在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中,应重视发砷值而不能仅注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