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彩霞  王敏 《吉林医学》2012,33(23):5083-508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最佳封管方法。方法:将65~75岁年龄组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00例,输液结束时,只将头皮针的针头斜面留在套管内,缓慢推注0.1%肝素NaCl溶液10 ml,然后在拔针的同时,用小夹子夹住留置针延长管的根部进行封管。对照组100例,输液结束时,将头皮针的针头退至套管针的2/3处,接上0.1%肝素NaCl溶液5 ml边退边推,推注完后,拔出针头再用留置针上的小夹子夹住留置针延长管的根部封管。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天数7 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 d(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采用只将头皮针针头斜面留在套管内,缓慢推注10 ml 0.1%肝素盐水的方法较边退边推,推注5 ml 0.1%肝素盐水的封管方法,其堵管的发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何富銮 《中外医疗》2011,30(6):32-32
目的探讨几种型号头皮针行挠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303例需动脉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3例,用5号半头皮针头及7号头皮针行挠动脉采血。结果 5号半针头采血组患儿疼痛减轻,一次性成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 5号半头皮针行挠动脉采血优于7号头皮针头行挠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将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在同部位、同时间、等量采集的血标本分别标为1,2,3号,所有1号为无封管保留液,2号为含封管保留液,3号为抽弃封管保留液,同时检验电解质,2号、3号组分别与1号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含封管保留液与无封管保留液组比较,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除钠、氯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抽弃封管液组与无封管液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采含封管保留液的血标本,除钠、氯外,均有明显影响,其检验值相对降低;保留封管液1min后,先抽弃含封管保留液的血1mL,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的检验结果,此法可值推广。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及成功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手术患者 4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留置针组静脉维持满意率明显高于头皮针组(P <0 .0 1)结论 与头皮针比较 ,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红  黄萍 《中原医刊》2003,30(24):7-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置管中的技术要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198例新生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254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穿刺成功193例(76%),第二次穿刺成功46例(18.1%)。留置时间2~9d,平均5~7d;因渗漏拔管78例(30.7%);套管脱落3例(1.18%);套管堵塞33例(13%);静脉炎42例(16.5%)。结论: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合理的封管技巧,精心的护理观察,是保证静脉留置针输液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而封管液是确保输液通畅的关键。为了有针对性的选择封管液以达到更好效果,2008年对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分别用2种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钠)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呼吸病房需要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103例,年龄47~48岁。疾病种类:均根据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COPD患者。留置针封管次数370人次,其中用生理盐水封管87人次,肝素钠封管283人次。封管时间6~21h,留置针保留时间3~6d。1.2材料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G、24G静脉留置针,3M无菌透明贴6cm×7cm,BD5ml注射器。1.3方法1.3.1分组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50例和肝素钠组53例。1.3.2封管液体的配制0.9%生理盐水5ml。肝素钠:用0.9%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钠半支,每次封管用3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留置时间与输液的种类和性质、封管方法、操作技术等因素均有影响。结论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效率,值得在老年患者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萍 《河北医学》2010,16(7):861-863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10U/mL)作封管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管的阻塞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9.
何可萍  黄小艺 《吉林医学》2011,(11):2271-2272
目的: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择分娩的产妇110例,年龄22~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选取腕关节以下浅静脉穿刺,封管时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夹闭留置针上的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远端;观察组选取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再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两组均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能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留置时间与输液的种类和性质、封管方法、操作技术等因素均有影响.结论 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效率,值得在老年患者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英  张小钰  阎东 《甘肃医药》2011,(12):761-76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夹管部位对化疗患者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留置针输液结束封管后夹闭延长管远段(延长管后段任意处),观察组在留置针输液结束封管后夹闭延长管近段(延长管前1cm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导管内回血、导管堵塞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夹管部位在延长管近段明显提高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陆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33-5134
目的:对比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连续不间断、边静脉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试验组用同样的封管液,消毒肝素帽以后,只将5 ml注射器的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均匀缓慢注入肝素封管液3~4 ml后,先夹封管夹再拔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回血、堵管较少发生。结论: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此法,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重新穿刺的麻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该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留置针广泛地应用于各科,输液完成后要正压封管,封管成功与否,将影响留置针的使用效果与时间。常规封管法,需将输液器针头拔出,并用碘伏棉纤消毒肝素帽尾部针孔处,再把注射器针头刺入针孔内,推注肝素液。但临床实践中常因病人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而不容易完成。我科2000年以来在临床操作实践中根据常规正压封管的原理,发现了一种简便的封管方法。此方法与彭全英新式封管法相似,他们介绍了此方法应用于儿科的临床实践,我科的应用也证实了此方法,除适用于儿科外,也同样适用手术科室的深静脉、浅静脉的各种留置针的封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中国医学杂志》2004,2(12):679-680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使用过程中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采用双盲法,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者、封管者及拔管者填写病人使用留置针情况.结果:留置针尽量使用在意识清楚且主动合作的病人;穿刺部位上肢优于下肢;血液循环好的部位优于血液循环差的部位;封管液生理盐水优于肝素稀释液.结论:通过对156例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和留置时间封管方法的观察,发现留置时间的长短与病人意识状态、穿刺部位、穿刺技术、输注药物、血管局部情况及封管方法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分娩过程中输液泵和留置针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需要静滴缩宫素产妇420例,随机分为A组(7号普通头皮针穿刺,人工调节缩宫素滴速)、B组(18号留置针穿刺,用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各210例。观察雨组产妇至有效宫缩所需时间、产程进展及在第二产程中宫缩期用力握拳后输液畅通情况。结果A、B髑组比较.B组达到有效宫缩时间和不同产程时间较短(P〈0.01),A组针头堵塞和输液暂时中断高达34.8%,B组无针头堵塞或输液暂时中断发生。结论静滴缩宫素引产过程中联合应用输液泵和留置针可以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套管针在临床输液中的技术要点及应用体会.方法:将住院患者2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比较留置针组与对照组(头皮针)在(1~4)天、(5~10)天、(11~15)天重复穿刺率,及不同疾病应用留置针的百分比.结果:留置针与头皮针比较,套管针明显减少了病人的穿刺数,并且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均不少于5天.结论:在临床输液中,掌握留置针合理的穿刺、固定及封管等手法,有益于护患双方,值得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57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观察,发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以下6个因素有关;血管的选择;留置针型的选择;固定方法;封管技术;使用药物的性质;小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拔管后针眼局部止血时间延长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比静脉留置针头和普通头皮针头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留置针头拔针后出现针眼局部出血现象。方法:将270例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5例,A组采用普通头皮针头静脉输液,B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头输液,观察两组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结果:拔针后A组病例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135例中有102例<3min,占多数,超过5min只有1例,而B组病例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135例病人中只有34例<3min,超过5min却有16例,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时,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应延长,一般不少于8min,避免由于局部按压时间不足而引起针眼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大程度发挥浅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现对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成三组:A组为老年组(55~78岁),B组为中青年组(25~54岁),C组为儿童组(1~10岁),每组7例,观察7天。此外,每组患者对血管的选择也不同(选择手背及手腕浅静脉和上肢大静脉)。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留置时间各不相同。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期的长短与年龄、血管选择、血管条件及封管手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寻求一种消除输液留置针内残留微量空气的排气方法,以解除患者顾虑,减少感染机会,提高护理质量,我们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排气法,并与普通排气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我科住院输液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排气方法进行了观察。1.2方法①将10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输入药物浓度、环境温度基本相同。两组均为同一护士操作,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即Inti-ma-Ⅱ单翼族头皮式套管针型号24G及一次性使用带51/2#针头的输液器。②改良组55例患者。首先将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插入配置好的输液瓶塞内,按《护理学基础》输液的排气方法进行操作。然后打开静脉留置针,将一次性输液器末端头皮针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深度以头皮针针尖刚穿透肝素帽为宜。缓慢松开输液调节夹,待液体充满肝素帽时,再将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排气完毕,关闭输液调节夹。③普通组50例患者。输液器的排气方法同普通组。打开静脉留置针,将一次性输液器末端头皮针全部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缓慢松开输液调节夹,直接排气,排气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