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1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①父母养育方式如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精神质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②人际信任与神经质(r=0.190,P0.01)、精神质(r=0.150,P0.01)呈正相关;③父母养育方式以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t=3.405,P0.01)、神经质(t=1.985,P0.05)为中介间接影响人际信任。结论高职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特质有显著影响,高职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在其成人依恋和人际信任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人际信任问卷对10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回避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r=0.126,P〈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0.192,P〈0.01);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r=0.168,P〈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0.230,P〈0.01);②依恋焦虑*自尊对人际信任的回归效果(F=41.747,P〈0.01)达到了显著水平,依恋焦虑*自尊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人际信任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晓霞 《校园心理》2013,(5):294-295
探讨高等职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3名高等职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等职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情绪稳定性(r=0.187,P<0.01)、精神质(r=0.145,P<0.05)呈正相关。高等职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掩饰性(r=-0.115,P<0.05)呈负相关。表明高等职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是影响其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大学生亲子亲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并探讨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亲和问卷、孤独感量表(UCLA)、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对3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亲子亲和与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显著正相关(r_(母亲)=0.11,r父亲=0.12;P0.05),扩散状态显著负相关(r_(母亲)=-0.18,P0.01;r父亲=-0.11,P0.05);(2)亲子亲和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_(母亲)=-0.33,r_(父亲)=-0.30;P0.01);(3)孤独感与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显著负相关(r=-0.22,P0.01),与延缓(r=0.15,P0.01)、早闭(r=0.20,P0.01)、扩散(r=0.18,P0.01)显著正相关;(4)孤独感在亲子亲和与同一性获得状态、扩散状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亲子亲和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有效保护因子,且孤独感是两者关系的重要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6.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应对方式问卷(CSQ)、UCLA孤独感量表(第3版)对西南地区6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会对孤独感产生影响(F=17.323,P0.001);2网络交往与问题解决(r=-0.132,P0.01)的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r=0.236,P0.01)、退避(r=0.206,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合理化的中性应对方式成呈正相关(r=0.218,P0.01),和孤独感呈正相关(r=0.216,P0.01);3在网络交往对孤独感的预测中,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6.9%,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1.9%。结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民工的孤独感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30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1农民工孤独感均分显著高于警察、大学生、老年人(t=4.43,P0.01;t=3.98,P0.01;t=6.18,P0.01);2农民工孤独感与总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38,P0.01;r=-0.52,P0.01;r=-0.26,P0.01),而与家庭支持相关不显著。结论农民工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且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格特质各因子对抑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不同专业年级的4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被调查对象的人格特质分9种,其中抑郁质人格类型的大学生抑郁水平处于中度水平,占总人数的15.7%;2被调查对象的抑郁平均分为(5.05±4.119),抑郁筛出率为47%,医学类大学生和非医学类大学生抑郁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35,P0.05);3精神质(r=0.172,P0.001)、神经质(r=0.509,P0.001)得分与抑郁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得分(r=-0.254,P0.001)与抑郁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4神经质N、说谎性L、精神质P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E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能解释大学生抑郁程度31.2%的变异。结论:个体人格特质中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均对大学生抑郁程度有影响,其中神经质因子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付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埃克森人格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军人各项应付方式相关显著(r=-0.370~0.396,P0.01);内外倾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相关显著(r=-0.100~0.343,P0.01);神经质与军人各项应付方式相关显著(r=-0.135~0.618,P0.01);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征对军人应付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人格特质可以有效解释军人各应付方式21.5%~40.7%的变异量。结论:人格特征是军人应付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黄石市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P0.05);2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严厉惩罚(r=-0.143,P0.01)、过度干涉(r=-0.150,P0.01)、拒绝否认(r=-0.17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r=-0.132,P0.05)、过度干涉(r=-0.164,P0.01)、拒绝否认(r=-0.183,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市区与农村高三学生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市区和农村高中各10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城市与农村高三学生①在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t=2.833,P<0.01)和消极应对(t=-2.552,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t=-3.113,P<0.01)维度上的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t=1.539,P>0.05)、神经质(t=0.603,P>0.05)和掩饰性(t=-1.011,P>0.05)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城市高三学生应对能力高于农村的;②在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方面农村高三学生比城市高三学生得分高,更多的表现为孤独、适应性差等,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问卷效度上没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高中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ITS平均得分为(74.96±14.36);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10.37,P<0.01);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身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高校161名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对其归因方式、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低(r=-0.215,P<0.01),外倾性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高(r=0.180,P<0.05),神经质分数越高其内控归因的分数越高(r=0.284,P<0.01);②父母的惩罚严厉等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归因总分越高(r=0.176,0.165,P<0.05;r=0.271,0.241,P<0.01;r=0.280,P<0.001);③父母感情温暖理解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的分数越低(r=-0.160,P<0.05;r=-0.263,-0.264,-0.240,P<0.01),其外倾性分数越高(r=0.199,P<0.05;r=0.230,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分数越高(r=0.197,0.178,P<0.05;r=0.257,0.208.0.268,0.267,0.299,P<0.01)。结论大学生倾性人格特质及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易形成外控型归因方式,而高精神质的人格特质易形成内控型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大专院校339名在校大学生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城镇与农村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581,P=0.01);2不同性别的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和支持总分方面呈现显著差异(t=-3.841,P=0.001和t=-2.274,P=0.024);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专生在应对方式上,求助、退避和幻想3个因子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t=-2.551,P=0.011;t=-3.198,P=0.002;t=-2.077,P=0.039);4社会支持水平中解决问题、求助、退避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6.386,P=0.002;F=29.144,P=0;F=3.864,P=0.022);人际信任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因子呈显著性的差异(F=3.115,P=0.046)。结论大专生人际信任度分数偏低;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6个因子中,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这3个因子与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高的大专生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也较高;而倾向于使用自责这一应对方式的大专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对169位肾病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1肾病患者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常模(t=7.397~15.288,P0.001);2男女肾病患者的精神质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男性患者t=4.577,P0.001;女性患者t=4.494,P0.001),内外向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4.933,P0.001),男性患者神经质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3精神质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07~0.334,P0.01),内外向与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180~0.276,P0.05或P0.01),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都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456~0.637,P0.01);4神经质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均分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躯体化、敌对、偏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或P0.05),精神质对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总体处于较差状态,其人格特征以孤独、固执、缺乏同情心、情绪稳定性较差为主要特征,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人格与人际倦怠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对被试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人际倦怠量表和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①精神质对主观支持有预测作用(β=-0.324,P<0.001),内外向对社会支持各维度都有预测作用(0.186<β<0.413,P<0.05);②精神质能预测人格解体(β=0.308,P<0.001),内外向能预测情绪耗竭(β=-0.216,P<0.001)和成就感降低(β=-0.540,P<0.001),神经质能预测情绪耗竭(β=0.513,P<0.001)和人格解体(β=0.169,P<0.05);③主观支持部分中介精神质与人格解体的关系,主观支持部分中介内外向与成就感降低的关系。结论社会支持对人格与人际倦怠的关系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云南155名研究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①研究生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学校(F=4.161,P<0.01)和专业(F=2.644,P<0.01)之间差异显著;人际信任度在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