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最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以上海某高校15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为舞动心理团体辅导组(实验组),15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社交焦虑进行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在实施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对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任何显著差异(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为期8周的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相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412,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t=-1.434,P0.05)。结论: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积极干预效果,对于大学生自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9名具有抑郁症状的大学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评估。结果抑郁得分显著降低(t=2.824,P0.05);自尊得分显著升高(t=-2.341,P0.05);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t=-2.926,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与沙盘游戏相结合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海报张贴的形式招募41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主要通过自愿原则筛选出36名被试,其中18人为实验组,在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后有1位被试因个人原因退出实验,即实验组有效被试17人进行了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2次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每周1~2次活动,共进行6周;另外18人为对照组。各组成员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并将实验组组内前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将对照组前后结果的差异性和实验组前后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团体沙盘游戏的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的前后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0.05);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前后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P0.05);SCL-90干预后的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P0.05)。而对照组3个量表的前后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和团体沙盘游戏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某分院2010级40名新生进行单次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人际事件座激量、交往焦虑、人际困扰的得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交往焦虑的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实习上岗前焦虑情绪和不自信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焦虑自评量表、自信心量表普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设计规范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实施。每周团体心理辅导1次,每次2h,共8次。待活动结束,采用上述量表重复测评,比较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焦虑情绪与自信心状况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χ2检验)。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护生整体焦虑状态明显改善(t=12.238,P<0.01),自信心明显提高(t=17.838,P<0.01);经辅导后重复测评,轻度焦虑与中度焦虑者均显著减少,未发现重度焦虑。结论对护生实习上岗前出现的焦虑情绪与不自信状态,及时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凤姿  张海华 《校园心理》2012,10(3):154-15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应用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对1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采用个人评价问卷、缺陷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P<0.05),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辅导前(P<0.05)。结论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干预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团体辅导在解决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中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CL-90进行前后测;对团体中的部分成员进行随机访谈。结果SCL-90人际敏感因子(t=3.35,P<0.01)、偏执因子(t=4.22,P<0.001)、敌对因子(t=3.53,P<0.01)、抑郁因子(t=3.02,P<0.01)、焦虑因子(t=5.77,P<0.001)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个案访谈同样显示了团体成员在辅导前后的巨大变化。结论团体辅导对缓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减少大一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对11名有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意愿的大一学生进行为期1个半月,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使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前后施测,结合自编的团体成员自我评估问卷和集体访谈对团体辅导进行质的分析。结果:被试的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总分呈现显著差异(t=-3.28,P0.05),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70,P0.05),其中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待人接物因子(t=-1.99,P0.05)和异性交往因子(t=-2.21,P0.05)前后对比发现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提高大一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交能力,减少人际关系困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的有效策略。方法采用团体辅导与自我教育模式对95名有不同程度交往心理障碍的医学贫困生实施16周的自我意识、人格和人际情商的系统心理理论辅导和心理体验训练。结果贫困生人际间的心理困扰得以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各心理量表检测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往自卑(t=4.806,P<0.01),交往焦虑(t=4.862,P<0.01),交流恐惧(t=2.547,P<0.02),羞怯(t=8.573,P<0.01),孤独t=(3.506,P<0.01);贫困生自体心理困扰程度的纵向改善观察有效评价达94%以上。结论显示自我意识健全、人格品质优化和人际情商提升对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作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以校园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招募团体成员,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筛选出24名学生,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t=-2.99,P0.01),人际信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6.97,P0.001;t=-3.28,P0.01),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和谐水平。方法采用心理和谐问卷对7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及团体辅导。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无显著差异(t=0.75,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5.53,P<0.001);团体辅导1月后追踪调查显示,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依然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4.53,P<0.001)。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交流恐惧量表总分将实验组92位大学生分为高、中、低度交流恐惧组,采用双盲设计方法 ,由任课老师实施8个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干预,与对照组76人进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择业价值观问卷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前后侧.结果 ①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成都医学院不同专业,入学年份和本专科学生的人际沟通恐惧情况。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32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同年级不同专业(t=-0.076,-1.598;P〉0.05),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的学生之间交流恐惧总分没有明显差异(F=0.622,P〉0.05),但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恐惧总分有较为显著的差异(t=3.355,P〈0.01;t=2.159,2.107,2.596;P均〈0.05)。结论医学生的交流恐惧与本专科层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以某师范院校238名住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交往焦虑量表及人际交往效能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师范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4.5%;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07,P<0.01),睡眠质量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3,P<0.01),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效能存在显著负相关(r=-0.546,P<0.01)。结论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显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以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团体辅导的阶段特征和发展需要设计以人际交往为核心团体辅导方案,探讨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朋辈辅导员人际关系和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校48名新任朋辈辅导员作为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周,共5单元的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不作干预。研究采用李云霞编制的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力问卷、魏源改编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自编团体辅导效果反馈表作为评估工具,在辅导前、后两次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然后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高校朋辈辅导员自我暴露(t=2.23,P0.05)、适当拒绝(t=2.47,P0.05)、冲突管理(t=2.70,P0.05)和人际交往能力(t=2.79,P0.05)有显著影响,对主动交往和情感支持(P0.05)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高校朋辈辅导员职业性格特质(t=2.36,P0.05),成就导向(t=2.05,P0.05),人际沟通与协调(t=4.30,P0.05),职业态度和品质(t=2.44,P0.05),知识储备(t=3.30,P0.05)和胜任力总分(t=33.91,P0.05)有显著影响,自我成长特质因子上没有显著影响。朋辈辅导员胜任力和朋辈辅导员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结论:(1)社会交往团体辅导能够提高朋辈辅导员的人际交往能力;(2)社会交往团体辅导能够提高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3)朋辈辅导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作为预测其胜任力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元认知团体辅导的方法对72名大学生进行干预,使用元认知问卷与心理和谐问卷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测量,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加追踪研究的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t=3.84,2.43,2.33,3.01,3.83,3.84,2.22,4.22;P0.05或0.01);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t=3.19,2.20,2.15,2.46,3.84,4.43,2.19,4.27;P0.05或0.01)。结论元认知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