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2.
军校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抑郁及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军校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抑郁及自动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陈红等编制的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②自评抑郁量表(SDS);③自动思维问卷(ATQ)。结果①负面身体自我与抑郁及自动思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②负面身体自我高、低分组的抑郁及自动思维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12.88,9.93;P0.01);③相貌因子和整体因子对抑郁的影响最大(R=0.50,t=9.68;R=0.58,t=10.08);对自动思维的影响也最大(R=0.50,t=13.53;R=0.53,t=6.15)。结论对负面身体自我评价较低者,抑郁分数偏低,负性自动思维较少;对负面身体评价较高者,抑郁分数较高,更容易产生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格类型与大学生恋爱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恋爱观调查问卷和MBTI人格类型的调查问卷对某校247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择偶标准(t=8.335,P0.05)、恋爱动机(t=-2.551,P0.05)和性行为取向(t=2.674,P0.05)上存在着差异;2恋爱观问卷中的1个因子—择偶标准与MBTI人格类型中的T类型呈显著正相关(r=0.149,P0.05),与F类型呈显著负相关(r=-0.152,P0.05)。结论:1男生在择偶标准上比女生更理想,而女生比男生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对于恋爱中的性行为,男生会显得更为开放,而女生是属于比较传统的;2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中的TF(思维-情感)维度会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恋爱观中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自动思维问卷(ATQ)、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的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AT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914,P=0.0107);②干预后研究组的躯体化(t=-1.9983,P=0.0479)、人际关系敏感(t=-3.1662,P=0.0020)、抑郁(t=-3.0518,P=0.0028)、焦虑(t=-3.5234,P=0.0006)4个因子评分和SCL-90总分(t=-3.5429,P=0.0006)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干预后研究组的家庭支持(t=4.1017,P=0.0001)、朋友支持(t=2.6169,P=0.0100)、其他支持(t=2.0738,P=0.0402)和总分(t=3.0232,P=0.0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干预后研究组在解决问题(t=2.3990,P=0.0180)、求助(t=2.2410,P=0.0268)因子的评分及成熟应对评分(t=2.3214,P=0.0219)明显高于对照组,自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490,P=0.0426);⑤干预前后的ATQ评分差值对SCL-90总分差值(P=0.005)、PSSS总分差值(P=0.012)和成熟应对评分差值(P=0.032)、不成熟应对评分差值(P=0.044)起中介效应。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负性自动思维,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身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孤独感程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方法 采用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24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3.464,P<0.001;t=-2.093,P<0.01),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性别(t...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挫折感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 采用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锦州某所大学1155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影响大学生挫折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回归方程整体显著(F=89.73,P<0.01).各因素按影响力由强到弱排序为:自我认同因子(t=12.2,P<0.01)、学习因子(t=11.2,P<0.01)、母校认可度因子(t=-15.3,P<0.01)、生活费用因子(t=4.24,P<0.01)、人际交往因子(r=3.567,P<0.01)及就业压力因子(t=1.98,P<0.09).结论 可从大学生的母校认可度、大学生自我认同、自信心等方面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2.02,P0.05)、求助(t=-2.41,P0.05)和幻想(t=-4.17,P0.01)因子上差异显著;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解决问题(t=2.41,P0.05)、自责(t=-2.60,P0.05)、求助(t=4.21,P0.01)、退避(t=-2.34,P0.05)、合理化(t=-2.58,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退避(t=2.10,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生在退避(t=2.2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F(4,723)=31.99,P0.01]、求助[F(4,723)=20.43,P0.01]、自责[F(4,723)=25.79,P0.01]、幻想[F(4,723)=19.09,P0.01]、退避[F(4,723)=16.78,P0.01]、合理化[F(4,723)=5.85,P0.01]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能够预测心理适应能力。结论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抑郁状态大学生心智游移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法对569名大学生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选出60名抑郁状态大学生和非抑郁大学生采用实验法(思维取样法)和问卷法进行研究.结果:抑郁组在实验室任务(t = 5.32,P<0.001)与 日常生活(t = 3.83,P<0.001)中心智游移频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心智游移内容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抑郁组多为生活事件(F= 50.99,P<0.001),抑郁组心智游移时间指向不明确(t = 2.07,P<0.01)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反刍思维与心智游移时间指向过去相关(r = 0.40,P<0.05),反刍思维可以显著预测抑郁(r=0.55,P<0.001).结论:①抑郁状态群体在实验室任务与 日常生活中都表现出更高的心智游移频率,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事件,时间指向并不明确,与当前关注联系较小.非抑郁大学生心智游移内容往往指向未来事件的问题解决;②抑郁个体反刍思维高于非抑郁个体,而且反刍内容多指向过去经历.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方法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大学2个学院的40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人格特质对照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男学生干部16PF的A(t=-4.351,P0.01)、C(t=-2.690,P0.01)、E(t=-4.164,P0.01)、F(t=-5.508,P0.01)、G(t=-2.044,P0.05)、H(t=-7.423,P0.01)因子显著高于男性非干部大学生,Q2(t=4.478,P0.01)显著低于男性非干部大学生;女学生干部16PF的A(t=-2.749,P0.01)、E(t=-5.734,P0.01)、F(t=-8.184,P0.01)、H(t=-8.692,P0.01)因子显著高于女性非干部大学生,O(t=2.964,P0.01)、Q2(t=4.033,P0.01)因子显著低于女性非干部大学生。结论男女学生干部相对于同性的大学生在16PF的A、E、F、H因子上表现出高分特质,在Q2因子上表现出低分特质,这5个因子可以作为将来任命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对愤怒表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IM- 18)、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2(STAXI-2)及一般健康问卷(GHQ- 28)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的人际侵犯动机及宽恕水平无显著差异;低宽恕组的状态怒、特质怒、内向怒和外向怒都高于高宽恕组的(P<0.05),而在愤怒控制方面却低于高宽恕组(t=-3.676,P<0.05);低宽恕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宽恕组的(t=4.065,P<0.05).结论 宽恕确实影响愤怒表达和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宽恕干预,改善愤怒表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为进一步更好地在公安院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中国简版)对某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98.00%;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与全国青年男女常模相比,被测男、女本科生E分较高(U=8.77,P0.001;U=2.71,P0.05),L分较低(U=-9.92,P0.001;U=6.19,P0.001);城市来源和独生子女学生的E分明显大于农村来源和非独生子女(t=2.31,P0.05;t=2.41,P0.05);男生的N分明显小于女生(t=-2.23,P0.05);N、P分在喜欢自己专业和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t=-3.63、P0.001;t=-3.54,P0.001);E、N分在喜欢警察职业和不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t=2.15,P0.05;t=-3.18,P0.01)。结论公安院校本科生的个性特征良好,较全国青年常模有更加外向合群、情绪稳定的优点;与农村来源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相比,城市来源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性格外向;喜欢自己专业和警察职业学生的个性优于不喜欢自己专业和警察职业,兴趣培养可以引导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劳动风险防范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448名处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高职顶岗实习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t1=9.622,6.188,7.175;t2=7.299,2.344,2.993;P1<0.001,P2<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1=-11.812,-11.905,-11.484;t2=-19.302,-21.239,-18.701;P1<0.001,P2<0.001);②SCL-90各因子得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得分相关显著(P<0.05);③SCL-90绝大部分因子与人格因子相关显著(P<0.05);④外向性、神经质、支持总分、宜人性能显著预测高职顶岗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t=-39.708,33.902,-16.645,-16.399;P<0.001)。结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照分析高职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以上海某高职院校754名学生为被试,以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为研究工具.结果 ①高职生中网络成瘾学生占15.7%,且具有性别和年级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变化与所处年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专业大一至大三10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前后测评。结果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变异的人格因子一年级有:C(t=2.079,P<0.05)、E(t=-3.606,P<0.01)、G(t=-2.456,P<0.05)、L(t=-4.86,P<0.01)、Q3(t=2.447,P<0.05)、Q4(t=-2.893,P<0.01);二年级有:E(t=-3.438,P<0.01)、I(t=3.369,P<0.01)、X3(t=-3.747,P<0.01)、Y2(t=-2.5277,P<0.05);三年级有:E((t=-2.832,P<0.01)、M(t=-3.092,P<0.01)、Q1(t=-2.361,P<0.05)、X4(t=-4.629,P<0.01)、Y2(t=-2.603,P<0.05);②不同年级相比,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主要有C(t=-2.103,P<0.05)、I(t=2.321,P<0.05)、X1(t=2.25,P<0.05)、X3(t=-2.052,P<0.05);Q4(t=2.081,P<0.05)、X4(t=-2.322~-2.143,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变异具有年级特点,一年级人格因子值提高的有C、Q3;降低的有E、G、L、Q4;二年级提高的有I,降低的有E、X3、Y2;三年级人格因子值降低的有E、M、Q1、X4、Y2。并且,情绪性因子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①高校学生干部16PF的A(t=-1.91,P0.05)、E(t=-2.05,P0.05)、F(t=-3.65,P0.01)、H(t=-3.68,P0.01)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Q2(t=2.69,P0.05)因子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②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t=5.41,P0.01)、退避(t=2.81,P0.05)2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在应对方式上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两方面可以作为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3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存在性别(t=-2.94,P0.01)、生源地(F=4.46,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t=-2.64,P0.01);人格分量表P、N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正相关(r=0.281,0.161;P0.01);L量表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r=-0.151,P0.01);P、L因子对课堂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78,-0.158;P0.001),P、N、L因子则对课下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44,0.137,-0.133;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与人格相关。人格量表P、L分量表是学业延迟满足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殊完美主义、生命意义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大学2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GPSC)、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问卷施测。结果①大学生生命意义在性别、是否独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外表、学业完美主义得分上存在差异(t=-1.98、-2.87,P0.05);是否是独生的大学生在外表完美主义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3.02,P0.05);②大学生的特殊完美主义在学业、爱情、社交及个性完美主义维度与生命意义均呈正相关(r=0.141,0.210,0.404,0.396;P0.05),生活满意度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0,P0.05);③个性、社交完美主义以及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F=24.202,P0.001)。结论个性、社交完美主义以及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处于适当完美主义倾向和高生活满意度的大学生可以提高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把握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状况。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对安阳市某高校268名青年教师进行人格因素调查。结果①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因素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05,1.07,2.23,1.93,1.23,1.57;P<0.001),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因素上低于全国常模(t=-1.23,-2.14,-1.62,-1.19,-1.19;P<0.001);②女性教师在乐群性、敏感性、忧虑性人格因素上高于男性教师(t=-2.03,-2.27;P<0.05;t=-3.59,P<0.001),而稳定性上低于男教师(t=2.80,P<0.01);③文体类学科教师在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高于理工科教师(t=-2.43,P<0.05;t=-2.74,P<0.01;t=-3.75,P<0.001)。结论该群体基本人格因素处于常态水平,但也存在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