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高等职业贫困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与高等职业非贫困生进行对比,为我国高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0名高等职业贫困生和84名高等职业非贫困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高等职业贫困生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2.915,P〈0.05)。②男贫困生的心理韧性(t=-2.275,P〈0.05)及目标关注(t=-4.585,P〈0.01)、积极认知(t=-3.222,P〈0.01)、人际协助(t=-2.485,P〈0.05)因子得分低于女贫困生。③年级影响主观幸福感,二年级高等职业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F=5.651,P〈0.01);二年级正性情感水平最高,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03,P〈0.01);二年级负性情感水平最低,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367,P〈0.01);三年级情绪控制水平最高,一、二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61,P〈0.01)。④高等职业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高等职业生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在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格特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江西省某高校46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①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1.971,F=7.973;P0.05),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医学生人格特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8,-4.996,2.130,-2.898,F=5.840,3.840;P0.05);②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健康适应(β=-1.572,95%CI:-1.960~-1.183)、人际关系(β=-0.235,95%CI:-0.470~-0.001)和神经质(β=-0.987,95%CI:-1.166~-0.808)能负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内外向能正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β=0.501,95%CI:0.286~0.715);③精神质和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值的5.03%、46.44%。结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既直接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又间接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幸福感量表和自我弹性量表对3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开放性在年级、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4.01,9.14;P0.05)。大学生神经质在学科上有显著差异(t=2.45,P0.05);(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t=-1.97,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2.88,4.54;P0.05);(3)心理弹性在学科上有显著差异(t=-2.23,P0.05);心理弹性在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F=4.10,P0.05);(4)心理弹性(r=0.21~0.54,P0.01;r=-0.32,P0.01)和主观幸福感(r=0.17~0.22,P0.01;r=-0.17,P0.01)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5)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以及大五人格通过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有显著但较低影响。结论: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及大五人格通过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有显著性但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Campell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389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t=0.50,P>0.05),年级(F=0.81,P>0.05)和城乡(t=0.32,P>0.05)差异;积极应对、爱情关系、消极应对和学业表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四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2%,5%,4%和2%.结论 应对方式和自信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成都医学院不同专业,入学年份和本专科学生的人际沟通恐惧情况。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32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同年级不同专业(t=-0.076,-1.598;P〉0.05),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的学生之间交流恐惧总分没有明显差异(F=0.622,P〉0.05),但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恐惧总分有较为显著的差异(t=3.355,P〈0.01;t=2.159,2.107,2.596;P均〈0.05)。结论医学生的交流恐惧与本专科层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医学生幸福感现状以及性别、专业、生源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的437名被试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有88.3%的学生认为自己时常能体验到幸福;②医学生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3.017,P<0.01),临床专业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非临床专业(t=2.533,P<0.05),城镇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农村(t=3.503,P<0.01)。结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归因方式、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和气质类型自评量表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和护理专业的19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专业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F=6.02,P0.01);②内控型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控型被试(t=3.07,P0.01);③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多血质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与抑郁质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5)。结论归因方式和气质类型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心理资本的现状以及关系。方法:从山东某医学院校中选取在校四年制本科生,随机抽取249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533,F=15.095;P0.01);医学生的专业承诺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3,F=10.738,P0.01;t=2.082,P0.05);医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8.156,F=6.950,P0.01;t=2.498,P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心理资本呈现显著负相关(r=-0.282,-0.225;P0.01)。结论:心理资本和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14名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边疆地区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发达地区的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t=-12.311,P<0.001);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方面,不同生源(F=32.142,13.42;P<0.001)、专业(F=5.288,P<0.01;F=9.497,P<0.001)、年级(F=15.536,4.868;P<0.001)及父母职业(F=32.19,5.605;P<0.001)差异显著;消极情感方面,不同性别(t=2.789,P<0.01)、生源(F=3.589,P<0.05)及父母职业(F=3.503,P<0.001)差异显著。结论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C am pell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389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t=0.50,P>0.05),年级(F=0.81,P>0.05)和城乡(t=0.32,P>0.05)差异;积极应对、爱情关系、消极应对和学业表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四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2%,5%,4%和2%。结论应对方式和自信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改进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郑雪等人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初步对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抽样单位的200名本科生被试进行了调查,并对所得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在负性情感量表上,不同民族(t=2.498,P<0.05)、信任感(t=-2.880,P<0.01)上呈现出显著性或较显著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3.219,P<0.01)、不同地区(F=4.299,P<0.01)、经济状况(t=-3.107,P<0.01)、恋爱状况(t=2.460,P<0.01)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正性情感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2.689,P<0.01)、经济状况(t=-2.789,P<0.01)、信任感(t=2.801,P<0.01)上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信任感(t=3.328,P<0.001)上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其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在总体主观幸福感(F=2.443,P<0.05)、生活满意度(F=11.281,P<0.001)、正性情感(F=9.698,P<0.01)、负性情感(F=4.090,P<0.01)4个分量表上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大学生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与体验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β=1.934,P0.01)和自尊(β=0.895,P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山西大学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045,P>0.0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17.179,P<0.00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其自身婚恋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的婚恋观显著相关(r=0.190,P〈0.01),对父母关系知觉的3个维度高低分在大学生婚恋观上有显著差异(t=3.74,P〈0.001);②大学生婚恋现在家庭结构(F(1,59)=5.904,P〈0.05)、年级(F(3,328)=3.629,P〈0.05)和恋爱次数(F(3.328)=4.962,P〈0.01)上存在差异;③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的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别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2.9%)、对婚姻的期待(8.6%)和恋爱稳定性(1.7%)。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年级和恋爱次数上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与自尊量表(SES)对唐山市3所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唐山市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查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现状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42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农村高中生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7.76),总体情感指数存在年级差异(t=2.13,P<0.05),高二得分高于高一,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t=2.04,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②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有13人(3.81%),存在较严重困扰有42人(12.28%),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有117人(51.75%),与异性交往维度存在性别差异(t=3.09,P<0.05),男生困扰多于女生;③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P<0.01)。结论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男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现状及特征,探讨医学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为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唐山地区两所高校(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男大学生177名作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医学院校男大学生吸烟率显著低于理工院校(χ2=7.589,P0.01);医学院校男大学生饮酒严重程度显著低于理工院校(t=-2.303,P0.05);2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吸烟率大一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二年级低于理工院校(χ2=3.921,P0.05),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5,P0.05);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饮酒严重程度大一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05),二年级低于理工院校(t=-2.872,P0.01),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P0.05);3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吸烟率高于二年级学生(χ2=4.394,P0.05),饮酒行为大一新生也高于二年级(t=3.704,P0.05);理工院校一、二年级间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7,P0.05),饮酒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05);4RRSQ量表得分,医学院校的镇静分量表分最高,理工院校学生分量表分最高的是寻求刺激,医学院校依赖分显著低于理工院校(t=-2.344,P0.05);5医学院校和理工院校在自我或他人所认识到的饮酒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1),在工作、社会问题(t=-1.042,P0.05)、因饮酒问题寻求帮助(t=-1.180,P0.05)、婚姻家庭问题(t=-1.292,P0.05)、肝脏疾病(t=-1.0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大学生吸烟和饮酒具有显著相关性(r=0.329,P0.01)。结论院校环境对男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研究医学生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山东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两个年级中的4个班,使用坚韧人格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二学生的坚韧人格得分高于大三学生(70.21±9.10 vs.72.96±10.62,P<0.05),女生韧性因子和投入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16.15±2.48 vs.16.88±2.48;15.81±2.42 vs 17.17±2.45,P<0.05或P<0.01);②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高于男生(73.15±10.53 vs.78.24±9.71,P<0.01);③坚韧总分、韧性因子和控制因子皆与总体幸福感、精力、忧郁和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等具有显著正相关(r=0.15~0.31,P<0.01或P<0.05),而坚韧总分和控制因子也与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具有显著相关(r=0.16、0.15;P<0.05),投入因子与总体幸福感、精力、忧郁和愉快的心境具有显著相关(r=0.26~0.31,P<0.01),挑战因子和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和愉快的心境具有显著相关(r=0.16~0.18,P<0.01或P<0.05);④坚韧人格的投入和控制两维度对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β=0.21,0.18,P<0.05)。结论①大二医学生的人格比大三医学生更坚韧;②女生比男生感觉更幸福;③坚韧人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