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CT检查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其CT、MRI表现报告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文军  郭伟  殷富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3,(9):1329-1330,133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射线平片、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骨巨细胞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11例;腓骨近端,尺、桡骨远端3例;肱骨近端2例;髂骨及椎体2例。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偏心性、膨胀性及皂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薄而完整。溶骨型者,骨皮质可中断,骨嵴减少或消失,可见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射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MRI能够显示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组织结构,MRI显示骨巨细胞瘤周围软组织块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增加对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余乐平  余文行 《江西医药》2010,45(4):353-355
目的探讨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干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6例骨干细胞瘤中,仅1例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MRI对软组织肿块、骨性分隔等侵袭性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且以MRI为更佳。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组织学构成。结论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能更好评价其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陈建新  郑佳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21-21,57
目的探讨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具有完整的X线、CT检查资料,并经手术或骨穿刺病理证实的骨盆巨细胞瘤患者。结果5例患者中2例在CT定位下骨盆穿刺活检。病检结果:1例多发灶(有3个瘤灶),另4例为单发灶。4例病理分型为1级,1例为2级。CT显示骨质破坏区内皂泡状骨嵴及单层或多层骨包壳影,为巨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当骨包壳有吸收变薄、中断或消失,考虑局部有恶变。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巨细胞瘤瘤灶内骨嵴及周围骨包壳的细微改变,CT对巨细胞瘤病灶显示明显优于平片。分析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骨盆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7例行螺旋CT检查,15例行MR检查。结果原发性ABC共20例,继发性ABC1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21例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9例病灶内见骨性分隔,18例有硬化边;17例行CT平扫,13例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11例显示病灶内液-液平面,硬化边显示明显;15例行MRI检查,13例骨质膨胀,11例显示囊腔及液-液平面,囊腔周围间隔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 CT及MRI、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9例行MRI检查。结果45例ABC发生于长骨37例,占82.2%;发生于骨盆8例,占17.8%。伴有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l例。结论正确认识ABC发病机理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X线、CT和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ABC,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6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其X线、CT影像表现。结果:56例患者中X线平片显示39个空洞,CT显示87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8例,CT显示18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6例,CT显示56例;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X线显示3例,CT显示7例;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2例,X线无一例显示,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转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6-1577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肉瘤,全部病例均作了X线、CT平扫与19例MRI,其中8例CT增强扫描,1例MRI增强扫描。结果 骨肉瘤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这些征象在平片、CT与MRI上均可见到,但他们的表现有所不同。CT与MRl可显示平片不可见或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分界、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关节及跳跃性病灶。增强扫描更有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肿瘤.骨髓交界面。结论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CT与MRI相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及MRI资料并进行总结。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7例增强扫描。X线平片检查8例。结果 X线表现:平片8例中均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其中6例跨关节生长,2例未见骨质异常,4例合并邻近骨质压迫性缺损。MRI表现:13例平扫肿块位于骨旁、关节旁或肌腱旁, T1WI呈均匀低信号4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等低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7例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结论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方法对10例病理诊断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以骨质破坏为主。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年龄,可对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5例X线平片4例显示瘤巢,2例有软组织肿胀,1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但不典型的病灶可能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2.
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平片、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11例,CT 10例,MRI 6例。结果11例中多数患者有局限性疼痛,肿胀、压痛,影像检查均为长骨中段的溶骨性破坏,沿骨髓腔纵向发展,骨干膨胀变粗,有骨膜反应,骨皮质变薄或穿破,可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和主要方法,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内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9月收治的骨内腱鞘囊肿12例,12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进一步作CT三维重建。结果:12例X线、CT均表现为囊状透亮影,境界清楚,边缘光滑,部分病灶周围有明显硬化边缘,部分病灶在X线平片上边缘硬化不明显,在CT上显示清楚;CT三维重建病灶内可见条状骨性间隔,病灶下缘经裂缝与关节面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在X线及CT图像上的典型表现为临近关节面骨质内境界清楚、边缘有硬化的囊状低密度病灶,CT三维重建除了能更全面显示其特征表现外,还能显示病灶在关节面附近的裂缝,为病变分型提供帮助,对于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骨化性纤维瘤13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扫描在诊断非骨化纤维瘤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0岁发病最多(占61.53%),多发生于膝关节附近、股骨及胫骨干骺区。X线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8例,髓腔型5例。CT特征表现为:①局部骨皮质破坏;②病灶内细而短的骨嵴;③病灶近髓腔侧有细的硬化线。结论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可提高NOF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4例中病灶位于颈椎5例,跟骨3例,耻骨和顶骨各2例,肩胛骨、蝶骨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14例,CT平扫10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结果所研究病例病变骨均表现出典型的软骨帽,10例可见瘤体骨皮质和骨小梁与患骨相连续,4例可见病灶内有斑点状或片状钙化,5例MRI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改变。结论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较少见,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综合运用平片、CT和MRI 3种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葛湛  谢长浓  潘恒  吴永峻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1-303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X线、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及MRI表现,其中12例子X线平片检查,11例子cT检查,5例予MRI检查。结果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s共8例,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肿瘤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较大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相邻骨皮质及部分骨髓腔为软组织影替代;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发生在骨的pPNETs6例,X线及CT表现为范围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的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肿块,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pPNETs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诊断骨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0例骨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平片、CT检查,分析总结骨梗死的CT表现,评估CT检查诊断骨梗死的价值。结果 X线检查共发现病灶18处,8处定性诊断为骨梗死。 CT共发现病灶21处,13处定性骨梗死。 CT主要表现骨小梁稀疏破坏,髓腔内地图样改变,周围环硬化边;病变区范围大于X线平片。 CT对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双排螺旋CT在骨梗死的诊断上,其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19.
程劲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94-195
目的探讨髓内型骨肉瘤的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型骨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X线平片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1%,CT检查正确率为100%,MRI检查正确率为100%。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320-320,433
目的了解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骨化性肌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X骨化性肌炎中,发生于肩关节2例、肘关节2例、髋关节7例、胫腓骨近段1例、股骨远段2例、足跖骨周围1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影像学分为3期,在不同时间,X线和CT表现各有异同。急性水肿期(早期)3例,X线表现为软组织内条片状或分层状骨化影,CT表现周围软组织内片状钙化,边界不清。增殖肿块期(中期)9例:X线表现为软组织内骨性致密影,CT表现为分层状“蛋壳”样骨化。骨化修复期(晚期)3例,X线表现为周围软组织内致密影,周围软组织被推压移位,CT表现为周围软组织内大团状高度致密影,与局部骨皮质分界不清。CT增强扫描示肿胀软组织无强化,无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如缺乏特征性表现,难与骨恶性肿瘤鉴别时,可做MR/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