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4,(23):76-77,8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平均动脉压及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及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噻嗪利尿剂与ARB类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服用噻嗪利尿剂(氢氯噻嗪)和ARB类药物(厄贝沙坦);对照组36例单独服用ARB类药物(厄贝沙坦),两组治疗4周后,如果坐位舒张压≥12kPa或收缩压≥18.7kPa,剂量加倍,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降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及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噻嗪利尿剂与ARB类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具有降压效果,还能更有效地改善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是临床可取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的血压对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参数对比。结果: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比,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除降压效果显著外,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同时减少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莉  谢华 《北方药学》2014,(4):29-29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观测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77.78%。结论: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在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发现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在控制血压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用药法,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单独用药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无论是心功能各项指标,还是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但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对于心脏功能亦有提升的效果,并且无不良反应现象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6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压(BP)、心率(HR)以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等。结果经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SBP、DBP、HR、LVPWT、IVST、LVDD及LVMI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扭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厄贝沙坦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左室肥厚 12 0例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 0例。厄贝沙坦组口服 15 0~ 30 0mg·d-1厄贝沙坦 ,阿替洛尔组口服 2 5~ 5 0mg·d-1阿替洛尔 ,疗程为 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 ,分析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 ,并分析 2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后 ,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 (P <0 .0 1) ;阿替洛尔组治疗后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的变化 ,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阿替洛尔组无明显变化 ,厄贝沙坦组比阿替洛尔组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治疗 8个月后可使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随机抽取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运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在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改善血压与心率,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41例)与硝苯地平组(41例),分别口服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或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2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肥厚明显逆转(均为P<0.01),其中厄贝沙坦组上述指标改变较硝苯地平组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均能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其中厄贝沙坦疗效更为明显,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糖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BP、DBP分别为(132.71±10.21)mmHg、(80.13±8.76)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钱虹 《中国医药》2014,(1):62-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口服40mg,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2次/d;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观察组:(131±7)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36±5)mmHg]、舒张压[观察组:(82±4)mmHg;对照组:(91±6)mmHg]与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163±11)mmHg,舒张压:(102±5)mmHg;对照组收缩压:(162±9)mmHg,舒张压:(100±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0.9)mmol/L]、三酰甘油[(1.6±0.8)mmol/L]、空腹胰岛素[(15±7)mIU/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1.7)mmol/L、(3.3±1.4)mmol/L、(21±13)mIU/L](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三酰甘油:(3.5±1.4)mmol/L,空腹胰岛素(22±13)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胜好,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荆忱  李洁  傅涛  陈杰  陈宏 《中国医药》2014,(3):303-30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1片/次,1次/d,共 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SD)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24 h 舒张压变异(24 h 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及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4 h 收缩压变异分别为(14.8±3.6)、(9.7±2.8) mmHg(1 mmHg=0.133 kPa),24 h 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2.9±3.1)、(8.6±2.4)mmHg,治疗后24 h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室质量为(242±40)g,治疗后为(223±20)g,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1受体阻滞剂方案与ARB、β1受体阻滞剂联合醛固酮拮抗剂方案在控制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压及心力衰竭风险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24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ARB联合β1受体阻滞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2组患者均治疗24个月.分析2组血压、左心室功能、脑钠肽等的变化.结果 入组前和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分别为(204±34)、(128±25) ng/L,对照组分别为(200 ±33)、(156±27) ng/L.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脑钠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9±16) mmHg(l mmHg=0.133 kPa)比(163±25) mmHg,(137±17) mmHg比(162±25) mmHg;舒张压:(89±14) mmHg比(98±19) mmHg,(89 ± 13) mmHg比(98±2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8±5)%比(53±4)%,(52±5)%比(46±5)%;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1.34±0.68)比(0.68±0.23),(1.06±0.55)比(0.71±0.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累计发生心力衰竭例数分别为21例和44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硝苯地平30mg每天1次,对照组42例口服氢氯噻嗪(HCT)25mg,每天2次,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治疗前长升高(P〈0.05),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均明显逆转(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硝苯地平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于停药1周后给予厄贝沙坦,每次150mg,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51.0±13.7)mmHg降至(130.7±1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舒张压由治疗前的(94.9±10.6)mmHg下降至(84.5±6.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24h尿蛋白定量由(1.49±0.59)g降至(0.64±0.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1);血p2微球蛋白由(3.22±2.71)mg/L降至(2.13士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0 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0 mg/次,3次/d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连续用药8周.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血尿素氮、肌酐与β2微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37 ±8)mmHg(1 mmHg =0.133 kPa)比(153±9)mmHg、(92±7)mmHg比(97±6)mmHg、(77 ±6)次/min比(87±6)次/min,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29±7)mmHg比(153±10) mmHg、(89±6)mmHg比(97±6)mmHg、(75±5)次/min比(86±6)次/min,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分别为(6.8±0.9)mmol/L、(107±13) mmol/L、(687±81)μg/L;治疗后分别为(6.2±0.9) mmol/L、(104±12) mmol/L、(427 ±55) μg/L;治疗组治疗前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分别为(6.6±0.6)mmol/L、(106±12) mmol/L、(683±76) μg/L;治疗后分别为(6.0 ± 0.7) mmol/L、(102±12) mmol/L、(414 ±53) μg/L.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两组均治疗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4.1±16.3)、(78.1±13.5)mmHg,对照组分别为(126.4±18.5)、(79.1±13.6)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43.2±5.5)mm、(11.3±1.5)mm、(11.0±1.6)mm、(102.1±14.7)g/m2,对照组分别为(48.5±5.4)mm、(13.9±1.7)mm、(12.0±1.7)mm、(112.6±18.7)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降压疗效显著,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拉西地平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单纯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单纯应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C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拉西地平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为,收缩压(142.91±7.48)mmHg、舒张压(98.31±4.38)mmHg;B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为,收缩压(146.52±5.42)mmHg、舒张压(98.41±4.80)mmHg;C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为,收缩压(130.30±8.57)mmHg、舒张压(94.83±4.56)mmHg。结论:联合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佳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33-3435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干预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颈动脉有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分别为(138.51±12.90)mmHg和(147.62±13.45)mmHg,均低于治疗前(t=12.67、10.35,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7.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分别为(90.17±4.30)mmHg和(93.63±6.26)mmHg,均低于治疗前(t=9.86、11.0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 =5.1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IMT 分别为(0.73±0.34)mm和(0.85±0.39)mm,均低于治疗前(t=6.60、6.2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分别为(12.02±1.45) mm^2和(13.52±1.86) mm^2,均低于治疗前(t=8.13、8.5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6.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Alb、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t=7.65、8.01、6.08、6.44、5.94、6.02,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86、5.37、5.6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