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孤独量表(UCLA)与社会技能量表(SSI)对54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和342名非成瘾大学生进行测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技能、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成瘾大学生(t=-3.25,P=0.02);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ES)(t=2.12,P=0.03)和社会控制性(SC)(t=3.05,P=0.03)显著低于非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技能呈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正相关;社会技能影响孤独感,进而影响网络成瘾。孤独感在社会技能和网络成瘾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训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训练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81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对其中32名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并应用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自尊量表(SES)、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训练前后测试。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接受团体干预组在诸多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成瘾总分(t=2.98,P=0.006)、自尊(t=-3.65,P=0.001)、情绪孤独(t=2.40,P=0.024)、社交孤独(t=2.29,P=0.030)、问题解决(t=-3.47,P=0.001)、自责(t=2.04,P=0.045)等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认知行为训练有助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自尊水平、改善其情绪社交孤独感受,并调整其归因及问题解决方式以达到改善网络成瘾程度的效果。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和缓解相关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抽取76名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父亲的惩罚严厉(t=6.408,P=0.000)、过分干涉(t=3.334,P=0.001)、过分保护(t=2.783,P=0.006)和拒绝否认(t=2.81,P=0.006)4个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731,P=0.007)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惩罚严厉(t=4.069p=0.000)、过分干涉保护(t=3.414,P=0.001)、拒绝否认(t=2.732,P=0.007)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精神质(t=5.74,P=0.000)、神经质(t=4.81,P=0.000)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因子(t=3.93,P=0.00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网络成瘾者具有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状况及差异。方法采用手机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相匹配的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者以及严重手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比例明显比社团医学生的比例高。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差异显著(F=358.99,18.13;P0.001);感情孤独感差异显著(F=33.15,P0.05);②医学生是否属于社团成员与其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与感情孤独感均呈显著的相关(r=0.126~0.494,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和感情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P0.001)。结论网络环境下是否是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与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202名海南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样本进行施测,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均与社交回避呈显著性相关(r=0.294,0.342,0.236;P<0.01);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信息成瘾者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者与其未成瘾者在社交回避上呈显著性差异(t=4.347,5.391,3.915;P<0.01).结论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均对社交回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两所高职院校共657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3%,网络依赖为16%;②低领悟社会支持组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倾向得分高于中、高领悟社会支持组(F=5.44,P0.01);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的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高于其他各组(F=9.07,P0.01);③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网络成瘾倾向呈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孤独感程度存在负相关(P0.01);④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对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进行测定及采取有效改善措施,有助于对高职生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途径,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辅导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招募苏州某高校本科二、三年级的71名志愿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5),实验组接受24小时的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和8次分散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T)、情绪调节量表、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幸福感指数问卷、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并采用自编网络依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团体心理辅导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在团体辅导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成员网络成瘾分数显著下降,并且在情绪调节、社交、幸福感、感情与社会孤独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矫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CSLSQ)和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对2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使用时间越长,网络成瘾程度越严重;孤独感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33,P<0.001);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之间的孤独感各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之间关系密切,孤独感对网络成瘾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评估其心理控制源。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分别为2.951、4.605);②心理控制源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偏向于外控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高(r分别为0.105,0.162),而偏向于内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较低(r=-0.051)。结论心理控制源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用Young K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UCLA 孤独量表,对7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的孤独量表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U=11.52,P<0.01);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12.
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关系。方法用UCLA孤独感量表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网游成瘾与一般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一般大学生(t=2.13,P<0.05);关注计划(t=-3.54)、积极重评(t=-1.99)和视角转换(t=-2.95)等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较低(P均<0.05),而灾难化(t=3.02)和责备他人(t=4.98)等非适应性策略得分较高(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r=0.326,P<0.05)。结论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多采用非适应性策略;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动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性别(x2=8.69,P=0.003)、年级(x2=12.58,P=0.002)、生源地因素(x2=7.54,P=0.00...  相似文献   

14.
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058,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支持利用度年级差异显著(F=3.328,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③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显著(F=26.737,P〈0.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④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客观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β=-0.276,P〈0.001;β=-0.230,P〈0.01;β=-0.174,P〈0.05)。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存在差异,高师贫困生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3~0.41,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t=1.98~-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对54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5.431,P<0.05);社会技能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情感表达性、情感控制性和社会控制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2.112,3.197,2.627,4.763;P<0.01);自尊水平、情感表达性、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控制性是网络游戏成瘾的保护因素(OR=0.888,0.919,0.874,0.826;χ2=70.058,P<0.001)。结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和自尊水平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分析,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15所中学不同年级学生,首先采用问卷筛查的方法得到网络成瘾筛选阳性学生,然后采用临床访谈形式,对筛选阳性学生以Beard改编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结合功能受损程度,诊断出网络成瘾学生,在同一学校参加筛查结果阴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上述3组学生(网络成瘾组、筛选阳性但非网络成瘾组即倾向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F=12.447,P=0.000)和3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时间价值感:F=4.771,P=0.009;时间监控观F=10.828,P=0.000;时间效能感:F=19.385,P=0.000),这种差异在3组学生的同性别或同类型学校的比较中也类似存在。倾向组(t=3.599,P=0.000)和对照组(t=2.320,P=0.021)在时间价值感上得分都是女性高于男性。对照组中职校学生在时间控制观(F=3.413,P=0.034)和时间效能感(F=4.976,P=0.007)上的得分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结论时间管理能力低下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孤独体验水平并进行差异比较。方法本文使用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体验普遍,其中情感孤独高于社会孤独(12.6310.95);2总体孤独感(t=2.394,P0.01)、情感孤独(t=2.292,P0.01)在性别上,总体孤独感(t=7.640,P0.001)、社会孤独(t=1.96,P0.05)、情感孤独(t=9.959,P0.001)在恋爱与否上,总体孤独感(F=2.959,P0.05)、社会孤独(F=3.631,P0.05)在家庭经济水平上,社会孤独(F=2.336,P0.01)在健康情况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孤独感(t=1.638,P0.05)在性别上,情感孤独(F=1.207,P0.05)在家庭经济水平上,总体孤独感(t=0.567,P0.05)、社会孤独(t=0.785,P0.05)、情感孤独(t=0.241,P0.05)在是否独生子上,总体孤独感(t=1.127,P0.05)、社会孤独(t=1.502,P0.05)、情感孤独(t=0.521,P0.05)在生源地上,总体孤独感(F=0.216,P0.05)、情感孤独(F=0.266,P0.05)在健康情况上,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校硕士研究生存在较普遍的孤独感,且情感孤独较为严重;性别、恋爱与否、家庭经济水平、健康情况等方面孤独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生源方面尽管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