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将收治的78例单纯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短期保守治疗。观察其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如短期(24—48h)不缓解则行手术治疗。结果78例缓解51例,改手术治疗27例,术中发现肠绞窄11例,3例肠段坏死,术后48h内死亡1例。结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大多数经保守治疗而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所以,对所有肠梗阻病人均应做好术前准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朱维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92-69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1].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许多肠梗阻手术是在急诊情况下进行的,病人没有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常合并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营养不良或贫血;有些慢性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没有得到充分的控制和调整;多数病人既往有手术史,腹部情况较复杂.无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中,青少年多由消化道畸形等先天性疾患所致,病种不常见,给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带来困难;中老年病人中,肠系膜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加上合并慢性疾病的比例增高等因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100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病例100例,年龄21~78岁(平均49.6岁),男62例,女38例。二次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7天~8年,单纯粘连性松解术9例,松解加部分或大部分肠切除术89例,捷经手术2例。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需要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理,任何原因延误诊治、拖延手术时机都可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准确的选择手术治疗时机对肠梗阻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并防止肠绞窄发生.因此,手术应选择在肠绞窄发生之前进行.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11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13例,男61例,女52例,年龄19~79岁,平均52岁.76例为不全性肠梗阻,37例为完全性肠梗阻;34例既往有手术史,病史3~10d,腹部可扪及包块16例,有便血病史者42例.临床表现及术前辅助检查均符合低位肠梗阻的诊断.术前患者均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无严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行分期手术46例,34例为早期手术病例(2000年以前),12例因全身情况差、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并发肠部分坏死、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而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病因及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34例,死亡2例,病死率5.56%。结论早期确诊及手术,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良好麻醉方式和简单、快捷、有效的术式,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5)
目的总结Hartmann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体会。方法选择接受Hartmann手术治疗的26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20 min。术后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对症治疗好转出院。住院时间14~21 d。23例患者接受10个疗程FOLFOX6方案化疗后,成功实施Ⅱ期造口还纳术。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若梗阻远端肠管高度扩张、严重水肿,在患者全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争取行Hartmann手术。既切除肿瘤、避免患者带瘤生存,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41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根据既往手术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以往多主张的保守治疗,有部分患者得以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延误手术时机,常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收治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10例患者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除术后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1例术后4 d发生急性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及时诊断并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准确掌握适应证和把握手术时机,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27例(81.8%)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10.5 d6。例再次手术,4例为内疝,2例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症性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60例)和腹腔镜组(6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 相似文献
14.
15.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07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53例,术后随防6个月~3年,再发肠梗阻手术9例,占16.9%.粘连松解后行M-A支撑管内排列术19例,术后随防6个月~2年,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次手术.近期开展的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35例,术后随防3个月~2年,均无梗阻症状复发.全组病例全部治愈,无肠瘘发生.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手术以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手术为主.腹腔多次手术,粘连广泛者,采用支撑管内排列术可以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再发生.对于选择性病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诊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0间收治的27例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行Hartmann手术10例,Dixon手术9例,Miles手术5例,肿瘤近端肠管单纯造瘘3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造口的患者排便通畅,可自行护理,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23.58±13.75)d。结论急诊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切除肿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肠管、肿瘤的局部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89例老年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3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结直肠癌、嵌顿疝和肠粘连;早期诊断,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把握好手术指征,积极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老年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6间收治的6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36例)和腹腔镜组(33例),分别予以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