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顺序对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为120例腹泻伴Ⅰ度脱水的婴幼儿分别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输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再续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对照组先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再续葡萄糖酸钙.观察两组输液外渗情况.结果:两组输液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再续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可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要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因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的婴幼儿分别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输液,分为观察组(先行葡萄糖酸钙再续氨苄青霉素静脉输液)和对照组(先行氨苄青霉素再续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各60例,观察输液外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液外渗低于对照组(X2=20.31,P<0.01).结论 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行静脉输液、先行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可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若单独输注葡萄糖酸钙药液,拔针时宜先行氯化钠冲洗针头,可避免药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外渗的方法.结果 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机体、药物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 对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治疗疾病、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的给药途径。然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发生输液部位液体外渗,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防患外渗发生,结合我所多年的基础护理操作经验,现将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发生于输液后常见现象。为了探寻引起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减轻由于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我们设计出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调查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及原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结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用50%硫酸镁湿敷的同时加用间隙性气压治疗,比较两组输液外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外渗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17,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间歇性气压结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外渗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输液护罩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静脉穿刺成功后在传统方法固定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自制的护罩固定。结果观察组针头脱出2例,外渗3例,重新静脉穿刺率为6.3%,对照组针头脱出7例,外渗12例,重新静脉穿刺率为23.8%。2组输液外渗及重新静脉穿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采用自制输液护罩能减少输液渗漏,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规范化输液外渗管理模式在新生儿输液外渗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建立规范化药物静脉外渗管理体系及快速有效的跟踪处理系统,成立输液外渗管理小组,建立输液外渗评估及告知模式,规范操作流程及输液外渗后的规范化处理、报告及跟踪流程.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液固定托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手背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内科60例手背静脉输液、每次输液时间1h、输液1d的老年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固定托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盒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病人输液外渗发生率、针头脱出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输液外渗、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固定托安全、舒适,能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输液外渗等现象,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主题,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每周9.5件降低为每周5.75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急诊科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静脉条件差、输液工具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护士巡视不及时、宣教不到位等。认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加强输液巡视、及时有效地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输液提供积极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发生的43例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药物性质、疾病原因、患者配合、护理技术等为导致心血管内科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护理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关注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3.
金霉素二甲基亚砜用于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霉素二甲基亚砜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对照组使用33%硫酸镁温敷。结果金霉素二甲基亚砜组组有效率明显高于33%硫酸镁组,静脉输液外渗应及时应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馈质量控制在静脉输液防外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科室输液防外渗管理小组,制订前馈质量控制程序,分层次培训专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前馈质量控制要点.结果 实行前馈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比较头皮针输液外渗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套管针输液外渗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导管和PICC置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行前馈质量控制管理是提升护理管理品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5~12月于我院小儿外科接受诊治的726例小儿静脉输液情况进行总结观察.结果 本组726例静脉输液病例共发生外渗30例,其外渗发生率为4.13%;具体输液外渗发生原因:患儿年龄偏小,不配合输液操作18例占60.00%,固定方法不规范5例占16.67%,家属陪护拒绝打扰4例占13.33%,护理人员巡视欠及时2例占6.67%等,其中患儿年龄偏小合作欠缺导致输液外渗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项原因.结论 患儿年龄、固定方法、家属配合、巡视等为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因素中的可控制因素,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积极有效措施的实施,这些因素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自身责任心,在进行规范输液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可有效避免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16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分析导致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制订并落实持续质量整改措施,评价落实效果。结果 CQI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原来的6.40%下降到2.57%,患者满意度由90.00%提高到97.50%。结论采.用CQI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的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患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马铃薯外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28.3%,两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外敷,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外渗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用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方芬 《当代护士》2016,(10):179-180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中,分析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应用品管圈管理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5.8%,显著低于应用前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可有效地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目的: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方法。结果: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机体、药物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