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由血管外膜、中膜、内膜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为重要;而无创、便捷的检测则有助于早期诊断及筛查。文章就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部分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管病变,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引起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研究提示,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现代医学在防止高糖性内皮损伤方面主要是控制血糖,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血管早期损伤方面有其特色,痰瘀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和治疗糖尿病血管的病变,痰瘀同治方将可能通过祛痰活血来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1-3].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仍未阐明,日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也证明,单纯控制血糖或纠正脂代谢紊乱难以有效制止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阐明精尿病诱发血管病变的机制,寻找关键靶点,进行多途径、多环节的联合干预,才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同时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又促进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我们研究了VEGF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血管重构包括心脏和血管的改变,糖尿病心脏的病变主要是心肌及其间质的改变,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功能损伤,是DM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性心肌和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17例,非糖尿病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造影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变弥漫.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7.
ROS、SOD、GSH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该文主要从ROS、SOD、GSH的生物功能,三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等方面阐述ROS、SOD、GSH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中药对糖尿病血管病变ROS、SOD、GSH的影响。为加强中药治疗DM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和开发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各60例,设定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A组,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B组,实施128层炫速双源CT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部位存在差异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斑块特征主要表现为非钙化斑块,A组患者斑块特征主要表现为钙化斑块。结论由糖尿病引发的下肢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特征为:病变部位在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血管狭窄等级中度相对较多,斑块特征为钙化斑块,多层螺旋CT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患病率高,在首次筛查并发症的糖尿病人群中,一项及以上大血管病变患病率已达38.3%,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所致的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冠状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管异常生长,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四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病理性血管新生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系统地阐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虹  苏小勇 《包头医学》2007,31(4):244-24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主要与下肢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有关。20%~50%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包括下肢的痛性神经病变及感觉麻木或感觉缺失,故糖尿病患者易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足部损伤。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使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  相似文献   

1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舒血管多肽,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累及肾脏和眼,CGRP强大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素收缩血管的作用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并在两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CGRP在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趋势,可以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念馨 《医学综述》2010,16(15):2341-234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外周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下肢动脉、颈动脉、上肢动脉等。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与多因素相关,如高血糖、内皮功能异常、炎性反应等,对其进行研究对临床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血流成像仪能早期发现病变,对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因其治疗困难,预后差,故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明确诊断及对这类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现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业已证实,心、脑、肾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1]。因此,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病变化.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AMs)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检测vWF水平,探讨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导致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病因之一是血管病变学说.培达具有扩张末梢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故而可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文应用培达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84-187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非增殖型糖尿病病变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包括眼底激光、药物及玻璃体手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素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非常重要作用,且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刺激分泌,促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形成,因此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近年来,随着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温经通脉方外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以肢端发凉、肌肉萎缩、缺血性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坏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