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按随机原则将47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RB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3例)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ARB治疗组(2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ARB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CHF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ET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RB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RB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其原因可能与ARB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ET、AN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脏X综合征患者运动时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脏X综合征患者运动前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ET1/NO值变化在X综合征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脏X综合征病人20例(A组),健康体检者15例(B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在运动平板试验前静息时和运动高峰时抽取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ET1、NO水平。【结果】A组运动高峰ET1、ET1/NO值较运动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5);B组运动高峰ET1/NO值较运动前下降,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运动高峰时A组ET1、ET1/NO值较B组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X综合征患者运动负荷时ET1、ET1/NO值异常升高,提示其为X综合征发病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高脂血症患者ET、NO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正常人与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对66例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进行葛根素治疗,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15 d,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与血浆ET、NO水平,同时选取40名查体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脂血症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血浆E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浆N0水平下降(P<0.01);高脂血症组治疗后血脂及血浆ET、NO水平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葛根素可显著调节高脂血症患者血浆ET、NO水平,并具有降血脂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 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并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 (P<0 .0 1)。血浆 ET含量在发病 72 h最高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降至正常 (P>0 .0 5 )。血浆 E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NO含量在发病72 h最低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 ,至恢复期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NO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塞时血浆 ET升高 ,NO下降 ,二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ET和 NO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PHG患者和32例无PHG肝硬化(NPHG)患者血浆Gas和Mot含量,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均显著高于NPHG患者和正常人(P<0.05),且随食道静脉曲张(EV)程度加重而升高,与门脉内径呈正相关(r=0.604,P=0.021);轻、重度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as和Mot在肝硬化PHG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可作为预测PHG的发生及了解PHG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风湿性心脏病术后雾化吸入左旋精氨酸对肺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精氨酸组(A组)于术后雾化吸入左旋精氨酸,对照组(B组)雾化吸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差(QS/Qt)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增加血浆NO含量(P<0.01)并能减少血浆MDA水平(P<0.05)且PA-aO2及QS/Qt低于对照组(P<0.05),OI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雾化吸入左旋精氨酸能有效缓解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对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及TC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TCD急性期检测值MCA—PI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1),而MCA—Vm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测定及TCD检测对于伤情判定指导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NO和CGRP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联用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ET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为减少ET,升高NO和CGR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血硒(Se)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对57例尖锐湿疣患者(实验组)的血硒和NO含量进行测定,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Se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NO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硒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血硒和氧自由基在A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测定38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血塞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应用血塞通治疗后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血塞通并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足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155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及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siCAM-1浓度和PAI-1活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病原体不同分为病毒性肠炎组82例和细菌性肠炎组50例;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重型腹泻组73例和轻型腹泻组59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5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肠炎组与细菌性肠炎组比较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73例重型腹泻组与59例轻型腹泻组比较CRP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CRP不能作为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NO及ET含量。结果: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血清NO及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血清NO及ET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血清NO及ET升高,说明二者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故血清NO及ET含量可作为判定支气管哮喘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王晓铃  印建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08-1110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作者检测了 5 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NO及NOS水平。【结果】各型肝炎患者的NO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OS含量以肝硬化 (LC)、急性肝炎 (AVH)、重型肝炎 (HG)增高显著 (P <0 .0 1) ,其中以LC组增高最为明显。在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急性期或活动期时 ,NO含量与谷丙转氨酶 (ALT)及总胆红素 (TBIL)呈正相关。【结论】肝脏发生炎症时 ,NOS被诱导生成增多 ,从而产生大量的NO。NO含量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重症肝炎时 ,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 ,导致NOS降低 ,NO生成也相应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血清NO及NOS增高 ,主要与内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三高)患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5例典型三高患者NO、NOS、SOD和MDA的水平,分析脑血管事件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CNⅠ组)及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组(CNⅡ组)比较,脑出血组(CH组)和脑梗死组(CI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NO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SO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CH组和CI组的SOD含量均有降低趋势;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CH组和CI组之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NⅡ组与CNⅠ组比较,各检测值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但CNⅡ组的NO、NOS偏低,SOD偏低,MDA偏高.[结论]血清NO、NOS、SOD和MDA的测定有助于发现其变化规律,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non-insu lin dependen t d iabetes m e llitus,N IDDM)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sym-m etric d im ethy larg in ine,ADM A)浓度变化以及对一氧化氮(n itric ox ide,NO)和内皮素(endothe lin,ET)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 ighperforance liqu id chrom atography,HPLC)、硝酸盐还原酶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对98例N IDDM患者(其中并发血管病变者54例)血浆中ADM A、NO、ET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 ID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患者血浆中ADM A、ET浓度明显增高,NO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血管病变者较无并发症者这种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ADM A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血浆ADM A浓度变化在N ID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EH患者进行血清hs-CRP和ET-1、NO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血清hs-CRP、ET-1明显升高,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血浆NO明显降低,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与炎症活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血清hs-CRP和ET-1、NO是反映EH患者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早老蛋白-1(Presenilin-1)的表达和对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克罗恩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Presenilin1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观察血浆Presenilin-1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克罗恩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d0.01)和克罗恩病患者(P=0.0053),同时血浆对Presenilin-1水平对克罗恩病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显著的鉴别价值(AUC=0.7657,P〈0.01),但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与内镜疾病活动性无显著相关性(Spearman r=0.1224,P=0.4022)。【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对鉴别诊断克罗恩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谌育斌  刘铠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602-603,606
[目的]了解吡拉西坦注射剂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细胞凋亡和创伤性水肿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动物打击前尾静脉注射20%吡拉西坦,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两组伤后5个时间点大鼠大脑组织的含水量和海马区的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脑水肿程度减轻(P<0.01),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吡拉西坦注射剂能有效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减少细胞凋亡,并可能对预后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瘦素、NO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A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结果】AP急性期组血清瘦素及NO水平显著高于AP恢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01),AP恢复期组血清瘦素及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AP患者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γ=0.685,P〈0.01);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γ=0.456,P〈0.01);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γ=0.474,P〈0.01)。【结论】血清瘦素和NO与AP的病情发展、转归有密切关系;瘦素对AP的保护作用与N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