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以胸部闷痛、短气、喘息为主症。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病死率较高。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现代科学依据 ,为此我们对 2 36例不同证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 ,以探讨其在冠心病中医辨治上的重要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2 36例均系 1 997~ 1 999年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 30例 ,女性 1 0 6例 ;年龄 35~ 78岁。1 .2 诊断标准 为了达到研究的客观化、规范化 ,我们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规定 ,将确诊为冠心病者分为 6种证型。1 .3 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行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33例,其次为心血瘀阻证28例,气虚血瘀证26例,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3.60%,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以及气滞血瘀证分别占4.32%、10.79%和8.63%。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痛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24h动态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痛患者与心电图相关性.结果:100例研究对象,52例本虚证,占52.00%;48例标实证,占48.00%.标实证、本虚证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6例中,男性103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0.55±3.28岁,所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中老年人65例,男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23±3.12岁。1.2 冠心病诊断标准:全部冠心病患者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冠心病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1.1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氏[1]观察48例冠心病(CHD)分型与血粘度关系,表明CHD标实证的高血粘理化特性是以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为基础,尤其痰瘀患者,其血液粘度的增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有关。刘氏[2]等对214例CHD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显示,CHD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还原低切粘度、HCT值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异常高粘度率以气阴两虚型最高(63%),其次为气虚血瘀型(62.1%)、痰浊型(52.3%)、肝肾阴虚型(38.5%)、阳虚型(16.7%)。王氏[3]对83例CHD进行观察,结果提示血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11.
浅探心律换常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多属中医的“心悸”、“惊悸”、“怔忡”、“眩晕”、“昏厥”等范畴 ,常以阴血不足 ,阳气亏虚 ,痰火内扰 ,心脉瘀阻所致。笔者将近几年来以“惊厥”、“怔忡”为诊断的 60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性 4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 9~ 75岁 ,平均4 5岁 ;病程 1个月~ 1 0年。其中病毒性心肌炎 1 2例 ,冠心病 1 8例 ,肺心病 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 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例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7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1 2例 ,窦性心动过缓 6例 ,房性早搏 1 2例 ,室性早… 相似文献
12.
13.
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频度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以探索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的辨证规律,结论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可见于中医的不同证型之中,但以心脉瘀阻为最多见,其次为痰浊内阻型和气阴两虚型,发生经相当高,而其它证型相对来说属冠心病较轻的证型,其发生率较低,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房纤和 以心脉瘀阻最常见,窦缓,传导阻滞以心阳虚为多见;阵速以气阴两虚为多见,这些结果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38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痰瘀互结型,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气虚血瘀型较多,与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的血脂正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52.7%)、心肾阴虚型(37.5%)、气阴两虚型(37.5%)、痰瘀互结型(18.8%)、气滞血瘀型(14.3%),其中气虚血瘀型血脂正常率与其它各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以气虚血瘀型较多见,且气虚血瘀型血脂水平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古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994-2994
冠心病在老年人各类心脏病患病率中高居首位,致死率也居前位.老年人冠 心病发病隐袭,症状不典型,给诊治带来一定困难,并影响预后.现将我科2004年1-12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22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一氧化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NO浓度,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中NO浓度低于健康对照值;并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型NO浓度更显著地低于心血瘀阻型(P<0.05)。结果提示:血中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组织所处的供血状态密切地相关,尤其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可作为指导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流行病问卷调查,归纳270例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探讨脂肪肝主要证型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明确证型,并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检测.[结果] 270例脂肪肝患者中,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血脂分析表明,肝肾阴虚型TC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型和脾虚湿阻型TG升高明显(P<0.05),脾虚湿阻型和肝郁气滞型LDL-C升高明显(P<0.05),HDL-C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脂肪肝程度比较,重度脂肪肝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B超初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联合血脂指标的检测可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又可作为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首先对90例冠心病和55例正常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其比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TC-HDL-C/HDL-C均升高,而HDL-C则降低。接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血TG、TC/HDL-C、LDL-C/HDL-C、TC-HDL-C/HDL-C在本虚证型之间及标实证型之间,分别按气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浊、痰瘀型排列依次升高,而HDL-C则依次降低。其中以痰瘀型血脂异常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届中医胸痹、征忡范畴,临床常分为心阳不足、气滞血瘀、痰浊变阻、气阴两虚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近些年来,学者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冠,0向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研究提供了许多客观依据,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至超氧化物歧化首【&3D)和过氧化脂质〔fiX))近年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及其作用产物Lto活性和含量的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引起心肌缺Jlll-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皆与SJ…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