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V抗体及HCV-RNA阳性患者血清29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和抗肝细胞浆Ⅰ型(LC-1)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2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98例患者至少一项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2.9%,其中ANA检出率为32.9%,SMA检出率为1.3%,LKM-1检出率为3.0%,LC-1检出率为0.3%,抗体检测阳性率与作为阴性对照的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中自身抗体以中、低浓度抗体为主,主要以ANA为主.抗体滴度≥1∶100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GG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抗体滴度<1∶100患者,但ALP,IgA,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感染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注重自身抗体及其浓度的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联合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6例鼓楼医院住院及门诊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CV 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金标法测 HCV抗体、速率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结果116例丙型肝炎患者中,ELISA HCV抗体阳性97例(占83.6%),HCV RNA阳性85例(占73.3%),HCV 金标阳性77例(占66.4%),ALT阳性69例(占59.5%),HCV抗体和 HCV RNA联合检测总阳性率(指任-指标阳性即为阳性)为100.0%。结论 HCV抗体和HCV RNA联合检测扩大了丙型肝炎检测范围,降低了丙型肝炎的漏诊率,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输血后肝炎与丙型肝炎有关。血液病患由于其病情需要反复输血治疗,因而成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对献血丙肝抗体的筛查.输血后丙肝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笔对我院的40例各类血液病患进行了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4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并就抗-HCV与HCVRNA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体、抗原及核酸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筛查抗-HCV抗体阳性标本48份。用3种抗体试剂、2种抗原试剂及HCV-RNA复核检测结果。结果复核阳性丽珠37份,科华36份,新创36份,莱博21份,康润18份,HCV-RNA 28份。3种抗体试剂复核均阴性的10份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1份,莱博抗原阳性3份,康润抗原阳性1份。3种抗体灵敏度均为96.4%,阳性预测值为72.9%~75.0%;2种抗原试剂灵敏度分别为40.0%和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0%和83.3%。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但诊断特异性较低,对抗-HCV抗体阳性标本采用抗体加抗原模式进行复核对丙型肝炎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有疑问的标本再用HCV-RNA进行确证,可预防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所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方法:72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用ELIS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1)72例丙肝患者中,39例(54.2%)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21例(29.2%)为Ⅲ型,6例(8.3%)为混合型(Ⅱ型+Ⅲ型),6例(8.3%)难以确认;(2)自身抗体检测:患者组中有30例(41.7%)检出63项次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39例中有21例检出48项次,Ⅲ型HCV感染的21例中有3例检出3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合感染的6例中检出12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中有21例检出类风湿因子,12例检出抗核抗体,12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6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6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例检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例检出抗双链DNA抗体。结论:(1)在本地区的丙肝患者中,感染Ⅱ型HCV者占多数;(2)部分丙肝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III型HCV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者。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430071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左学兰骆名其许友芝第2代ELISA法(ELISAⅡ)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RNA,已常规应用于临床,为了估价这些血清学和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85例HCV感染者,并与同期经随机抽样而得的85例抗一HCV阴性的乙汗患者相比较。抗一HCV阳性组输血史及输血制品史分别为35.3%与16.5%,而抗-HCV阴生组分别为7.1%与0,两纽相比P<0.01,抗-HCV阳性组注射史高于抗一HCV阴性组(P<0.05),提示丙肝病毒医源性感染较HBV多见,丙型肝炎有高龄发病趋向且其病程较乙于为长。HCV感染者82.4%存在HBV重叠感染,HCV7可抑制HBV复制,HCV与HBV重叠感染预后较乙肝差。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对1991~1996年我院收治的2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预后、HCV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输血后肝炎系1991~1996年我院住院患者15例,门诊患者5例,他们均在各种手术及外伤等疾病治疗中输过全血。输血量最少的为200ml,最多达5000ml。其中1991~1993年14例中仅有1例患者输注经筛选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全血;1994~1996年6例中也有1例患者输注经筛选过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HCV 感染的实验诊断目前用于 HCV 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主要有两种,检测抗-HCV 和 HCV RNA。抗-HCV 检测1989年5月,美国 Chiron 公司用分子克隆法分离到一个能表达 NANB 肝炎病毒特异性蛋白的 cDNA 克隆5-1-1。又将3个与5-1-1有共同 ORF 的重叠克隆联结起来建立了另一个克隆 相似文献
13.
14.
对深圳九龙海关职员有输血或血制品史者66铭及对照组147名调查其HCV感染情况。结果:输血组抗HCV组性率为9.1%,明显高于抽样组的0.7%。输血组中以血浆者抗-HCV检出最高,传播风险较大。丙种球蛋白及补血康输入者抗-HCV阴性。抗-HCV检出阳性者中ALT升高者HCVRNA均阳性,提示HCVRNA水平与活动性肝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1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追踪观察2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诊断标准 31例患者均为1990年5月~1993年1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就诊的急性丙肝患者。男17例,女14例,年龄25~8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IgG)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3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CV-cAg和HCV-Ig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HCV-RNA。结果 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中HCVIgG阳性率为84.5%,HCV-cAg阳性率为13.1%,HCV-RNA阳性率为52.4%;71例HCV-Ig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35例,假阳性率为49.3%,11例HCV-cA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5例,假阳性率为45.5%;44例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HCV-IgG假阴性率为18.2%,HCV-cAg假阴性率为86.4%;HCV-cAg和HCV-IgG联合检测的假阴性率为13.6%,真阳性率为100.0%。结论 HCV-cAg和HCV-IgG在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中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将二者联合检测或在必要时与HCV-RNA三者联合检测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献血方式的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输血治疗和血制品的发展,献血员队伍在不断壮大。在去年农忙期间,由于本地的献血员供不应求,取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在邻近的D县和J县协调了部分献血员前来支援,我们对这些献血员在采血前进行了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HCV)感染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12名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供血者血清学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名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供血者血清学追踪253014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沙琪温黎何清海程慧桢孟琦谢秀英供血者虽经抗-HCV筛查,但传播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的报告并不少见。本院1993年6月~1995年6月共收治12例PT-HC,对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在河北省甲乙两县用前瞻性方法调查了输血后肝炎、甲县献血员在献血前筛查ALT和HBsAg,观察了64名受血者;乙县献血员献血前不筛查任何指标,观察了90名受血者。结果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甲县为21.9%,乙县为44.4%;输血后抗-HCV阳转率分别为18.8%和45.6%;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分别为14.1%和41.1%。ALT首次异常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为51.9±20。9天,乙县为48.2±16.8天,抗-HCV阳性受血者为35.9±17.9天。抗-HCV阳转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42.4±15.9天,乙县38.4±11.8天。输入抗,HCV阳性或阴性血的受血者,HCV总感染率分别为88.2%(45/51)和7.8%(8/103),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分别为78.4%(40/51)和5.8%(6/103)。既往HCV隐性感染者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2.4%(11/2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