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用rhG-CSF和抗生素等治疗,并与另6例非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发现:rhG-CSF组未出现阶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6.8±3.9天,明显短于非rhG-CSF组(12.2±5.8天)。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的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接受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患者25例。rhGM-CSF自骨髓移植后第6天开始静脉持续点滴,用量5μg/(kg·d)连用20天或用至连续3天粒细胞>1.0×10 ̄9/L或白细胞>2.0×10 ̄9/L为止。结果:粒细胞升至0.5×10 ̄9/L及1.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7.7天及20.9天;对照组为22.8天及29.8天(P均<0.001)。白细胞升至>1.0×10 ̄9/L及2.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8.3天及23.0天;对照组平均为23.8天及33.3天(P<0.001及0.005)。两组血小板的回升及输血小板次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是allo-BMT后应用GMCSF有明显促进白细胞(包括粒细胞)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国亮  翁建平 《新医学》1996,27(4):180-181
对6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和抗生素等治疗,并与另6例排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发现:rhG-CSF组未出现败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6.8±3.9天,明显短于非rhG-CSF组。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的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对24例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的三种动员方案、采集及移植后的PBSC数量与造血重建关系进行研究。24例中急性白血病13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晚期乳癌1例。三组动员方案:化疗+四氢叶酸+氟美松;化疗+rhGM-CSF+氟美松;化疗+rhG-CSF+氟美松。用流式细胞仪双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hG-CSF组中9例CD34+CD33+细胞。结果表明:rhG-CSF组PBSC产率最高,平均每例单个核细胞(9.86±6.01)×108/kg,CFU-GM(21.08±16.86)×104/kg,CD34+细胞数与CFU-GM正相关(r=0.68)。动员后再用rhG-CSF1周,CD34+细胞显著增多,可连续每日采集,当≥5×106/kg即可停止;采集与回输的PBSC数与造血重建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Bolton-Hunter法标记重组人粒-巨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并以此检测了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受体,发现该类细胞膜表面有高低两种亲和力不同的GM-CSF受体,前者缔和常数(kd_1)为12~71pmol/L,受体数为174~602/cell;后者缔和常数(kd_2)为0.5~2.7nmol/L,受体数为1137~6020/cell。分子量分别为150000,115000和95000,推测150000带为高亲和力受体带,115000和95000带为低亲和力受体带。观察了rhGM-CSF对24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影响及16例膜表面受体数与增殖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发现8例体外原代培养中rhGM-CSF加入与否没有或极少有集落形成,但rhGM-csF促使14例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集落数增加,增殖效应与细胞表面GM-CSF受体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造血生长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扩增细胞性能改变及合理的扩增时机,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分选出95%~99%纯度的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不同组合扩增1~3周。结果表明,脐血CD34+细胞具有良好的扩增效应,细胞总数、集落形成细胞(CFCs)和CD34+细胞可分别扩增500.0±82.5倍、94.0±28.6倍和24.0±3.8倍;SCF是扩增最重要的生长因子,SCF+IL-3+IL-6+G-CSF+Epo组合的扩增效率最高;CFCs和CD34+细胞在1~2周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即快速衰减;此外,扩增也加速了细胞的分化,至第3周时93%CFCs为CFU-GM,极少部分形成BFU-E和CFU-GEMM。因此,合理组合生长因子,把握适宜扩增时机,将有助于扩增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有核细胞的扩增作用以及脐血扩增后T淋巴细胞和HLA-AB、DR阳性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在脐血有核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观察细胞数、CD34+细胞、CFU-GM、T4(CD4+CD8-CD3+)细胞、T8(CD4-CD8+CD3+)细胞以及HLA-AB、DR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脐血有核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下扩增效果最佳。结论:脐血有核细胞在各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体外扩增。脐血扩增后T4、T8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脐血移植急性GVHD发生,但HLA-AB和HLA-DR阳性细胞数急剧上升,增加了免疫排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FLT3配基(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造血调控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单独FL对造血的调控作用有限,但FL可与IL-3,G-CSF,CSF-1,GM-CSF,SCF及IL-6协同促进骨髓及脐血CD34^+细胞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粒细胞集落或巨噬细胞集落;可与SCF,IL-7或IL-11协同促进B淋巴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FL有望用作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因子,在临床上用作造血细胞动员剂、免疫  相似文献   

9.
某些细胞因子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汪月增迄今已发现并克隆了20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在体内构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在骨髓移植中应用较多的有重组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1例健康人(A组),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B组),19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C组)的血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B组中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再分为三组: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16例,B1组);糖尿病合并可疑冠心病(18例,B2组);糖尿病合并冠心(26例,B3组)。C组又分成两组:冠心病组(11组,C1组)和可疑冠心病(8例,C2组)组。结果显示:B组GM-CSF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中,B3组较B2组和B1组明显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C组中,C1组与C2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较A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血浆GM-CSF的改变与血管病变成正相关,尤其是糖尿病时更明显;GM-CSF的测定将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存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GM—CSF受体与增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Bolton-Hunter法标记重组人粒-巨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并以此检测了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受体,发现该类细胞膜表面有高低两种亲和力不同的GM-CSF受体,前蜊缔和常数(kd1)为12~71pmol/L,受体数为174~602/cell;后缔和常数(kd2)为0.5~2.7nmol/L,受体数为1137~6020/cell。分子量分别为150000,115000和95  相似文献   

12.
rhGM-CSF对放化疗后动物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放疗化疗后动物血象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家犬和小白鼠分别服用环磷酰胺和60Co照射制造的动物模型,测定注射rhGM-CSF后动物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细胞、脾集落数、骨髓有核细胞、巨噬细胞及病理组织变化等。结果注射12和24μg/kg剂量的rhGM-CSF显著抑制家犬由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注射75、150、300μg/kg剂量rhGM-CSF显著增加60Co照射后小鼠脾细胞集落、外周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结论rhGM-CSF有明显抑制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且与进口升白能药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粒系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自行制备抗rhG-CSF单克隆抗体,建立ELISA法,对5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岁)进行血清G-CSF测定与研究。结果:70.4%CAA患者血清G-CSF水平升高(272.76±58.39ng/L),其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535,P<0.01),对其中的12例患者进行了CFU-GM的测定,结果CFU-GM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为17.92±10.28/2×105有核细胞)。结论:CAA患者粒系造血祖细胞受损,G-CSF靶细胞及靶细胞受体受损;部分患者白细胞降低G-CSF并不升高,可能是由于微环境中内皮、成纤维细胞受损,或由于免疫缺陷产生某些因子抑制内皮、成纤维细胞的上调作用,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除应用G-CSF外,尚可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改善微环境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柳柏林综述宋增璇审校近年来,细胞因子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以参与造血调控的各种因子研究得最多也最深入。这些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3(IL-3)和白细胞介素7(IT-7),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生物学技术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的方法。方法 从经佛波醇酯(PDBu)刺激的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母细胞株NC-37中提取m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获得hIL-12p40和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运用重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多肽接头(Gly4Ser)3DNA序列连接后进行基因重组,构建了重组人单链IL-12融合基因(rh-scIL-12)。进一步将rhscIL-12融合基因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rhscIL-1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hscIL-12」,转染COS-7细胞,结果 经G418筛选获COS-rhscIL-12融合蛋白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显示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  相似文献   

17.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扩增及其造血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干细胞因子(SCF)与白细胞介素(IL)-1或IL-3联合对经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骨髓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和体外扩增细胞移植的小鼠造血恢复能力。方法:在含有细胞因子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5FU处理的骨髓细胞,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数量的增加以及移植扩增细胞的小鼠外周血细胞恢复。结果:单用SCF无扩增作用,但SCF与IL-1或IL-3联合时,与对照组相比较CFU-GM分别增加33.7±18.1倍和18.1±6.3倍。HPP-CFC分别扩增17.8±10.5倍和12.7±9.1倍。移植体外扩增细胞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细胞恢复时间缩短1~3天,并且生存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液体培养体系中SCF与IL-1或IL-3联合对造血细胞扩增有协同作用,并且体外扩增后的骨髓细胞能加速移植受体的早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8.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晋翔  邹正辉 《新医学》1996,27(1):14-15
通过于18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使用rhG-CSF或rhGM-CSF,分析了集落刺激因子在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中的作用,发现不单使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时间缩短,外周血粒细胞恢复加快,化疗间隔时间缩短,且观察外周血ANC增加的程度,对判断化疗后可能出现的粒细胞减少,感染的预防及决定一个化疗方案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的造血支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ELISA法检测34例脐血清和20例成人血清的GM-CSF、IL-3和IL-6含量。结果:脐血清GM-CSF、IL-3和IL-6含量分别为19.1±14.8、19.2±12.7和57.5±29.1pg/ml,成人血清GM-CSF和IL-6未测出,IL-3含量为2.2±2.9pg/ml,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均<0.001)。结论: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生长因子,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化疗等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CD34+造血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定向诱导CD34+细胞向红系、粒系、巨核系及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诱导,检测各系祖细胞及DC的扩增倍数。结果: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的不同组合,可使红系、粒系或巨核系细胞优势生长,其祖细胞可分别被扩增14.97±2.89,14.46±3.19及34.67±4.62倍,CD41a+细胞增加了17.29±2.34倍,FLT3配基+GMCSF+IL4+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组合可诱导CD34+细胞形成大量树突状细胞,CD1a+细胞的比例增至24.28%±2.14%(对照组为0.36%±0.28%)。结论: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可定向诱导CD34+细胞向红系、粒系、巨核系及树突状细胞分化,这在造血调控研究、造血细胞支持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