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椎牵引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的影响,我们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利军  周永田 《现代康复》1998,2(7):670-670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序列不正常或颈椎骨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我们自1994年以来.自制软组织松解针,对颈、肩部粘连结疤的软组织进行彻底松解,然后用手法复位,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现将资料完整的8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颈源性眩晕的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们的普遍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命名,曾有过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等.反映出我们对于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症(cervical vertigo,CV)属于椎动脉颈椎病的范畴,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叫颈性眩晕症[1]。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并与颈部活动密切相关,多由颈椎退变,稳定性降低或颈交感神经激惹受刺激所引起,可伴有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声音嘶哑、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症状。临床上对该症治疗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7.
针刺、手法加中药治疗颈性眩晕(附88例报告)孙利军1周永田2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序列不正常或颈椎骨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我们自1994年以来,自制软组织松解针,对颈、肩部粘连结疤的软组织进行彻底松解,然后用手法复位,矫...  相似文献   

8.
颈部疼痛及颈性眩晕与交感神经反射弧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颈部疼痛和交感神经反应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05/2004-0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发生眩晕时问超过1d为持续性眩晕47例,发生眩晕时间在1d之内为短暂性眩晕34例,晕厥(眩晕时发生晕倒)19例。根据主诉和临床表现记录颈部疼痛特点及与颈性眩晕的关系;观察椎动脉供血情况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情况采用拍摄颈椎正侧、双斜及过屈过伸位X射线片及进行颈椎MRI检查的方法。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颈部疼痛的特点:100例患者均有颈部疼痛,部分合并有枕、肩、胸背部或上肢疼痛。②颈椎疼痛与颈性眩晕的关系:49例患者先有颈部疼痛加剧,继而颈部僵硬后再发生眩晕,27例在颈部活动旋转和屈伸时诱发眩晕,1例在仰头劳作1周后诱发眩晕,1例在头部由前下向后上伸颈时诱发短暂性眩晕,22例无明显诱因,但发病前有一侧或两侧颈部明显的紧张性条索。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狭窄、迂曲、粥样斑块形成以及入孔异常75例;椎动脉供血正常25例。④X射线片检查结果:均显示单间隙或多间隙颈椎骨质增生。⑤MRI检查结果:64例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均显示单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结论:在颈部疼痛、交感神经和颈性眩晕之间有一个反射弧的存在。颈部疼痛可通过感觉与交感神经节之间的纤维联系,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可使椎动脉发生短暂或持续的收缩,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症多为视物旋转、浮动、站立不稳 ,头部旋转症状加重伴眼球震颤 ,部分有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本文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单向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检测 ,观察了单向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脑血管机能状态的影响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满足下列条件的门诊颈性眩晕患者 68例 (眩晕组 ) :①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②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 ;③有颈椎棘突偏歪征 (触诊有偏歪、局部隆凸、胀厚及压痛 ,并经X线片证实 ) ;④排除非颈源性眩晕。其…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及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相关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等组织退变劳累损伤产生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诉并有视物旋转的颈椎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笔者在康复科穴位注射室,运用穴位注射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眩晕症是由于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而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的眩晕为主症,常伴有头痛、耳鸣、视物疲劳、体位性猝倒等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近三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症68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近几年来十分多见,我科于1992年1月~1996年8月共收治颈性眩晕患者30例,经给予药物及物理治疗,收到较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理疗康复病房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6.2岁。病程2d~5年。30例患者均有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晕厥、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颈肩臂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随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性耳聋及脑梗塞等。检查30例患者上位颈椎及枕大神经均有压痛[’·’],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拍片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之清  潘旭东 《中国康复》1990,5(3):136-139
颈部疾患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近几年本症十分多见。本文以我们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参考有关文献,予以综述。一、命名问题。“颈性眩晕”的命名尚不统一。有的称之为“外伤性颈性头晕”、“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或“巴一刘氏综合征”(Syndrome of Barre-Lieou)。多  相似文献   

14.
针刀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性眩晕[1]是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眩晕,颈椎骨质病变引起的眩晕多为突发性、一过性发作,即大多数病人当头颈部旋转至某方位时出现眩晕症状,恢复原位后眩晕症状逐渐消失;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多为持续性眩晕,在病人低头、仰头、旋转甚至大声讲话时均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患者颈椎退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常见临床病症,指椎动脉(VA)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应用MRI研究颈椎退变性因素对颈性眩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Tetra平衡测定仪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评价得分及跌倒风险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于颈椎失稳及本体感觉失调的颈性眩晕施以颈椎稳定性训练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内科门、急诊常见病,由于颈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X线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征。方法:选择颈性眩晕患者238例为观察组,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X线特征及2组的BAEP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X线表现颈椎不稳的有206例(86.6%)。颈椎旋转试验阳性多与寰枢关节(C1-2)不稳有关;颈椎屈伸试验阳性多与C4-6排列不稳有关。除左侧Ⅲ-Ⅴ波峰间期(IPL)外,观察组的各波潜伏期(PL)及IP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不稳是导致颈性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不稳的X线表现及异常的BAEP特征在诊断颈性眩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及治疗特点、典型医案等方面,介绍吴清明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特色及经验.颈性眩晕发病与颈椎及颈部相关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吴教授主要针对椎动脉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刺激、本体感受器功能异常3种发病机制,采用针刀松解枕下肌群、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手法整复颈椎关节错位以改善患者眩晕、恶心欲呕等临床症状,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反搏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一组症侯群。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颈性眩晕 ,临床上较为常见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 1991~ 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0岁。病程长者 3~ 5年 ,短者 1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头昏、耳鸣、恶心、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脑血流图提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 X线摄片示有骨质增生的表现。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疾患引起的眩晕。95 %的患者都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