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50%,5年复发率可达60%~70%。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明确最佳的辅助治疗手段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的关键。然而,目前尚未明确术后标准治疗模式,多种术后治疗手段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在研究和探讨中。本文就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肿瘤的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对42例肝癌住院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38例,胆管癌4例。病例均经CT、超声、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全部病灶在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2周内,在CT、超声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碘油栓塞区内及其周围,随之继续介入治疗1~2次。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7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后联合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二者单一治疗有所提高,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TAE )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而TAE TPEI PEI 3 2 P GMS能明显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 ] ,其疗效与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3例原发性肝癌均经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肝转移的高发生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 5 3例 ,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结肠癌肝转移患者 5 3例 ,男 3 8例 ,女 15例。年龄 3 4~ 75岁 ,平均年龄 5 3岁。同时性肝转移 7例 ,异时性肝转移 46例。单纯肝转移 44例 ,肝转移合并其他部位复发转移者 9例。1.2 治疗方法及结果手术切除 8例 ,其中肝左叶切除 2例 ,不规则楔形切除 6例 ,全部存活 1年以上 ,3年生存 4例。无水乙醇注射 6例 ,1年生存 6例 ,3年生存 2例 ;开腹置管皮下置入式输注泵灌注化…  相似文献   

6.
肝癌的病因及预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 ,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 ;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 ,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 ,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儿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及3例拒绝化疗者均死亡;术后分期Ⅰ、Ⅱ期者生存率60%(6/10),Ⅲ、Ⅳ者均死亡.随访9个月~9年8个月,8例死亡(死亡时间术后2~30个月),1例死于化疗后心功能衰竭,7例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影像学B超与CT的不一致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手术完整切除,同时辅以多药化疗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2岁。2004年6月因间歇性高热、全身乏力、上腹饱胀1月余,B超发现肝左叶占位病变3天入院。发热时体温达40-42℃,体温可自行下降。发热至人院时体重下降10kg。既往患肝内、外胆管结石症5年,2002年9月行胆囊摘除术,曾于2003年3月行经十二指肠胆总管取石术。  相似文献   

9.
手术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而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疗对于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本文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前及术后放疗、窄切缘术后的辅助放疗、微血管侵犯术后的辅助放疗、肝移植手术前的桥接放疗、局限于肝内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性降期放疗方面,探讨肝癌手术前后放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虽然放疗是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的Ⅲ期研究,以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确立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25例肝转移性肿瘤,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CTV)、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优化指标:5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至100%的肿瘤靶体积(GTV),周边照射剂量32~42Gy,中位剂量40Gy,分割处方剂量3.2~4.2Gy,重复治疗8~15次,1次/d,每周连续治疗5次。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25例,治疗后有18例(72%)改善;肝区疼痛6例,5例治疗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为83.3%。结束后1~6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76%。半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42%。放疗中、放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谢斌  唐春  黄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20):1584-1586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转移复发、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细胞癌1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观察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检测血清中的MMP-9和AFP水平;术后1年内,每个月行B超检查1次,每3个月行增强CT1次,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及临床疗效并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术后肝癌切除联合金龙胶囊治疗组CD4 /CD8 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AF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半年影像学检查肿瘤复发率为37.7%(23/61),与对照组60.6%(37/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金龙胶囊治疗能明显降低MMP-9的水平,有效抑制残肝术后肝内转移的发生;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及时恢复;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对于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发病率目前位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大约有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现伴有肿瘤肝脏转移,25%~50%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3年内可发生肝脏转移。外科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并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37%~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鼠肝癌H2 2 细胞LDLR活性。方法 :对小鼠肝癌H2 2 细胞和正常肝细胞进行受体结合的Scatchard分析和单点分析。结果 :①H2 2 细胞对LDL的亲和性与正常肝细胞相同 ,但H2 2 细胞Bmax明显增多 ;②H2 2 细胞对LDL的非特异性结合、内移和降解能力与正常肝细胞相同。结论 :小鼠肝癌H2 2 细胞LDLR活性增高 ,其对LDL的内移和降解功能未变。  相似文献   

14.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 larhyper-p 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肝细胞来源的良性瘤样病变,术前诊断困难,很难与其它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本文收集了本院1994年2月~2006年9月间收治的11例FNH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肝癌组织间置管后装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肝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射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探讨其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对25 例结、直肠癌术后确诊肝转移患者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射治疗。剖腹探查术中置管18 例, B 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7 例。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 9 2 Ir ,每次照射8 ~10 Gy ,总量30 ~40 Gy ,3 ~5 次,1 ~2 周内完成。结果 25 例无明显毒副反应,1 ,3 ,5 年生存率( 按寿命表法) 分别为81 .8 % ,34 .5 % ,10 .2 % 。瘤胚抗原( C E A) 滴度变化可作为肿瘤控制与否及有无肝内、外隐匿病灶的重要指标。结论 术中、 B 超引导肝穿刺2 种置管法安全、可靠;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992年 1月~ 1996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转移性肝癌患者32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1~ 77岁 ,平均年龄 47岁。 32例转移性肝癌原发灶部位分布及肝转移瘤情况见表 1,治疗方式见表 2。表 1  32例转移性肝癌原发灶分布及肝转移情况原发部位例数单发 同一肝叶内多发弥漫性多发瘤体直径<5cm瘤体直径>5cm结肠   1 0 4 3 3 6 4子宫   4 1 2 1 1 3胃    7 2 3 2 5 2胰腺   5 2 1 2 0 5直肠   4 1 2 1 1 3肾    2 0 1 1 0 2表 2 转移性肝癌治疗情况原发部位肝转移手术肝A…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发病率目前位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大约有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现伴有肿瘤肝脏转移,25%~50%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3年内可发生肝脏转移[1].外科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并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37%~58%[2-6].而肝转移瘤无法切除的患者,即使经全身化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也只有12-24月[7];如未经治疗,则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月.因此,只要具备手术适应证,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应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巨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巨大血管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分别为 93%、91%及 95 %。采用常温下肝门阻断、充分暴露术野、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血管支的方法 ,本组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均获安全手术切除 ,其中扩大左右半肝切除 6例 ,左右半肝切除 10例 ,右后叶切除 3例 ,右前叶切除 8例 ,左内叶切除 5例 ,左外叶切除 19例 ,肝血管瘤剥出 5例。效果满意。结论 :B超、CT、MRI等影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良好的暴露 ,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的血管支是保证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58例晚期肝癌患者服用肝乐饮合剂的疗效进行观察,发现肝乐饮对稳定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很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较差,自然生存期不超过3~6个月.目前各种治疗方法的进展提高了部分患者的生存率,但因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肝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2.3%左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