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药师在医院药房服务中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具体阐述药师在药品调剂工作中各环节药学服务的价值.结果:药品调剂工作中药师所提供的药学服务包括审方、配药、发药、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各个环节,可促进整个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亦应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以更充分地体现其工作在医院药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适应上海市医政工作新形势和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新需求,探索和实践上海市中医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方法: 参考上海市西医通科临床药师在职规范化培训模式,制定上海市中医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培训基地和学员进行了调研,参考调研结果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部分基地在完成培训大纲要求外,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拓展与实践。结果: 培训工作主要由师资培训、基地遴选、学员培训、调研和改进四部分组成,其中学员培训包括集中理论知识培训、门诊抄方、审方实践和临床实践。首期遴选出4家医院作为首批中医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第一、二期分别有31名和40名学员通过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参考调研结果,增加了门诊审方、门诊抄方和临床实践时间,门诊审方增加了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内容。曙光医院基地通过课堂授课、知识手册学习以及参观实践,加强对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结论: 上海市中医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可行的,为本市二、三级医院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药师,加强了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使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晨  田德蔷 《中国药房》2014,(41):3924-3927
目的:为医院药师技能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医院药师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按照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及评分方法,对医院药师培训6个月后的调剂服务实践技能进行考核评价。结果:Mini-CEX是对医院药师调剂服务实践中药品调剂过程面谈能力、药学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态度、临床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完成效果、整体临床胜任能力进行考评,既考核了医院药师的专业能力,又体现了药师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还培养了药师为患者提供优良药学服务的意识。结论:Mini-CEX用于医院药师技能培训考核有良好的可行性,适应药学服务技能考核的特点,体现了药学服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8):1341-1345
目的建立由临床药师参与的急诊药房审方药师在岗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以促进审方药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发展。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在相关制度及法规、岗位职责和药品调剂SOP流程、常见中毒解救药物了解、处方点评及处方审核技巧、特殊药品用药交待、不同类型患者沟通技巧等6个方面向审方药师开展药学知识专项培训。结果在该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下,急诊药房审方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药学服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结论建立由临床药师参与的审方药师在岗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可以促进审方药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发展,实现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托重庆市基层药学师资基地培训项目,为重庆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基层药师。 方法:对重庆市142名基层药师实施需求为导向的药学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前普遍调研学员需求,按照调研结果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圆满完成重庆市基层药师培训任务,参训学员基本掌握了规范化药学服务技能,能胜任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工作。结论:以需求为导向的基层药师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具有较好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药师的药学服务在药事服务费中的价值体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药事服务费中药师的药学服务价值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实例分析药事服务费中包含的药师所提供各方面药学服务的价值。结果:药师所提供的药学服务包括审方、配药、发药、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各个环节,可促进整个治疗用药过程中费用的减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设立药事服务费可体现药师所提供药学服务的价值。药师亦应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以更充分地体现其工作在药事服务费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医院药师培训考核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和信息化工具研发,全面提高药学培训质量,促进药学人才队伍建设。方法:回顾我院药师培训历程,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培训情况入手,分阶段分析问题,明确培训优化重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研发完善信息化教学工具,不断提升培训质量。结果:根据药师培训目标,拓展理论培训内容与方法,强化技能训练贴近实际操作,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研发教学工具,建立综合培训信息平台,增强培训多样性和考核全面性,促进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医院药师培训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信息化工具研发,有助于药师理论技能的全面提升,为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医院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体系,规范医院药师培训,提升见习药师岗位胜任能力,以达到医院药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方法:借鉴国内外现有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经验,结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实际情况,经研究制订初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培训标准、培训方案、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结果:初步制订完成《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大纲》和《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并按培训大纲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初步构建该院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体系。结论:本研究为该院逐步构建完整的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国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4):1998-2001
目的:评价药师审方干预技能的提升整改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10-12月(提升整改前组)、2016年1-3月(提升整改后组)门诊处方各2 417、1 698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等规范、指南和参考文献为依据,对优化医院信息系统、提高药师综合技能、强化药师观念、建立反馈机制等提升整改措施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师审方干预技能进行比较。结果:提升整改措施实施后,该院适应证不适宜、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总体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均有所减少,重复用药的情况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审核的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数量均有所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遗漏审核、过度审核的发生率及审核错误的总发生率分别由提升整改前的2.40%、0.99%和3.39%下降至0.47%、0.29%和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的提升整改措施可提高药师审方干预的综合技能;但该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中美两国药师培训模式的差异,为我国建立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借鉴与思路。方法:对美国住院药师培训模式与我国(以北京地区为例)药师培训模式的机构认证管理和类型规模、招录与培训、考核方式、师资配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美两国医院药师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为两国医院药学工作与药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所处阶段不同及两国药学专业教育基础与背景不同。结论:我国可将美国住院药师培训模式作为借鉴,结合当前国情及前期经验, 逐步完善并建立全国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区药学人员基本技能岗位培训和考核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芊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08,19(13):1024-1026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药学人员药学服务技能的岗位培训方法。方法:根据社区药学人员基本情况确定技能培训内容和方法并实施培训,通过技能考核和调查问卷了解技能培训和考核的效果。结果:绝大多数药学人员较好地掌握了规范化药品调剂、药物咨询和药品不良反应收集上报的基本技能,95%以上的人员认为参加药学技能培训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结论:建立社区药学人员定期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对药师审核处方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药师应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等项目进行审核。本院设计的针对药师儿科处方审核能力培训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法规和规章制度;各年龄段儿童生理特点及处方适宜性审核;儿科各专科通用的药物处方适宜性审核;儿童常见专科用药处方适宜性审核。该培训体系具有同质化和标准化特点,理论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值得在药师儿科处方审核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廖靖萍  于西全  宋洪涛 《中国药房》2011,(13):1175-1177
目的:优化门诊取药流程,提高调剂效率,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方法:通过对比门诊药房前、后2种取药模式,分析现行刷卡叫号取药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相比传统预配候取模式,现行刷卡叫号取药模式通过数据流程的优化组合,随机分配窗口,即刷即配、即取即消,且语音系统与液晶显示屏同步,不仅为患者营造了温馨、人性化的取药环境,提高了调剂的质量和效率,减轻了药师的压力,有利于药学服务的开展,还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医院建设。但仍存在就医卡易消磁等问题。结论:刷卡叫号取药模式是一种新的取药模式,适合我院门诊药房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肖厚平 《中国药房》2014,(45):4308-4310
目的:评价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从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使用前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性质改变情况、门诊药房的盘点效果、不同时间段内药师所处理的处方量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使用该发药机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性质较使用前更趋合理,人员配备、工作模式、工作重心、服务性质更彰显出智力型与技术型的面对面药学服务;药品盘点方面其账物相符率显著提高,配药差错、盘点操作错误、药物遗落柜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月底盘点耗时均明显降低,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使用该发药机第1个月,各统计时间点的日处理处方量均明显多于使用前,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表现出逐渐减少趋势,与使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发药机在自动清洁功能与传送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尚需进一步改进。结论:CONSIS D、B系列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琼  张灵  董一曼  吴国翠  吴华 《中国药房》2014,(29):2717-2720
目的:提升药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及多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等方面介绍我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操作规范化、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开展五常法和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了药师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对内部差错进行登记与分享,对已发生差错进行深层次分析,减少了发药差错(内部差错件数由134件下降到64件);通过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等,强化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落实处方审核、充分运用药品定位系统、设置用药咨询专窗、制作用药交代标签等方式,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工作效率(患者候药平均时间从5 min降为3 min)和患者满意度(从80%上升至94.9%),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我院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许晶晶  樊萍 《北方药学》2012,(10):68-69
目的:为持续改进三级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探讨我院实际开展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特色。结果与结论:药品调剂流程与设备的改进与创新包括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完善、用药咨询服务平台、静脉配置中心的成立与完善、药品合理采购计划与库存管理几个方面;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临床药师的培养、处方事前点评工作的开展、对病区急救药品的管理、病人血药浓度的监测几个方面;药学部自身管理的特色与实践主要包括绩效考核制度、质控管理、业务学习制度几个方面。随着药学部近年来的努力,充分体现出我院药学服务的进步与发展,并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面对等级医院评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医院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相关工作内容,保证输液调配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出现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的作用及意义。结果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发现的问题包括医生医嘱不舍理、护士排药及调配差错。结论药师进行医嘱审核、排药复核及调配复核,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调配指导,层层把关保证调配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静脉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单人调剂处方的风险,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根据我院单人调剂处方引起纠纷的实例,分析其产生调剂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师服务观念、处方调剂错误、药学知识缺乏、不良工作习惯等均可引发调剂风险。药师转变服务观念、采用"双容器"取药法调剂药品、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调剂与卫生习惯及配备适当的硬件、加强"医、护"审核等可有效防范或降低单人调剂处方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门、急诊处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9月~2008年8月的门、急诊处方10400张,按《处方管理办法》中的有关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9种;平均抗茵药物使用百分率为27.48%;平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7.04%;平均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为99.88%;平均药物通用名使用百分率为99.7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37.16元。结论:我院门、急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药师平均发药交代时间不够,导致患者了解正确用法的百分率为67.38%,应加强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