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品管圈有效缩短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PIVAS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设定目标,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VAS长期医嘱日均调配时间由20.55 h减少至11.51 h,目标达标率103.7%。结论:在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改善了工作流程,有利于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系统后台和现场查检相结合的方式采集2021年1月20日—2月28日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前数据(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集2021年2月28日至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后数据(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和改善后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标准化情况的统计学差异,并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改善前的8.09 min下降到改善后的4.7 min。达标情况由改善前的8.09%降低为改善后的4.70%,达标率为104.63%;进步情况由改善前的8.09%降低为改善后的4.70%,进步率为41.90%。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缩短了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审方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患者满意度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患者候药时间中的应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原因。方法:通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一系列步骤在门诊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某一时间段内患者候药时间,计算改善幅度。结果:患者候药时间平均差值由活动前3.85min降至1.81min,其进步率为52.9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患者候药时间,提高了其满意度,提升了医院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4.
朱晔  唐婕 《抗感染药学》2014,(4):341-344
目的:评价品管圈(QCC)活动对门诊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的效果,提升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通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一系列活动步骤在门诊药房开展QCC活动,对比活动前后药品库存周转率的效果,计算改善幅度。结果:门诊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由改善前的4.32%提高至6.38%,目标达标率为113.71%。结论:通过QCC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提高了医院资金利用率,提高了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红  谢辉平 《中南药学》2010,8(12):936-939
目的通过在药剂科药学人员中试行品管圈活动,探索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营造团队愉快团结的工作氛围,提高本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品管圈培训训练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在此基础上,我院门诊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以提高门诊药房实库存准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药品实库存准确率由75%升至92.8%,进步率达23.7%,达标率104%;圈员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效率、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发药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门诊中药房调剂效率,缩短患者候药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造成门诊中药房患者候药时间延长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的候药时间,评估品管圈活动成效。结果活动开展后,患者平均候药时间14.47 min,比开展前缩短了2.45 min;开展后在15 min内完成取药的患者占总数的67.78%,较前上升了10.61%;圈员的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等方面均有进步。结论在门诊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调剂效率,有效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升中药房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4月门诊西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所有药师参与品管圈,根据工作岗位成立三个亚圈,各个圈组确定活动主题,并根据主题对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持续改进药房工作质量。结果:门诊西药房实施品管圈后发药差错率为1.08,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西药房实施品管圈后药师处理不合理老年药方干预成功率为72.0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西药房药师在发掘问题、脑力激荡、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中的效果。方法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门诊药房每周调剂内部差错(内差)件数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实行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每周平均差错件数由活动前的57.2件降至22.7件,下降60.3%,目标达标率102.07%;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缩短中心药房出院带药发放时间,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方法通过统计2017年1~7月出院带药的发放时间,对药品不能及时下送的原因进行分析验证,根据真因制定对策、实施并验证。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中心药房出院带药(一批次)发放时间显著下降,由51min下降到27min,目标达标率为106.2%,进步率为47.0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有效的缩短中心药房出院带药发放时间,提高了科室凝聚力,增加了科室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李茜  郑东升  杭汉强  张幸国 《中国药房》2014,(33):3112-3115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持续改进医院制剂生产质量,缩短羟苯乙酯氯化钠溶液单位制剂生产时间。方法:遵循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针对羟苯乙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环节、灌装环节和人员因素,采用改进生产器械、更新设备、加大培训力度和考核以及优化生产流程的措施,缩短单位制剂生产时间21.15 min,目标达成率为133.9%,进步率为47.55%。在显著缩短单位制剂生产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活动成长值正向增长分别为1.83、1.50、1.3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医院制剂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推动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制剂室一次性耗材月使用量,实现流程优化与绩效管理。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遵循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的4个环节,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结果:一次性耗材月使用量降低了20.43%,目标达标率为91.81%,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劳动效率。结论:品管圈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制剂生产成本,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制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升制剂室业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品管圈(QCC)活动中数据体系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改善病区发药错误数据系统的可靠性并应用于以降低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为主题的QCC活动中。结果:采用MSA及相关培训措施进行干预后,数据系统的重复性、偏倚性、再现性均得到有效改善,总体有效一致性指标由45.00%提高到80.00%。开展QCC后,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由每周16.06次降低为5.76件,目标达标率为107.4%,目标进步率为64.1%;同时圈员在和谐程度、积极性、品管手法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在QCC活动中引入MSA可提高QCC活动中数据测量系统的质量,促进QCC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药品过期造成的药品损耗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产生药品过期损耗高的原因,采取鱼骨图及关联图手法探讨解决的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过期药品报损率),采用雷达图评价无形成果(圈能力)。结果:我院过期药品损耗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生获得药品信息不畅,药师工作有疏漏,频繁更换药品规格、厂家、批号及商业配送近效期药品等。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及多项措施,并纳入药品养护的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对医生、药师进行业务知识、相关制度强化培训等有效措施。活动后成效显著,过期药品报损率由0.230%降低至0.021%。药师在品管圈手法、责任感、团队精神、沟通及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我院降低药品过期报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强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深化药学服务,营造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青年药师参与质量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方法:将品管圈模式引入部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部差错由30.25件/周降低到16.00件/周,同时青年药师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效率、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部差错,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顾继红  郁文刘  江璐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41):3890-3892
目的: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一系列步骤在门诊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某时间段内每天的不合格处方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不合格处方数由活动前的209.6张/天减少到114.8张/天,改善幅度为45.23%。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通过规范处方管理而提升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金奕  郑晓娴  吴登科 《中国药房》2012,(33):3099-3101
目的:减少我院病区药房缺药品种数,保证临床药品供应。方法:以"降低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为主题,在我院病区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和活动后(2010年7月1日-2011年3月31日)每月的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由活动前的238种/月减少到活动后的115种/月,改善幅度为51.6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明显减少,保证了临床药品供应,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妇科护士及患者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妇科品管圈小组开展了主题确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计划制订、对策实施、效果评价等系列活动,并在活动前后对妇科40名护士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测试,统计其合格率。结果: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知、行为的合格率由改善前的67.00%提高为94.69%,患者认知、行为的合格率由改善前的43.00%提高为77.50%。结论:应用品管圈的手法显著地提高了护士和患者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师专业培训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管理模式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培训效果欠佳的原因,采用鱼骨图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并制订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活动前和活动后培训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目标达成率为84%,改善幅度为33%,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我院门诊药房药师专业培训效果是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