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特点,提高D-AIN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4例明确由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AIN)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转阴,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93.55%患者的尿N一乙酰一8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下降。结论 D-AIN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肾活检是确诊的惟一手段,早期确诊后及时停药,早期应用激素,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特点,提高D-AIN的诊治水平。方法:D-AIN患者51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中5例应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0例应用血液透析替代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转阴,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93.55%患者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下降。结论:D-AIN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肾活检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早期确诊后及时停药,早期应用激素,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潘荣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0-591
目的观察抗生素等药物致肾毒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肾损害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本组24例肾损害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病理诊断显示急性肾小管坏死1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6例,治疗后15例愈合出院,3例转为慢性肾损害;6例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诊断显示慢性间质性肾炎,死亡1例,余缓解后出院。结论应用肾毒性药物时要注意用药的剂量、疗程、患者的年龄及生理状态,内科并发症也是用药的重要考虑因素,应用肾毒性药物期间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常规及肾功能变化,及早发现并干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68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4)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n=34)单纯采取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肾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早期恢复患者肾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福平(LFP)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利福平致ARF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经过,并检索国内外文献对其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患者有再次使用利福平史,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及腰部酸痛、胃肠道症状及尿量减少,出现肾功能急剧损害、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活检病理为间质性肾炎,经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支持治疗痊愈。结论利福平引起的ARF临床并不少见,尤其常见于间歇或再次用药患者,应提高警惕增强预防意识,对再次用药者应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相关肾脏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该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11月,收集有关纳武利尤单抗相关肾脏毒性反应的病例报道,提取数据,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病例报道42篇,共53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19~79岁,中位年龄68岁;ADR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4 d,最长为24个月,中位发生时间为3.5个月。临床表现以急性肾损伤最为常见(49例,92%),病变类型以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为主(35例,66%)。53例ADRs报道中,85%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1例肾功能好转或治愈,1例肾功能稳定但无改善,1例预后不详。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警惕纳武利尤单抗肾脏毒性反应,停用纳武利尤单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抗菌药物肾损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抗菌药肾损伤患者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40岁以上患者28例,占73%,相关致病药物9种,临床表现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症征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32例临床治愈,6例转为慢性肾损伤。结论:停用致病药物和对于少数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患者以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抢救肾脏的有效措施。药物性急性肾衰竭者给予透析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8.
25例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药物诱发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996年-2002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肾损害并发肾功能不全,且经肾脏病理诊断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死亡2例(占10%),15例临床治愈,3例转为慢性肾损害;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病理均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死亡3例。庆大霉素、造影剂、抗癌药物(顺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龙胆泻肝丸)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相关,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无关。结论: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疗程、患者的年龄及机体状态,尤其对有脱水、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脏病史的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患者。用药期间须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肾功能变化,争取早期发现,及时肾活检确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青霉素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肾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为67.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以肾间质炎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退行性变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轻度病变。为了提高对AIN的诊治水平,现对本院近年来肾活检确诊的2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3例患者发病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贫血。结论 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它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早期多合并严重的肾脏损害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肺损害,病死率较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合理的治疗是改变病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凯 《淮海医药》2005,23(1):9-11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肾功能减退、尿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病理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结论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肾损害,可致马兜铃酸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3.
奥美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美拉唑是常用的较为安全的质子泵抑制剂,广泛用于胃肠道溃疡等疾病,严重不良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少见,但近年来还有陆续报道。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患者平均年龄(69.3±13.0)岁(中位年龄71.5岁),急性间质性肾炎症状常出现在服用奥美拉唑后最初的2周后,免疫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是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反应。治疗主要是停用药物,采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对肾功能恢复有益,在服药前几周内或剂量加大时,尤其老年患者应进行尿样检查和肾功能监测,临床应提高对奥美拉唑肾损害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青年狼疮肾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青年狼疮肾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20.5岁,平均病程26个月,3例为病情复发后出现弥漫性肺泡出血。其中发热、咯血、呼吸困难是最多见的症状(50%~100%)。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显示病情活动期>9分的2例。肾脏病理提示3例为Ⅳ型,1例为Ⅱ型。影像学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双肺均有弥漫性肺泡浸润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3例患者在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弥漫性肺泡出血是青年狼疮肾炎的严重并发症,缺乏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非甾体抗炎药的肾毒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肾毒性是传统抗炎药和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3%~5%。肾毒性表现有末梢水肿、急性肾衰、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乳头坏死等,轻者停药可恢复,少数患者可致死。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肾毒性可见于肾功能正常者,及高危人群,如已有肾病变、心衰、肝病、服利尿剂或ACE抑制剂及老年患者。对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中都应密切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为一种抑酸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酸相关性疾病中,是目前医院最常用药物之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其安全性及其重要。其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已经多有报道,近年来,PPIs导致的药物性肾损伤也逐渐引起临床关注,PPIs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病理表现为PPIs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而长时间应用PPIs则可由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肾功能衰竭。PPIs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alrephritis,AIN)的发病率及其机理尚不清楚。临床对PPIs相关急性肾损伤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漏诊及延误治疗。本文就目前资料进行综述,总结了PPIs引起肾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PPIs肾损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6,(5):1156-1158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尿酸(SU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Cr、BUN、Ccr以及SUA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DAIN,具有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3年2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4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5岁,住院7~21 d。结果 40例患者中,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增高,22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5例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4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治愈26例,8例好转出院,1例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心源性猝死。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临床预后欠佳,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增强磁共振等检查作出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泮托拉唑""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关键词,通过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总结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到9篇文献15例关于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个案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50岁以上患者有11例(占73.33%);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周(占66.67%)。结论: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与性别、年龄、长期反复用药有关,使用过程中应正确选择用药人群,加强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的用药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