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入选18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n=52)、阿昔莫司组(n=54)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n=80)。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幅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变化幅度最显著,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下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P<0.01)。结论阿昔莫司组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全面调节血脂,有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3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PTX-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并评价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血清PTX-3、LDL-C、TC及TG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血清PTX-3、HDL-C、LDL-C、TC及T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他汀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PTX-3水平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PTX-3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及LDL水平较治疗前减低,HD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崔芳  张萌  王军辉 《河北医药》2014,(14):2158-2159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符合诊断要求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续60 d。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并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尤其是hs CRP与TC、LDL C。hs CRP随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60 d较30 d下降显著),同组不同治疗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TG治疗后60及30 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C及LDL C治疗后60和30 d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治疗后60和30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中仅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0 d后HDL C改善较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老年ACS患者hs CRP及血脂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通常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于老年ACS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血脂〔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TC、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LDL、T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观察9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给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单独服用二甲双胍片1500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有利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下降了30%,28%,34%(P〈0.01),HDL—C升高了12%(P〈0.05),其中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2.50%,95.00%,58.75%。治疗过程中除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黄振坚  何世安  雷斌 《中国药房》2014,(32):3024-302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HDL、TG、颈动脉斑块情况及PAI-1、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IMT及PAI-1、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血脂、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及颈动脉斑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孟公平 《中国药房》2014,(48):4553-4555
目的: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于月经来潮第5日服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片,每日1次,21 d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停药等待撤退性出血后第5日起开始下个疗程,共5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500 mg,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毛评分、痤疮评分、卵巢体积、内分泌指标[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雌二醇(E2)、总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内分泌指标、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LH、FSH、LH/FSH、E2、T、DHEAS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HBG、TG、HDL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及对照组治疗前后FIN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脂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每日晚饭后顿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1T1组)、20mg·d-(1T2组)和40mg·d-(1T3组),3组均连续口服12周。服药前和服药后6、12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结果:3组治疗后TC、TG、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增高(P<0.05);并且3组间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指标ALP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3组BGP同期高于T2组,T2组BGP同期高于T1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12周后BMD均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在发挥调脂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且疗效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治疗后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TG、TC、LDL、HD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TG、TC、LDL 均低于对照组,HDL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期容积(EVD)、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期容积( 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7例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50例)。检测入院24h内、4周、8周早晨空腹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CS患者血TC、LDL—C、TG水平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C水平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CS患者血AST、ALT、CK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④改良他汀序贯治疗方案治疗ACS调脂效果确切;②改良他汀序贯方案治疗ACS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熊苓  徐金山 《中国药房》2013,(48):4569-45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9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和左心房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男性血脂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与分布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48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G、HDL与年龄无显著相关,LDL、TC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校正是否吸烟后,LDL、TC与年龄相关性仍存在,相关系数为0.123~0.173(P〈0.05)。②总体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7.8%,20岁以后即有40%以上人群出现血脂异常,并随年龄增加,30—69岁年龄组的检出率为54.3%~68.8%,70岁以后下降。③血脂异常的类型以TC异常与TG异常为多,其余依次为高LDL血症、高TC合并高TG血症、低HDL血症,分别为42.0%、28.7%、24.8%、19.1%、12.7%。结论:①成年健康男子血脂异常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②血脂异常的类型以TC异常与TG异常为多。  相似文献   

19.
余爱荣  辛华雯  吴笑春  李罄 《中国药房》2009,(29):2287-2288
目的:考察氟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n=32,氟伐他汀40~8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和血脂康组(n=24,血脂康0.6g,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TC由(7.39±1.98)mmol·L-1降至(5.62±0.93)mmol·L-1,LDL由(3.68±1.13)mmol·L-1降至(2.86±0.83)mmol·L-1;血脂康组治疗后,TC由(6.82±1.29)mmol·L-1降至(5.56±1.19)mmol·L-1,LDL由(3.26±0.73)mmol·L-1降至(2.78±0.80)mmol·L-1;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组间TC和LDL降幅无显著性差异,且TG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