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0.1~0.2 mg/(kg·d),7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分1~2次静脉点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4~8mg/(kg·d),分1~2次静脉点滴。结果:患儿喘息、住院时间缩短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5例,静脉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4mg/kg,每天1次;对照组40例,应用地塞米松0.25mg/kg,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儿喘憋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喘憋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显效率71.1%,有效率28.9%;对照组显效率32.5%,有效率42.5%,无效率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比地塞米松效果明显,本病应用激素治疗时应首选甲基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4.
吴卫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8-240
目的评价盐酸溴乙新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4月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溴乙新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咳嗽、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溴乙新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己新注射液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咳嗽、喘憋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7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己新注射液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咳嗽、喘憋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永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2-53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对照组37例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在喘憋消失、肺部喘鸣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小剂量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9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硫酸镁辅助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喘憋消失、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好转率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硫酸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重症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抗感染、平喘化痰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连续静滴3-5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缓慢静脉输入,比较两组之间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有效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片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66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3例,A组以羟糖甘滴眼液滴双眼,B组口服盐酸溴己新片+羟糖甘滴眼液滴双眼,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2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且治疗效果B组优于A组(P值均<0.05)。结论:干眼症患者在常规使用羟糖甘滴眼液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溴己新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临床输液治疗中发现的一例药物配伍禁忌。经重复试验确认,注射用盐酸溴己新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存在配伍禁忌。可能与盐酸溴己新的化学性质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制剂辅料有关。临床序贯输液治疗除关注配伍之外,还应注意冲管或更换输液器,杜绝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6篇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文献偏倚评价结果显示15篇文献以疗效、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做的倒漏斗分析均显示不对称,提示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方法学质量低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OR=5.54,95% CI( 3.61,8.50),P<0.01];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WMD=-1.37,95% CI(-1.74,-1.00),P<0.01];能明显缩短患儿喘息时间[WMD=-1.23,95%(-1.77,-0.69),P<0.01].未见甲泼尼龙临床应用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鉴于Meta分析的RCT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还需要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进一步证实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几种碱性药物注射液混合后的配伍变化。方法:选取临床常用几种不同pH值的弱碱性药物注射液,分别与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pH4.2)进行混合实验,观察混合溶液的性状变化,测定其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溴己新的含量。结果:盐酸溴己新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与pH较高的常用药物输液如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输液、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输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混合后可产生白色浑浊,使其含量下降。结论: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pH4.2)与pH较高的药物输液连续静脉输液时,中间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或分开注射。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新那敏片中盐酸溴己新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茶新那敏片中盐酸溴己新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inn×4.6mm,5μm),以用三乙胺调节pH至3.5的甲醇-0.2%磷酸溶液(65:35)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48nm。结果盐酸溴己新进样量在0.604~2.4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0.82%(n=6)。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茶新那敏片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吸氧、积极抗病毒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患儿痰液排出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为有效的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在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盐酸氨溴索,可确保预后,为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0例给予甲泼尼龙(3d)和多索茶碱(10d)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地塞米松(3d)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10d)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分别为92.9%、45.7%,均高于对照组的77.4%、27.4%(P=0.019,P=0.0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配合血液净化救治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00mg,qd,连用10d(总量2g),联合静脉滴注大剂量甲泼尼龙1g,qd,配合血液净化并连用3d(总量3g)抢救口服百草枯中毒2例。结果:治疗9d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达98%,16d后患者痊愈出院,肝肾功能正常。随访未见任何后遗症。结论:百草枯中毒除早期采用彻底洗胃、导泻、使用抗自由基药物、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外,应及时给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评价自制的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的质量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 气流粉碎法制备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考察其吸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测定其粒径和水分并观察粉末形态;检查其细微粒子剂量和递送剂量均一性;开展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稳定性考察。结果:所制备的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5%,空气动力学粒径<5 μm,粉末含水量<2%,细微粒子剂量>30%,递送剂量均一性符合药典要求;稳定性试验中各指标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备的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适合肺部吸入给药,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he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 validation of a simple, precise and stability-indicating reversed phase HPL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guaifenesin, terbutaline sulphate and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their potential impurities in a single run. The photolytic as well as hydrolytic impurities were detected as 3,5-dihydroxybenzoic acid, 3,5-dihydroxybenzaldehyde, 1-(3,5-dihydroxyphenyl)-2-[(1,1-dimethylethyl) amino]-ethanone from terbutaline, 2-methoxyphenol and an unknown impurity identified as (2RS)-3-(2-hydroxyphenoxy)-propane-1,2-diol from guaifenesin.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all the three 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impurities was achieved on Wakosil II column, using phosphate buffer (pH 3.0) and acetonitrile as mobile phase which was delivered initially in the ratio of 80:20 (v/v) for 18 min, then changed to 60:40 (v/v) for next 12 min, and finally equilibrated back to 80:20 (v/v) for 10 min. Other HPLC parameters were: Flow rate at 1.0 ml/min, detection wavelengths 248 and 280 nm, injection volume 10 μl. The calibration graphs plotted with five concentrations of each component were linear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2) >0.9999. The limit of detection and limit of quantitation were estimated for all the five impurities.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then validated for linearity, precision,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and demonstrat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mercial and model cough syrup. No interference from the formulation excipients was observ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LC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ultipl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ir impurities in a cough and cold syru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