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伟  何梅凤  唐细兰 《中国医药》2011,6(10):1243-1244
目的 探讨眼局部用药致全身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眼局部用药引起的全身ADR文献104篇,共14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以>60岁的老年人和≤10岁的儿童居多;给药方式以滴眼为主,占87.9%;用药后1~30min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9.3%;涉及药物28种,以阿托品、噻吗洛尔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合理使用眼用制剂,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方宝霞 《医药导报》2009,28(3):380-381
[摘要]目的探讨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 1994~2007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上有关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收集病例125例,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临床上眼用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氯霉素滴眼液、丁卡因最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应重视眼用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234-236
目的:探讨滴鼻液、鼻喷雾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文献,获得滴鼻液或鼻喷雾剂致ADR文献47篇,181例患者,并就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鼻用减充血剂滴鼻液引发的ADR最为常见,且多为严重的ADR;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绝大部分ADR发生在给药后的24 h内;临床表现多与心血管功能障碍及中枢抑制有关。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鼻用减充血剂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加强用药指导,以减少鼻用制剂导致的AD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胆碱类药眼用制剂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检索1995~2009年国内医药学期刊,获得相关ADR的文献报道,按患者性别、年龄,ADR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35篇,ADR59例。其中阿托品滴眼液引起的31例(52.5%),阿托品眼膏引起的3例(5.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引起的25例(42.4%)。结论:阿托品滴眼液的所致ADR比率例数最大,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次之。ADR的发生与使用方法、药物剂型,个体差异等均有关系。建议用药时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银杏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寻找其发生规律,探索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11月—2022年11月上报的44例银杏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银杏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多在1 h内发生;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损害,过敏反应占比较高。结论: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本药的适应证,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史和过敏史,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朱健儿  王梅 《中国药房》2013,(48):4547-4549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报告143例,就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65例次,45.45%)是ADR高发组;大多数ADR在首次用药的1h内出现;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次,63.3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2例次,14.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ADR中涉及联合用药的有35例,占24.48%。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15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报道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致ADR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引发的ADR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多集中在70岁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ADR例数最多;在引发ADR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发生率最高;用药1 d之内的例数最多,占72.8%;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反应、皮肤系统、血液系统较为多见,构成比分别为49.4%、15.9%、11.6%;新的严重的ADR共138例,占38.8%。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多见。结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董立  唐志华 《中国药业》2007,16(7):32-3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51例左氧氟沙星所致老年患者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致老年患者ADR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反应为主,共22例,占43.1%;日用药剂量方面存在偏大现象;严重ADR与一般ADR转归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应重视老年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的ADR,注意用药剂量,确保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万州地区2012年至2013年收集的1 892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60.86%;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ADR较多,分别占42.86%和18.82%;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2.69%。结论 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3年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接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致4 91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 917例报告中,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2.15%;含舒巴坦复合制剂引起的ADR居首位,占74.27%;所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 077例(42.24%)、阿莫西林/舒巴坦698例(14.20%)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52例(13.26%);ADR累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彝良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219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为99例(占45.21%),其次为中药制剂的27例(占12.3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146例,占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109例,占48.86%;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331例抗感染药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上报的ADR报告中,抗感染药致老年人ADR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抗感染药致老年人ADR共331例,占上报ADR例数的9.87%。涉及抗感染药为14类55个品种,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致老年ADR与抗感染药的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给老年人使用抗感染药时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老年人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许晓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09-410,41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0例痰热清注射液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5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min内。ADR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以首用即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与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768例TMZ口服制剂致ADR/ADE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ADE多发生在用药3 d以内,共573例(占74.61%);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740例次,占70.21%)、皮肤及其附件(149例次,占14.1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77例次,占7.31%)等,其中包括震颤7例次、运动障碍1例次和舌麻痹1例次;5例严重ADR/ADE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局部僵硬、呼吸困难、潮红、口干、外周水肿等;联合用药111例(占14.45%),联用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用药;经停药或治疗后760例(占98.96%)好转或治愈。结论:该省数据库中TMZ口服制剂致ADR/ADE大多为已知的ADR/ADE。建议加强对TMZ口服制剂致ADR/ADE的监测,完善国内企业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24):3363-336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年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北京市疏血通注射液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35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疏血通注射液致ADR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68.57%)较高;用药后5 min可发生ADR,用药10 min~2 h发生ADR较多(40.00%);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多见;除1例转归不详外,其他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致ADR与年龄、用药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按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孙志明 《中国药房》2014,(18):1692-169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收集的22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42.60%和29.1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总报告例次的37.22%;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6.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硫酸小诺霉素滴眼液。方法;采用合理的工艺,处方,选择最佳的用药剂量,焦亚硫酸钠作稳定剂,适于眼用的等渗氯化钠。结果;所得制剂质量可控,疗效高。结论;硫酸小诺霉素滴眼液经批量生产,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是理想的液体型眼用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