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的陈皮,在许多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桔皮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成分川陈皮素,具有抗癌、抗血栓、抗癫痫、抗血凝、抗真菌、抗过敏、抗炎、抗胆碱酯酶等作用。川陈皮素抗肿瘤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但其机制仍在研究中,据报道,川陈皮素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首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第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三,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四是调节癌细胞周期和蛋白表达以及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增强抗肿瘤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几年来发表的川陈皮素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将来可能发展为全能型抗肿瘤药物,为川陈皮素在临床抗肿瘤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现就川陈皮素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选择素对黑色素瘤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探讨P-选择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在加或不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的情况下,用P-选择素蛋白进行刺激,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刺激后B16F10细胞整合素β1蛋白表达及p38 MAPK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用MTT法检测黏附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P-选择素刺激B16F10细胞导致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高,整合素β1表达上调,用特异性阻断剂阻断p38 MAPK活化可以抑制P-选择素的诱导作用。MTT检测结果显示P-选择素刺激可增加细胞与整合素β1配基纤维粘连蛋白的黏附能力,说明细胞整合素β1表达增高。结论:P-选择素可以通过激活p38 MAPK途径诱导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整合素β1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这可能是其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紫草素对裸鼠皮下绒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草素在裸鼠体内抗滋养细胞肿瘤的机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计算瘤重抑制率,检测紫草素对绒癌的抑制作用;同时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用药组及溶媒对照组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抑制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紫草素组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溶媒对照组(P&;lt;0.05),对肿瘤的抑制率大于30%;②紫草素组从停药第l天开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急剧下降,至第3天最低降至2000 IU/L左右,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③紫草素能够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大面积坏死,坏死组织内可见细胞核凝固或碎裂,最后细胞核溶解消失;④紫草素组肿瘤组织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紫草素能够有效地诱导绒癌裸鼠移植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抑制β-HCG的分泌;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是紫草素抗绒癌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微管蛋白聚合试验采用比浊法、肿瘤细胞增殖试验采用MTT法、肿瘤细胞周期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P53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法、细胞内α-tubulin的形态观察采用免疫荧光法;体内药效学采用人体肿瘤细胞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结果:Lx2-32c在体外对多种人体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在体内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人卵巢癌A2780及人肺腺癌A549肿瘤的生长。作用强度较同剂量的紫杉醇为强。作用机制研究表明,Lx2-32c在体外能明显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使人胃癌细胞(BGC-803、BGC-823)及卵巢癌细胞(A2780)阻滞于有丝分裂期(G2/M),并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诱导A2780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促进肿瘤细胞α-tubulin聚合并形成稳定的微管束。结论: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微管聚合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从而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通过P5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静  丁文文  朱宇熹 《天津医药》2019,47(10):1107-1111
摘要:CD326是一种跨膜蛋白,既表达于部分正常上皮细胞,参与人体胚胎形成以及成体细胞的分化;也表达于 上皮源性癌细胞,在肿瘤的形成与扩散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CD326自被发现以来,其在各类常见恶性肿瘤中 的表达及意义、作用机制、诊疗应用等方面备受关注。本文分别从CD326的结构特点、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在正常 干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更深入研究肿瘤相关分子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73及突变型p53蛋白在人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检测10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综合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以及预后等重要的相关因素来分析每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①p7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②p5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和淋巴结转移相关。③p73表达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④p53蛋白累积与生存预后呈显著负相关,而p73表达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①p7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②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p73过表达与p53表达状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喉部良恶性病变和判断喉癌的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及其与p16、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NA LI和AgNOR计数判定喉癌细胞增殖活性,评价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4例喉癌组织中p16、pR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恶性进展及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组织细胞增殖活性越强。p16的抑癌作用有赖于RB的存在,在RB存在的情况下p16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与p16、RB、cyclinD1/CDK4、6及转录因子在内的调节通路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p16、RB正是通过这一通路对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p16、P15及pRb在表皮肿瘤(基底细胞癌,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等)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以探讨它们在表皮肿瘤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4例基底细胞癌(BCC),12例角化棘皮瘤(KA),11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0例正常皮肤中p16,p15及pRb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p15及pRb在基底细胞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失表达,分别为11/34(32.4%),15/34(44.1%)及10/34(29.4%):除1例脂溢性角化病pRb蛋白阴性表达外,12例角化棘皮瘤,11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0例正常皮肤中p16、p15及pRb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基底细胞癌中,部分肿瘤P16,p15的表达与p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即一方的表达伴另一方的不表达。结论 p16、p15及/或pRb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与表皮良性肿瘤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9.
高黄芩素是从灯盏细辛、木蝴蝶、野菊花等中草药提取出的天然黄酮类单体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生物学作用,已用于哮喘、风湿病、糖尿病、神经性疾病等临床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高黄芩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的认识,研究发现,高黄芩素在胃癌、肝癌、结肠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中表现出显著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碍肿瘤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遏制肿瘤血管新生等。另外,高黄芩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靶向选择肿瘤细胞等特点,表明高黄芩素是潜在的重要肿瘤化疗药物。目前,尚缺乏高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荟萃,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黄芩素的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肿瘤抑制转录因子p53在DNA损伤的细胞响应、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具有关键作用。在近一半的癌症中,出现p53基因的功能缺失性突变,导致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和耐药性产生。Hdm2蛋白是主要的p53负性调节子,通过两种不同机制起作用:(1)直接与p53结合,抑制其正常结合功能,使之不能形成转录复合物。(2)通过蛋白体途径靶向p53,使其泛素化并降解。野生型p53的肿瘤抑制作用会因为Hdm2的过度表达而减弱,因而抑制Hdm2与p53相互作用,已成为近年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防御素(defensins)为参与机体最初防御活动的小分子肽,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内源性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对肿瘤细胞也有细胞毒作用,在粘膜上皮广泛表达,是粘膜防御系统的重要介质,还可作为趋化因子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人体防御素主要以α-防御素、β-防御素两种为主,目前已经识别和分离出6种α-防御素和6种β-防御素。研究表明,hβD1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体外hβD1在毫摩尔浓度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有包膜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1],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人β-防御素1独特之处在于,其在各种上皮组织中固有表达,受到感染和或微生物刺激后可以出现平衡调节,而被认为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对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方法 (1)研究汉黄芩素对A549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MTT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HE染色观察汉黄芩素处理前后形态学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测定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情况。(2)研究A549细胞EMT相关miRNA及调控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汉黄芩素处理TGF-β1诱导的A549后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qRT-PCR验证;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细胞转染miRNA mimic、inhibitor和NC后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测定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运用GO和KEGG数据库分析,找出目标miRNA作用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验证miRNA mimic、inhibitor和NC转染后靶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报告酶基因实验证明该miRNA对靶基因翻译的调控作用。 结果 (1)汉黄芩素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上调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E-cadherin及下调Vimentin的表达,降低细胞迁移的能力,逆转细胞的形态变化。(2)高通量测序得到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汉黄芩素可逆转miRNA-135b-3p在A549细胞EMT过程中的过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pathway分析及miRNA数据库靶基因预测miRNA-135b-3p可调控SIX4的表达。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NA-135b-3p可结合于SIX4基因的3’-UTR产生调控,过表达miRNA-135b-3p的A549细胞SIX4表达降低,敲低miRNA-135b-3p后可恢复。 结论 汉黄芩素调控miRNA-135b-3p靶向SIX4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和EMT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脑肿瘤p53表达与对亚硝脲类抗癌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分析,对10株人脑肿瘤细胞的p53、ERCC2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肿瘤对二氯乙基亚硝脲(BCNU)及二氯乙基肉芥子亚硝脲(SarCNU)耐药性进行比较。结果:ERCC2表达与肿瘤对BCNU和SarCNU耐药相关。p53与BCNU和SarCNU耐药相关。多元回归分析,ERCC2+p53与BCNU和SarCNU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结论:ERCC2和p53基因表达在人脑肿瘤对亚硝脲类抗癌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组织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骨巨细胞瘤中,p16和Rb总异常表达率良性为13.0%,恶生为86.5%;P16和Rb阳性率,良性(I级)分别为91.3%、87.0%;恶性(K级和II级)分别为32.4%、54.1%。肿瘤分化越差,p16及Rb阳性率越低。P16和Rb蛋白均阳性的肿瘤术后复发率低。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p16和Rb蛋白缺失有关;瘤组织分化程度越差,p16和助蛋白丢失越多;p16和Rb蛋白均阳性的肿瘤术后复发率低;p16和助蛋白的表达具有负相关系,两者共同作用才能阻止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整合素α5β1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整合素α5β1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α5β1是整合素家族的一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细胞外基质的水解、诱导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等作用而实现的。结论:深入研究α5β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且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生存素)是哺乳动物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认为与肿瘤的化疗耐药相关,它在抑制凋亡蛋白的作用上具有双重的作用:即阻止凋亡和调节有丝分裂。Survivin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多个网络途径发挥功能,可能在不同的组织细胞类型中,  相似文献   

17.
黄芩素是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芩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本研究对黄芩素的抗肿瘤研究现状及以上几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檗胺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采用PI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p21和p2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小檗胺均可明显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PI染色结果显示,小檗胺可明显地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应用小檗胺处理肿瘤细胞后,p21和p27的表达明显升高,而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檗胺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21和p27的表达和下调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181-181
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新成员,能抑制细胞凋亡,促使细胞增殖,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生存素与肿瘤侵袭、放疗和化疗抵抗及预后不良有关。最新的研究表明,细胞核生存素表达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抑制生存素表达能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k-ra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 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及120例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p53和k-ras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urvivin呈阴性表达,而120例胃癌组织中92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7%,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53与survivin基因表达显著相关,k-ras蛋白表达与survivin基因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surviv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胃癌预后不良。(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胃腺上皮细胞癌变中起协同作用,survivin基因与k-ras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胃癌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