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连贞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连贞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及硬度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药物浸膏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 4000:PEG 6000)、药液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稠浸膏-基质(1:4),PEG 4000-PEG 6000(1:1),药液温度控制在75℃,冷凝液为液体石蜡,上层石蜡温度控制在15℃,冷凝管下部用冰水浴冷却,对滴丸进行梯度冷却;滴速为50~60滴/min;冷凝管长度120cm为最佳成型工艺。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芩苷滴丸成型工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滴制时的拖尾情况、溶散时限、硬度等为指标,对基质、药物与基质的配比、熔融的温度、滴制温度、冷却剂、冷却温度及冷凝柱的长度进行考察。结果:滴丸最佳制备工艺为最佳基质PEG 6000,药(黄芩苷-PVPK30固体分散体)-基质(质量比)(1∶5),熔融温度为80~90℃,滴制温度为85~90℃,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和植物油1∶1的混合物,冷凝液的温度在10℃左右,冷凝柱长为40 cm。结论:优选得到的黄芩苷滴丸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玄参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玄参滴丸最佳制备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玄参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药液温度及滴制过程中滴速、滴距、冷凝液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及滴制工艺。采用TLC对玄参滴丸进行定性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玄参滴丸中哈巴俄苷的含量。色谱柱:ACQUITYUPLCBEHC18柱(2.1mm×100mm,5um);流动相:乙腈-1%醋酸(31:69);柱温:35℃;流速:0.2mL·min-1;检测波长:278am。结果以药物-基质(1:3),PEG4000-PEG6000(4:1),药液温度90℃,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和液体石蜡混合液为最佳成型工艺;滴速(20±21滴·min-1,滴距3cm,冰水浴冷却为最佳滴制工艺。TLC可以很好地鉴别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哈巴俄苷在0.010~0.0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87%。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玄参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冠心七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3个指标综合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5,滴制温度为85℃,冷却剂温度为10~12℃.结论:按优选出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婷  刘婵  凌佳琦  张水寒 《中国药师》2022,(7):1259-1301
摘要:目的:优选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成型工艺。方法: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滴速、滴制温度、滴距为自变量,滴丸的溶散时限、重量差异、外观评分的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分析,选出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最优成型工艺条件为:PEG4000与PEG6000配比为3∶1,药物与基质配比1∶4,滴速为30~40滴/min,滴制温度80℃,滴距4 cm。结论:本试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成型工艺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吴人杰  俞忠明  胡英  寿旦  章建民 《中国药房》2011,(19):1767-1768
目的:优选松针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基质为PEG4000与PEG6000(1∶1),滴制温度为80℃,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综合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山腊梅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 4 0 0 0为基质 ,研究山腊梅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以滴丸的成型率 (% )为筛选指标 ,以冷凝液上部的温度、滴丸滴制过程的滴速及冷却柱高度为考察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对山腊梅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山腊梅滴丸滴制过程中冷凝液上部的温度应控制在 35~ 4 0℃、滴丸滴制过程的滴速为 5 0~ 6 0滴·min-1、冷却柱高度 10 0cm为宜 ,按此优化条件制备的山腊梅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 :为提高山腊梅制剂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中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18-420
目的优选田丹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从滴丸的溶散时间、丸重变异系数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田丹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药物∶基质=1∶3,PEG6000∶F188=1∶2,滴速为40滴/min,药液温度为85℃,冷凝液温度5℃时制得的滴丸成型性较好。结论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刘永霞  王琰 《药学研究》2016,35(12):709-711
目的:优选心脑欣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及圆整度、沉降速度、平均丸重、重量差异限度和滴丸合格率等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滴丸基质种类、基质比例、冷凝剂、滴速、滴距、药液温度和冷凝温度等因素对滴丸制备过程中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1:8)为基质,药粉与基质比例为1:2,二甲硅油为冷凝剂,滴速为50滴/ min,滴距为8 cm,药液温度为80℃,冷凝温度为10~12℃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以该工艺制成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可适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美洛昔康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对基质、冷凝液的选择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研究;对滴制工艺的选择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丸重RSD和圆整度为考察指标,对滴制温度、滴制距离、冷凝剂温度和冷凝剂高度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以PEG6000为基质,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美洛昔康与PEG6000以1:7的比例混合,80℃保温滴于高度60cm以上、温度5cc的冷凝剂中,滴距8cm。结论以该工艺制备的美洛昔康滴丸成型性与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复方灵芝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学励 《中国药房》2010,(43):4081-4083
目的:研究复方灵芝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复方灵芝滴丸,以聚乙二醇(PEG)6000与PEG4000比例、中间品与基质比例、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外观质量及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采用单因素方法,以滴制、成型情况优劣考察滴丸的滴制工艺。结果:最佳滴丸处方为PEG6000与PEG4000比例1∶1,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1∶3,中间品与基质的比例1∶2.5;滴制温度为80℃,滴距为6cm,滴速为26滴·min-1,冷却距离为60cm,冷却温度为2~3℃。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配比,料温8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为最佳条件。结论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3.
邱凯锋  ;陈晖  ;姚少毅 《中国药房》2014,(47):4450-4452
目的:优选心舒滴丸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变异系数、综合得分为考察指标,清膏与基质质量比、PEG4000与PEG6000质量比、滴速、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心舒滴丸的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Re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结果:优选制备工艺为清膏与基质质量比为1∶3,PEG4000与PEG6000质量比为1∶1.5,滴速为50滴/min,药液温度为80℃。心舒滴丸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1.72%,平均溶散时间为3.5 min。人参皂苷Rg1、Rb1、Re的进样量分别在1.0056.030、1.1026.030、1.1026.612、1.0336.612、1.0336.198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n=6)。人参皂苷Rg1、Rb1、Re的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2%。结论:本研究优选出的心舒滴丸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断血流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雪梅  薛继雄 《中国药房》2009,(18):1397-1399
目的:优选断血流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基质种类、浸膏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滴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差异RSD值、溶散时限和滴丸成型率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优选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和滴头内外口径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优选滴制条件。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以PEG6000为基质,浸膏与基质的比例为1∶3,药液滴制温度为75℃;优选的滴制条件为滴距10cm,滴速50~60滴.min-1,滴头内外口径5.0mm、3.0mm。结论:该工艺为断血流滴丸的制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选灯盏花素滴丸滴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刚  翟志武  邓淑明 《齐鲁药事》2007,26(11):686-688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融合情况、稠度、滴制情况,选择了灯盏花素与基质的配比;以制备的灯盏花素滴丸的外观、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指标,对不同的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凝剂温度、滴距,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基质中以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比例为2∶3,药液温度为90℃,冷凝剂温度为10~12℃,滴距6cm为最佳。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灯盏花素滴丸的滴制工艺是可行的,符合滴丸剂的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盐酸小檗碱的精制得到的纯品制备成滴丸,研究制备的工艺因素,而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距、滴速、药液温度和冷却液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溶变时限、外观质量和丸重差异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以提取和精制所得的盐酸小檗碱为原料药,以PEG6000为基质,以液体石蜡为冷却液,当基质熔融时,制备盐酸小檗碱滴丸时以药物:基质为1∶4,滴管口径为2mm,药液温度为70℃,滴速为40滴.min-1,滴距为7cm,冷却液的温度是2℃为最佳条件。结论制备所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小、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7.
宋逍  段玺  赵鹏  张小飞 《中南药学》2013,(6):432-435
目的建立芩暴红止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滴丸制备过程中熔融状况、成形状况、沉降速度、圆整度、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对基质与冷却剂进行优选;以滴丸圆整度、硬度、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浸膏粉与基质比例为1:2.5,60℃条件下加热熔融并保温滴制;滴距为6 cm,滴速为每个滴孔滴50丸min-1,冷却剂保持在15~20℃即可。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所制备的滴丸符合药典规定,具有进一步产业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宋妍  周敏  戴博 《中国药事》2012,26(9):956-958
目的 研究影响银泽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外观质量、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7 ∶ 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药液温度为85℃,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剂温度为6℃,滴速为40 d·min-1,滴距为6 cm.制得的滴丸外观质量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与颗粒剂比较吸湿性小.结论 该滴丸质量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胡拥军 《中国药师》2014,(5):713-716
研制吲哚关辛(IDM)肠溶滴丸,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选用PEG6000为基质,用正交试验筛选IDM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并采用聚丙烯酸树脂Ⅱ为肠溶材料对其进行包衣,制备IDM肠溶滴丸。转篮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并与市售IDM肠溶片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出IDM滴丸最佳制备条件为:IDM与总基质的质量比为1:3,滴速为65滴/min,滴制温度为90℃,冷凝液温度为5℃。IDM肠溶滴丸及市售IDM肠溶片在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药,而在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IDM肠溶滴丸的释药速度显著高于市售肠溶片(P〈0.05)。结论:IDM肠溶滴丸具有明显肠溶效果,同时可加快IDM在肠道中的释放速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