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照射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抑制效果,初步探讨尼妥珠单抗对125I粒子照射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指数生长期CAL-27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5I粒子照射组、尼妥珠单抗组和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采用CCK-8法检测125I粒子照射组对CAL-27细胞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比较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I粒子对CAL-2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CAL-27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尼妥珠单抗组和单纯照射细胞凋亡率之和,联合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可以通过诱导凋亡的途径杀伤CAL-27细胞,且尼妥珠单抗与125I粒子照射释放的低剂量γ射线照射CAL-27细胞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TXT)+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TPF 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 例确诊为晚期HNSC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TPF 化疗方案;治疗组在使用上述TPF 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200 mg 尼妥珠单抗静滴.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价(KPS)变化,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在化疗治疗2 个周期结束后的第4 周进行评价,治疗组完全缓解(CR)3 例、部分缓解(PR)7 例、疾病稳定(SD)1 例;对照组CR 1 例、PR 3 例、SD 2 例,疾病进展(PD)4 例.以CR+PR 计算两组有效率、CR+PR+SD 计算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PS 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TPF 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HNSCC 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h-R3)联合顺铂(DDP)对人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细胞株CAL-2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CAL-27细胞,以5×104/ml的细胞密度种植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h-R3组、DDP组及h-R3联合DDP用药组共4组.CCK-8法检测h-R3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分别于24、48及72 h对各组进行摄片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R3组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CAL-27加入不同药物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h-R3和DDP单药对CAL-27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两药单独作用72 h后,对CAL-27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6.91±7.08)%和(89.18±4.73)%.两药联用对CAL-27细胞增殖的最大抑制率为(93.26±1.03)%,联合用药可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呈相加作用;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作用时间增加细胞凋亡率亦呈升高趋势;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而且联合用药与单药比较,EGF和VEGF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h-R3在体外与DDP联用可以提高对CAL-27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同时对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局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Ⅲ、Ⅳ期OSCC患者59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都经病理学确诊为鳞状细胞癌,并接受术前尼妥珠单抗+TP(多西他赛+顺铂)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值、淋巴细胞数值;计算比值NL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得到阈值,根据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前NLR阈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分析NLR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前后OSCC组织中表...  相似文献   

5.
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药物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前者的代表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及尼妥珠单抗,他们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放化疗结合治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后者的代表药物主要是贝伐单抗,也已经进行到临床Ⅲ期实验。靶向治疗为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  相似文献   

7.
由于化疗与放疗的结合使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得到发展.其他治疗方法亦在研究中,以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毒性反应。该文综述近期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进展。化放疗及诱导化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与单纯放疗比较,放疗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结合,能够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其效果等同于化放疗,但其毒性反应远低于后者。虽然在将来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CF)治疗晚期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例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DCF化学治疗方案:尼妥珠单抗200 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750 mg·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靶向综合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旨在明确其疗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综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癌患者,其中男54例,女17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岁。经组织学和影像学证实,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具备生物化疗的适应证。卡氏评分>70分,生存预期不少于6个月。入组者血红蛋白≥110g/L,WBC≥4×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血糖正常。化疗方案为方案TPF,即d1 TXT 75 mg/m2,d1 CDDP 75 mg/m2,d1-d5 5-Fu 750 mg/m2,d1、d8尼妥珠200 mg/(m2.周)。结果:完成化疗2~4个疗程,平均3个周期。尼妥珠应用2~8次,平均5次。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71例中,40例获得相对彻底的手术治疗。CR 4例,PR 39例,7例无法评价,SD 18例,PD 3例。CR+PR=43例,近期总有效率为61%。2例出现轻微皮疹,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TPF方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患者对尼妥珠有良好的耐受性。尼妥珠可增加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化疗敏感性,并可使临床TNM分期降级,使56%的患者重获手术治疗机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广泛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因此作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在治疗头颈鳞癌中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临床试验对Cetuximab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的方案进行了评价.本文对这些方案中Cetuximab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对该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GFR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PF诱导化疗的关系。方法:以256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鳞癌治疗前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P=0.015),未发现其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病理和临床疗效方面,EGFR阳性表达强度与TPF诱导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EGFR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包括肿瘤复发、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无肿瘤转移率。结论:EGFR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其在口腔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兴  孟箭 《广东牙病防治》2016,(11):671-673
舌根鳞癌是预后较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发现时已属晚期。本文报告2例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晚期舌根鳞癌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与鳞癌的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期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期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的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的辅助治疗方法。Ⅲ、Ⅳ期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肿瘤复发、第二原发及并发症导致肿瘤治疗失败,且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靶向治疗的应用,使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逐渐增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因此,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应用而生。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能够提高晚期头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单独应用西妥昔单抗,能够提高铂类耐药患者的生存率。最近的临床Ⅲ期实验结果表明,对复发性及转移性头颈癌,西妥昔单抗及铂类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西妥昔单抗的治疗副作用较其他细胞毒性药物轻,且不会加重放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癌4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 4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 1995 .6.-2 0 0 3 .5 .间12 2例进行了 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住院口腔鳞癌患者 ,随机分为 4组 (Ⅰ~Ⅳ ) ,Ⅰ组 :卡铂 平阳霉素 氨甲碟呤 (CPM ) ;Ⅱ组 :平阳霉素 氨甲碟呤 (PM ) ;Ⅲ组 :卡铂 5 -氟脲嘧啶 (CF) ;Ⅳ组 :平阳霉素 (P) ,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对 4种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两个化疗疗程后 ,Ⅰ~Ⅳ组有效率分别为 61.3 6%、5 8.0 6%、65 .3 9%、42 .86% ;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 49.2 9、78.63、2 9.11、10 2 .10。结论 :在 4种新辅助化疗方案中 ,CF方案疗效最好而成本 -效果比最低 ,因而CF方案为临床最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核因子-kB p65(NF-kB p65)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特征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TSCC组织标本43例;另选择来源于同期因舌部良性病变而手术切除的病变周围正常舌组织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EGFR、NF-kB p65的表达.结果 TSCC组织中EGFR、NF-k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67.4%.TSCC患者EGFR和NF-kB p65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NF-kBp65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41,P< 0.01).结论 EGFR和NF-kB p65在TSCC组织中呈过表达,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TSCC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头颈鳞癌(HNSCC)中过表达,可刺激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提高癌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该文旨在研究吉非替尼(GEF)、紫杉醇(PAc)联合放疗(RT)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HNSCC)的毒性、安全性及该治疗方法对治疗组织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将临床Ⅲ到Ⅳ期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无放化疗史,脏器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M2和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129例,检测并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ACK1及M2/M1情况,分析癌组织中RACK1表达、M2/M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M2/M1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患者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累及脉管患者(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2/M1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率、M2/M1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RACK1、M2/M1及两者联合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18、0.875。RACK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62.24%,RACK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92.31%;RACK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1≥2.06患者的存活率为61.70%,M2/M1<2.06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M2/M1≥2.06与M2/M1<2.06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中RACK1、M2/M1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病理情况和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