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西安市空气污染对当地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控制空气污染、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每日空气污染状况、气象数据及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日门诊就诊人数。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分析空气污染物与门诊就诊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气污染物细颗粒(PM2.5)与一氧化碳(CO)在累计滞后4 d(lag04)时危害最明显[RR=1.017(95%CI 1.001~1.034)、1.027(95%CI 1.001~1.054)],仅会增加>65岁人群的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二氧化硫(SO2)在累计滞后7 d(lag07)时每增加四分位间距(IQR)浓度,总人群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风险分别增加4.26%(95%CI 1.73%~6.87%)和7.03%(95%CI 2.43%~11.84%),PM10对<35岁人群危害效应最明显,SO2对>65岁人群效应十分强烈。二氧化氮(NO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13—2017年上海市每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短期暴露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定量评估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方法 收集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和户籍居民死亡数据,采用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每日PM2.5浓度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导致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风险,估算因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变动特征,历年浓度中位数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日浓度限值标准(25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大气PM2.5浓度在长期性、季节性时间尺度均正相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增加0.36%(95%CI:0.10%~0.63%)。2013—2017年上海市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室外细颗粒物(PM2.5)对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儿科门诊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 2017年江北区各医院儿科门诊患者资料及同期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2014 — 2017年儿科门诊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984 941人次。 PM2.5浓度较低时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的效应增长缓慢,而在较高浓度时,累积效应随着浓度的增加快速上升。 同浓度PM2.5的效应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减少。 不同浓度PM2.5的滞后天数不同,最长可滞后20 d。 同一浓度PM2.5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效应无差别,而对不同年龄儿童作用强度不同,3岁组和4 ~ 6岁组受到的效应最强。 在滞后10 d以前,各浓度PM2.5更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在10 d之后,对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效应更强,且后者的滞后天数更长。结论PM2.5浓度的升高会增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量,并存在滞后效应。 同一浓度PM2.5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造成的危害有差别,但在性别方面没有差别,PM2.5在早期更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效应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颗粒物污染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UA患者日入院人数,以及同期该地区气象监测资料。 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气象因素、节假日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 分析大气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与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关系。结果滞后1 d时,PM10每增加10 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00%(95% CI:0.60% ~ 1.30%),PM2.5每增加10 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50%(95% CI:0.90% ~ 2.00%)。 将颗粒物(PM2.5和PM10)和臭氧(O3)(滞后1 d)分别构建双污染物模型,PM10污染物模型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升高(P<0.05)。 对于PM2.5,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R值升高(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可引起UA患者日入院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药物涂层支架(DES)在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上的远期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有关两种方法治疗ULMCA长期随访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结果为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复合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7 824例。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DES组在死亡率(RR=0.86,95%CI0.671.10,P=0.23)、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RR=0.86,95%CI 0.611.10,P=0.23)、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RR=0.86,95%CI 0.611.21,P=0.38)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S组TVR风险(RR=3.67,95%CI 3.081.21,P=0.38)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S组TVR风险(RR=3.67,95%CI 3.084.37,P<0.001)显著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年随访DES组死亡风险(RR=0.74,95%CI 0.614.37,P<0.001)显著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年随访DES组死亡风险(RR=0.74,95%CI 0.610.89,P=0.001)、复合终点事件风险(RR=0.64,95%CI 0.530.89,P=0.001)、复合终点事件风险(RR=0.64,95%CI 0.530.78,P<0.001)均比CABG组显著降低,但TVR风险(RR=4.20,95%CI 3.150.78,P<0.001)均比CABG组显著降低,但TVR风险(RR=4.20,95%CI 3.155.60,P<0.001)仍显著增高。结论 DES与CABG在治疗ULMCA上3年以上死亡率、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当,但DES的TVR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估细颗粒物(PM2.5)和日平均气温对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交互影响。方法收集2014 —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某医院儿科门诊资料、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中的反应平面图法和温度分层法评估PM2.5和气温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交互影响。结果采用温度的P25,P75分位数将温度分为低温层、适宜温度层和高温层后,累积滞后14 d,PM2.5每升高10 μg/m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相对危险度为1.003(0.994~1.011)、1.015(1.007~1.023)和1.039(1.021~ 1.057),与适宜温度相比,高温时PM2.5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的影响更大(P<0.05)。结论PM2.5和高温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温度越高,PM2.5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空气净化消毒机对支气管镜室空气净化及其内部消毒的效果。方法 通过检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观察空气净化消毒机(试验组)和自然通风(对照组)的空气净化效果;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观察空气净化消毒机内部消毒效果。结果 试验组支气管镜操作后诊疗区域空气中PM1.0~3.0、PM3.0~5.0颗粒物浓度分别为(3 687.4±359.9)、(385.0±46.6)个/m3,较操作前有不同程度降低;对照组支气管镜操作后诊疗区域空气中PM1.0~3.0、PM3.0~5.0颗粒物浓度分别为(4 340.5±375.5)和(432.9±51.2)个/m3,较操作前有不同程度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净化消毒机消毒30 min的杀菌率达98%。结论 空气净化消毒机对支气管镜室的空气净化效果及其内部消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胃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急性胃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8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队列研究,包括6?274例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随访时间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健康志愿者相比,急性胃肠炎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2~3年时,IBS发病风险增高[3个月:RR=6.46,95%CI(1.85,22.58),P=0.003;6个月:RR=4.68,95%CI(2.07,10.60),P=0.000?2;12个月:RR=4.95,95%CI(2.90,8.45),P<0.000?01;2~3年:RR=3.11,95%CI(2.72,3.56),P<0.000?01],但随访第5年,两组IBS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RR=1.69,95%CI(0.68,4.24),P=0.26]。结论急性胃肠炎患者患病后3年内与IBS的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性别、急性期腹泻持续天数、急性期脓血便和急性期腹部痉挛等因素可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在第5年时与IBS发病无相关性。鉴于纳入研究数量和样本量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具有保护作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道峰压≥30 cmH2O(RR=3.73,95%CI=1.59~9.46)、肾功能衰竭(RR=1.16,95%CI=1.02~2.32)、血小板计数<50×109L-1(RR=2.67,95%CI=1.32~15.78)、APTT延长(RR=4.58,95%CI=2.32~12.96)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RR=0.30,95%CI=0.13~0.67)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ICU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且大多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最初48 h内;高气道峰压,肾功能衰竭,血小板计数<50×109L-1和APTT延长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则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世科  孙家盛  章海斌  王帆  陈伟  任丛汉 《疾病监测》2022,37(12):1563-1568
  目的  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lag?non-linearmodel,DLNM)探讨气温对浙江省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为科学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宁海县有关气象资料和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气象因素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利用R 4.1.0软件构建DLNM探讨气温对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结果  2016-2020年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呈一定季节性,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高峰。 Spearman分析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相关性最高(r=?0.291)。 DLNM显示,日平均气温为?5 ℃时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累计发病效应最大(RR=16.601,95%CI:2.667~103.333),在滞后0 d 时,发病风险最小(相对危险度RR=0.815,95%CI:0.730~0.910);滞后30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265,95%CI:1.148~1.395)。?5、5、11.5 ℃的气温条件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持续时间长,其累计滞后天数分别可达30、21和30 d。  结论  日平均气温和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明显相关,在低温条件下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且有较长的滞后效应,高温条件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英文发表的有关网瘾患者酒精依赖、多动症、抑郁、焦虑之间的发病风险。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WOS 2004~2015年相关文献,Jadad评分评估相关研究的质量,取得所纳入相关研究的RR及P值。STATA 11.0分析网瘾患者酒精依赖、多动症、抑郁、焦虑发病风险。结果相对于无网瘾者,网瘾者酒精依赖、多动症、抑郁、焦虑发生风险如下:(1)网瘾酒依赖发生风险:RR=2.99,95%CI 2.36~4.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网瘾者多动症发生风险:RR=2.78,95%CI 2.23~3.4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网瘾者抑郁症发生风险:RR=2.76,95%CI 2.20~3.4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网瘾者酒焦虑症生风险:RR=2.67,95%CI 1.64~4.3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瘾者酒精依赖、多动症、抑郁、焦虑发病风险较无网瘾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临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315例,均测定RDW,并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高RDW组(RDW≥13.51%)151例和低RDW组(RDW13.51%)164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和随访3 a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随访3 a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高RDW组住院期间和随访3 a时MACE发生率(31.79%、12.58%)和病死率(19.21%、7.28%)均高于低RDW组(18.90%、4.88%,6.71%、3.05%)(P0.05);年龄增高(RR=1.046,95%CI:1.004~1.092,P=0.032)、左室射血分数降低(RR=0.961,95%CI:0.928~0.996,P=0.027)、RDW增高(RR=1.456,95%CI:1.154~1.838,P=0.002)是STEMI患者随访3 a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RDW对STEMI的长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顺行性遗忘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咪唑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差异,探讨无痛清醒支气管镜检查发生顺行性遗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10例常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咪唑组(n=68)及丙泊酚组(n=4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内镜经过声门时(T3)、内镜检查中(T4)及术毕时(T5)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顺行性遗忘程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咪唑组与丙泊酚组的HR、RR、SBP、DBP和Sp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73、F=58.11、F=58.66、F=48.89和F=30.19,P=0.000)。与丙泊酚组相比,咪唑组T2~T5时点的HR、RR、S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MEDLINE(1966~2009.9)、EMbase(1974~2009.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9~2009.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09.9)和万方数据库(1989~2009.9),收集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113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6个月时的全因病死率[RR=0.75,95%CI(0.61,0.92),P=0.007];随访1年时,这种优势有下降趋势[RR=0.88,95%CI(0.65,1.18),P=0.38];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6个月时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RR=0.74,95%CI(0.63,0.87),P=0.0003];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因心绞痛再入院率[RR=0.66,95%CI(0.61,0.73),P〈0.00001];6个月时出血发生率早期介入组较高[RR=1.28,95%CI(0.91,1.80),P=0.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早期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RR=2.22,95%CI(1.55,3.17),P〈0.0001];早期介入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发生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更高[RR=2.07,95%CI(1.57,2.72),P〈0.00001];肌钙蛋白阳性组早期介入治疗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0,95%CI(0.43,0.82),P=0.002]。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全因病死率、心梗发生率和因心绞痛再入院率,肌钙蛋白阳性患者更能从早期介入治疗中获益。早期介入治疗发生出血和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比保守治疗要高,故临床决策时应充分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90 d内是否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75例和非再入院组20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283例AECOPD患者出院90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26.50%。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OR=1.893,95%CI:1.121~2.757)、营养不良(OR=2.604,95%CI:1.245~4.019)、FEF75预计值升高(OR=1.365,95%CI:1.057~2.562)、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OR=2.071,95%CI:1.319~3.280)为AECOPD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高(OR=0.722,95%CI:0.501~0.943)、FEV1实际值升高(OR=0.513,95%CI:0.361~0.733)、坚持运动锻炼(OR=0.410,95%CI:0.282~0.741)为AECOPD患者再入院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2期)、PubMed(1978~2011.5),EMbase(1974~2011.5)、CNKI(1978~2011.5)、VIP(1989~2011.5)、CBM(1978~2011.5)。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查找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不同剂量沙格列汀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 mg/d:MD=–0.65,95%CI(–0.81,–0.48),P<0.000 01;5 mg/d:MD=–0.74,95%CI(–0.88,–0.58),P<0.000 01;10 mg/d:MD=–0.66,95%CI(–0.82,–0.50),P<0.000 0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 mg/d:RR=1.03,95%CI(0.93,1.14),P=0.52;5 mg/d:RR=1.01,95%CI(0.95,1.07),P=0.7810 mg/d:RR=1.04,95%CI(0.96,1.12),P=0.33]。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安全性较好。但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N)为中国人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原因,以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性大为特点。本研究聚焦于环境污染与IgA肾病发生发展的临床关联及机制研究,对最新进展进行总结。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PM2.5),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CKD的发生、疾病进展有关联。尤其对于IgAN患者而言,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PM2.5,患者进展至肾衰的风险增加14%,提示环境污染可能是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重金属是最主要的水污染物,其中的铅、砷等长期暴露与IgA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但机制尚未阐明。环境污染物可能通过多途径影响免疫系统和肾脏功能,导致IgA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这些临床关联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以便制定更有效防治策略来延缓IgAN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建库起至2022年1月的文献。纳入ESPB与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6、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次要结局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共纳入16个RCT,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ESPB组与TPVB组的术后6 h (MD静息=0.04,95%CI:-0.15~0.22; MD运动=0.10, 95%CI:-0.07~0.28)、 12h (MD静息=0.36, 95%CI:-0.01~0.73; MD运动=0.34,95%CI:-0.10~0.78)、24 h (MD静息=0.2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与血白细胞数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连续性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按发病时间不同,对可能与白细胞水平升高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902例,其中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升高114例(12.64%).白细胞升高与纤维蛋白原(OR=2.509,95%CI:1.443~4.361)、颞叶梗死(OR=2.143,95%CI:1.074~4.278)、NIHSS总分(OR=1.162~1.297,95%CI:1.087~1.548)、白蛋白(OR=1.245,95%CI:1.014~1.527)及血小板(OR=1.009,95%CI:1.004~1.013)等因素独立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颞叶梗死、NIHSS总分、白蛋白及血小板是脑梗死后白细胞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巧克力摄入量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发病风险的关系,以确定巧克力摄入在预防HF方面的作用。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巧克力摄入量与心力衰竭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检索截至2019年3月28日,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前瞻性试验研究5项,总样本量为106 109例,结局心力衰竭事件4 83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未摄入巧克力组比较,低至中度摄入量巧克力(7份/周)可以降低HF的发病风险(HR=0.86,95%CI:0.81~0.90);高摄入量组(≥7份/周)与HF的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3,95%CI:0.81~1.06),研究结果稳定,不存在发表偏倚;对于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巧克力摄入量与HF发病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for nonlinearity=0.004),与未摄入巧克力组比较,巧克力摄入量为1份/周与HF发病风险关系为HR=0.93,95%CI:0.88~0.97,3份/周与HF发病风险关系为HR=0.86,95%CI:0.78~0.95,7份/周与HF发病风险关系为HR=0.94,95%CI:0.85~1.03,10份/周与HF发病风险关系为HR=1.06,95%CI:0.93~1.24。结论:适量的巧克力的摄入可能与降低HF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