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给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时,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上肢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分级、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肢肌张力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二争  夏清  董赟  谢宗亮  孙培养 《安徽医学》2009,30(12):1397-139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静卉  蔡忠云  龚利 《中医学报》2016,(11):1819-1822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步态周期、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双支撑相、健肢摆动相、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健侧踝关节等多项参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健肢摆动相3项参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石学敏教授的手法量学方法对中风后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配合电针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的高肌张力状态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电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痉挛缓解的程度,采用改良后Ashworth评分标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肩髃、臂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等穴治疗,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肢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2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P0.05),且治疗组对上肢肌张力(痉挛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上肢Fugl-Meyer评分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上肢肌张力和改善患侧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阴阳经穴对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阳经穴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型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评分。结果:观察组肢体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经穴对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熏洗护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针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ashworth分级(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肌张力评分(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痉挛性瘫痪患者的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肌张力评分、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腘窝角度数对比结果不存在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痉挛性瘫痪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肌张力评分、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腘窝角度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应用中药熏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实际完成治疗及观察的患者共35例,对照组共36例。治疗组予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CSI明显降低,FMA、ADL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及肢体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毫针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芍络石方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的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络石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的肌力(Robert Lovett法评定)、上肢肌张力(MAS评分评价)、下肢肌张力(C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评价)的变化,并观察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中药组患者肢体上下肢肌力、上肢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中药组下肢肌力、MBI评分、NIH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白芍络石方能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缓解偏瘫上肢的痉挛,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输液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1和2各30例,分别行患肢、非患肢和随机肢体输液,2wk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1患肢功能治疗后较输液前具有显著疗效,治疗组2次之,对照组最差。结论使用卒中患者的患肢输液会加重患肢的水肿,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通过比较减少患肢的输液能避免因护理不周而延误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离子导入治疗,疗程共4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软瘫期通过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肌力,减轻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康复的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伴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治疗,在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瘫痪肢体的同时进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肌力,减轻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上,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医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增强四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8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脉舒络汤结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探讨通脉舒络汤对此类患者痉挛程度、肢体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脉舒络汤,观察周期为4W。结果结果:肌张力(肘关节)分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舒络汤结合张力平衡针法较单纯运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得到良好有效的针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措施,本院进行了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探究性实验。方法于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计划,于治疗组实施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SFMA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应用经络针灸疗法可大大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可明显缓解患者肌肉痉挛,加速恢复正常肌张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各5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Ashworth痉挛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的Ashwort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住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shworth痉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施行针灸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偏瘫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