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测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黄建  霍军生 《卫生研究》2003,32(Z1):60-63
在酸性 (pH≤ 0 5 )条件下 ,五元螯合物NaFeEDTA中的铁完全解离成游离的Fe3 + ,Fe3 + 与显色剂硫氰酸铵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 ,此红色络合物在λ =4 80nm处有最大吸收 ,且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利用此线性关系可以准确测定出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的含量。此方法线性范围 4~ 2 0 μg ml(以NaFeEDTA含量计 )之间 ,相关系数 0 9999。样品中测定NaFeEDTA的回收率在 95 %~ 110 %之间 ,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是测定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的分光光度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检验方法。方法在酸性(pH≤0.5)条件下,NaFeEDTA中的铁完全解离成游离的Fe3+,以TritonX-100作增溶剂,在胶束条件下,Fe3+与显色剂硫氰酸钾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490nm处测定。结果酱油中NaFeEDTA浓度在20~200μg/10ml范围与吸光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μg。样品测定以氯胺T做校正空白,扣除还原物质和背景颜色及样品本底中游离Fe3+的干扰,回收率为93.9%~10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7%。结论该方法简捷、快速、经济、准确,实测结果与卫生部推荐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NaFeEDTA强化酱油对铁缺乏的防治效果——人群干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过去研究人体铁吸收率和对贫血儿童的治疗试验的基础上 ,观察NaFeEDTA强化酱油在自然高危人群中纠正铁缺乏的效果及可接受性。在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 ,在 14 0 0 0名 3岁以上人群中进行为期 18个月的NaFeEDTA强化酱油 (Fe 2 96mg铁 L)干预试验。观察指标包括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铁蛋白和维生素A、膳食、体格测量、智力发育和身体耐力。干预组平均每人每天消费 16 5ml酱油 ,其中含 4 9mg来自NaFeEDTA的铁。与对照人群相比 ,干预人群中各年龄 -性别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贫血率明显下降、血浆铁蛋白明显升高 ;3~ 6岁儿童身高和体重明显改善。而同时 ,两组食物消费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别。NaFeEDTA强化酱油对于纠正铁缺乏、降低贫血率以及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同时 ,试验参加者一致反映铁强化酱油的感官性状良好 ,可接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魏峰  霍军生  黄建  李文仙 《卫生研究》2006,35(1):103-106
目的建立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分离测定铁强化酱油中的铁营养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的方法。方法在25kV电压下阳极端检测,采用含有30mmolL柠檬酸、2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0.15mmolL十二烷基溴化铵(CTAB)和0.05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缓冲溶液作为分离介质,254nm紫外检测器检测,样品经稀释后进样分析。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广,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测定(n=6)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5%,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3%~101.2%。NaFeEDTA在铁强化酱油的最低检出限为4μgml(SN=3)。结论使用不同品牌的酱油作为载体对NaFeEDTA的测定没有影响,本方法具有直接、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单扫极谱法测定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与标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扫示波极谱法与标准方法测定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的定量方法.方法:比较了硫氰酸铵分光光度法(标准方法)与示波极谱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结果:标准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119.6%,精密度RSD为1.3%~3.1%(n=6).极谱法加标回收率为100.2%~110.1%,精密度RSD为2.1%~2.9%(n=6).实样测定结果经t检验,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于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测定均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铁稳定性同位素54Fe和58Fe分别标记FeSO4及NaFeEDTA并以稀土元素 (Dy)作为排泄物回收标记物。自愿受试人群为 18~ 2 2岁健康女性。采用我国典型城镇成年女性膳食模式。两种铁剂及Dy以酱油为食物载体一同分 2日 6次经口给入。实验其间每日留取受试人膳食样品并完全收集受试人在实验期的排泄物。采用原子吸收和ICP -MS分别检测膳食及排泄物中总铁含量和铁同位素比例 ,对两种铁剂中的铁的吸收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FeSO4中铁在人体中的平均吸收率为 4 73% ,NaFeEDTA为 10 5 1%。二者差异为极显著(P <0 0 1)。说明NaFeEDTA中铁的吸收率优于FeSO4。  相似文献   

7.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改善贫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比较了NaFeEDTA强化酱油、硫酸亚铁 (FeSO4)强化酱油对IDA改善效果。将 30 0名IDA学生分为对照组、NaFeEDTA强化酱油组Fe 5mg (人·日 )、FeSO4强化酱油组Fe5mg (人·日 ) ,比较新型铁强化剂 (NaFeEDTA)与传统铁剂 (FeSO4)对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其它各试验组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 ,表现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显著性增加和原卟啉、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的显著性下降。试验结果提示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与传统铁剂 (硫酸盐铁 )强化酱油均有改善学生贫血的作用 ,并且NaFeEDTA组的贫血改善率和Hb恢复水平优于FeSO4组。  相似文献   

8.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对学生贫血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将 30 0名缺铁性贫血学生分为对照组 (未强化铁的酱油 )、低Fe剂量组 (5mg d)、高Fe剂量组(2 0mg d) ,观察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试验为期三个月 ,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原卟啉、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 ,并每月测定血红蛋白一次。结果表明 ,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 ,表现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含量的显著性增加和原卟啉、总铁结合力的显著性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结果提示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进行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学生的铁营养状况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Wang B  Chen J  Zhan S  Sun J  Li L 《卫生研究》2011,40(3):334-337
目的评价社会动员与社会营销在铁缺乏成年女性中推广NaFeEDTA强化酱油上的有效性。方法研究设计为无对照组的、社区基础的、自身对照的前后比较研究,研究地点为河北省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研究干预为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研究对象为2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研究结局为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的知识、态度与行为。通过横断面抽样选择样本,分别在基线和1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结局评价。结果成年女性知识、态度发生了积极改变,购买过铁强化酱油的百分比从8.9%显著增加到36.6%(P<0.001)。结论社会动员与社会营销显著改善了铁缺乏人群中成年女性的KAP。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制一种测定厂房内车间环境空气中硫氰酸铵的方法,同时用该法对血样与尿样进行测定。方法的原理基于SCN~-离子和铁离子在酸性介质中,相互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相似文献   

1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等铁缺乏症。因此,将人工合成的铁添加到牛奶或奶粉中,制成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含量的铁的强化奶粉或牛奶。为了控制乳制品中的铁含量,需实验室对乳制品中铁含量进行测定。测定乳制品中铁含量的方法很多,如硫氰酸盐比色法、邻菲罗啉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 ,但无论哪种方法样品必须进行消化处理,十分繁琐费时,且样品易沾污。本文探讨了样品不经消化、加磺基水杨酸与铁络合成磺基水杨酸铁、直接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的方法。此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实际检验工作中各种乳制品中铁含量的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基本原理 试样经沸水浴加热后,其中的亚铁已被氧化为高铁,测定Fe3 的量就能得全铁含量。在酸性条件下,Fe3  相似文献   

12.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可接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的接受程度 ,了解人们对铁营养知识和铁缺乏危害的认识情况 ,在贵州省对参加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的部分受试人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表 187份 ,基本上覆盖了试验点的各年龄组人群 ,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 6 9 5 %认为铁强化酱油比未强化酱油有营养 ,2 8 9%认为铁强化酱油一般 ,只有 1 6 %中认为铁强化酱油差。 97 9%认为铁强化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5 8 8%表示会选用铁强化酱油 ,另有 4 0 1%的人对是否选用拿不定主意。调查表明NaFeEDTA强化酱油有很高的可接受性 ,可接受度达 84 1%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北京、河北、吉林、贵州571名居民铁强化酱油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强化酱油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可接受性和需求,以及人们对铁元素营养知识和铁缺乏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在北京、河北、吉林、贵州4省市进行了571位居民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调查员指导下自填和由调查员访谈的形式进行。结果4个地区的居民对铁强化酱油了解均较少,知识总平均得分6.4(总分11,北京6.9、河北7.6、吉林6.4、贵州4.9)。居民对铁强化酱油报以犹豫怀疑的购买倾向,4个地区购买意向总平均分15.4(分值范围6~29,得分越低购买意向越强,北京16.6、河北15.1、吉林15.5、贵州14.5)。在铁缺乏认知、铁强化酱油接受程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贵州最低。知识水平、消费观念、收入水平影响着铁强化酱油的推广。结论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铁强化酱油宣传推广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对酱油感官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波  霍军生  黄建  孙静  李文仙 《卫生研究》2003,32(Z1):50-53
将NaFeEDTA、NaFeCT、FeSO4分别添加于低盐固态和高盐稀态工艺生产的二种品牌酱油中 ,其中铁含量分别为 0、0 5、1 0、2 0、4 0和 8 0mg ml。测定酱油的口感指数、沉淀指数和A650 、pH、密度、氨基态氮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 ,结果表明 ,铁的含量越高 ,酱油的口感和沉淀影响越严重。三种铁剂对两种酱油的pH值、密度、氨基态氮和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但NaFeEDTA对酱油感官的影响最小 ,而FeSO4的影响最大。由于NaFeEDTA在低浓度时 ,即在强化食品的允许强化剂量范围内 ,对酱油品质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认为NaFeEDTA是较为适宜酱油强化的铁强化剂。 12个月后测定NaFeEDTA强化酱油的各项品质指标 ,酱油品质没有发生变化。表明NaFeEDTA强化酱油在保质期内稳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学龄儿童铁营养状况及亚临床铁缺乏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北京山区学龄儿童机体铁营养状况、亚临床铁缺乏 (SID)患病率及观察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钠铁 (NaFeEDTA)间断补充与早期铁干预效果。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山区 7~ 13岁学龄儿童 10 12名进行膳食调查、膳食频率调查与体内铁生化指标检测 ,依现行标准筛检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 (IDE)和缺铁性贫血 (IDA)儿童共 2 6 7名 ,给予口服NaFeEDTA胶囊 ( 6 0mgFe/粒 ) ,每次 1粒 ,IDs与IDE儿童 ,每周 1次 ;IDA儿童每周 3次 ,连续 9周。重复测定体内铁生化指标 ,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能量、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平均每日摄入量均达到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但膳食铁构成中血红素铁所占比例较低 ;该人群血液铁生化指标检测平均值 :血清铁蛋白含量为 ( 5 0 83± 33 0 9) μg/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含量为 ( 489 44± 2 19 6 1) μg/L ,FEP/血红蛋白 (Hb)比值为 ( 3 83± 1 96 ) ,Hb含量为 ( 130 5 7± 10 82 )g/L ;总铁缺乏 (IDs+IDE +IDA)儿童检出率为 2 6 5 %,其中IDs占 15 5 %,IDE占 7 1%,IDA占 3 9%,SID占缺铁总人数的 85 4%,为IDA儿童的 5 8倍。进行铁干预后 ,体内各项铁指标显著提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SID是值得重视的隐匿人群 ,采取早期鉴定、干预与综合  相似文献   

16.
铁强化酱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丽丹 《卫生研究》2003,32(Z1):13-19
强化常用食物被广泛地认为是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铁强化酱油作为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控制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完成了由科研成果向市场推广的转变。现在国内已有 11家试点企业在从事生产 ,产品覆盖范围还将很快扩大。这项工作通过政府、以科研机构和专业团体为代表的非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界之间的多部门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食品强化经验中极罕见。为探寻其成功的原因 ,来自各部门的 13名主要工作人员通过访谈的方式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在铁强化酱油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是对这些素材的初步整理 ,从国际上以食物强化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援助的主要营养干预手段的宏观环境 ,我国NaFeEDTA铁强化酱油的开发研究 ,国内推动食物强化、营养干预的政策环境 ,以及各方面在NaFeEDTA铁强化酱油从科研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这四个方面来描述铁强化酱油发展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进行了多种铁强化食品的研制,但对其防治贫血的效果报导甚少,为此,我们以铁强化酱油,对3~6岁在托儿童进行了为期14周的效果观察。 对象与方法 选择某幼儿园3~6岁儿童179名(男119、女60)为铁强化酱油组,每人每日经正常饮食平均供给强化酱油10ml(Fe50mg/100ml),连续14周;同时选择与该园伙食标准相同的另一幼儿园同年龄组儿童201名(男106、女95)为对照组,每人每日经正常饮食供给未强化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铁剂对体外Caco—2细胞系生长的影响,为研究体内铁稳态调节作用机理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利用6种不同铁浓度的NaFeEDTA试剂作用Caco—2细胞,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结果:随着培养液铁浓度的增高,细胞生长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培养液铁浓度>400μmol/L时,细胞生长呈显著性增长(P<0.05)。结论:高浓度铁剂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而大量细胞繁殖与铁代谢调节及铁稳态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酸性溶液中,铁(Ⅲ)与H_2O_2-Fe(CN)_6~(4-)反应生成绿色物质,铁(Fe)在0~2.0μg/ml浓度范围符合朗白比耳定律,最低检测浓度0.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2.9%,环境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91.5%~104%。此方法操作简便、显色稳定,选择性高,适宜于环境水及矿渣、岩石等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硫氰酸汞-硝酸铁间接法测定水中微量氯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离子可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生成致癌物三氯甲烷 ,水中的氯离子浓度过高对配水系统会有腐蚀作用 ,对农作物也有损害。因此 ,氯离子含量是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氯离子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硝酸银容量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的缺点 ,不适合微量氯离子的测定。本文研究了硫氰酸汞—硝酸铁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微量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 ,氯离子与硫氰酸汞反应生成微电离的氯化汞络合物 ,释放出等量的硫氰酸根与铁 (Ⅲ )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 ,该方法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操作简便 ,用于水中微量氯离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