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热是小儿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发热则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在外感发热类中 ,运用解表发汗或苦寒清热来除热 ,一般可获效。而小儿的气虚发热较外感发热为少遇 ,因其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 ,正如东垣《脾胃论》曰 :“骨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 ,外感风寒 ,乃伤其形 ,伤其外为有余 ,有余者泻之 ,伤其内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故而在临床上如辨证不清 ,用治外感退热之法去除其热 ,不但难以见效 ,还会加重病情。正所谓虚其虚也 ,唯当用甘温除热法治疗 ,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甘温除热法就是运用味甘性温 ,功能益气健脾的…  相似文献   

2.
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温除热法开辟了气虚等虚证发热治疗学上的先河,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甘温除热之“热”,除泛指劳倦内伤兼外感而导致的气虚气郁发热外,元气亏损相火失控与亚健康状态整体机能失调、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下降处于疾病边缘的状态情况也与之相似。甘温除热理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 ,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 2则并浅析体会 ,以论证中医内伤热病学说涉及到临床各科的事实。以期引起学者注意运用中医的甘温除大热法则 ,治疗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 ,如所谓功能性发热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 ,血液病发热 (如白血病、败血病 ) ,中毒性心肌炎 ,各种结核病、癌肿发热 ,肝胆病发热 ,泌尿系以及手术后发热 ,产后发热或所谓原因不明发热及发热待查等 ,并用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优势 ,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发热一症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系由六淫及温邪疫疠中人,邪正相争,营卫失和所致;内伤发热则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或素体虚弱,久病失养,而致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其平衡所引起。而甘温除热是针对内伤而设,这是毋庸置疑的。内伤发热既然是由虚致热,虚又有气虚、  相似文献   

5.
孙晋超 《北京中医》2005,24(1):20-20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甘温除大热”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的一种方法。甘温之剂治疗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和或“阳虚发热”,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6.
甘温除热法最先孕育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劳者温之”。李念莪注:“温者,甘温除大热也。”以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继承发扬这一治疗方法,并且具体应用于临床,创立了著名的“补中益气汤”,至今仍被公认为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1 关于甘温除热机理不同学说目前对甘温除热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1.1 治阴虚发热:认为饮食劳倦,喜怒不节等所损耗的是机体的水谷精气,故所产生的“热”属“阴虚内热”,当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1.2 治血虚发热:认为这种热是脾胃气虚导致血虚,血虚则生大热,治疗只宜补中益气以固本,方用补中益气汤。1.3…  相似文献   

7.
变法实践录(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甘温除热甘温除热亦称甘温除大热。它是以味甘性温的药物为主组成方剂 ,治疗因中气不足及气虚血亏而形成的内伤发热 ,重在扶正以祛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气虚外感患者 ,也适用此疗法。至于甘温除热法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其“热”的机理何在 ?迄今尚无较完整的答案。个人认识是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篇“谷入于胃 ,以传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的经旨 ,可以看作是 :营卫既来自中焦水谷之气 ,则中气之和利与否 ,能够影响营卫之和利。即中气和利 ,营卫亦和 ;中气虚馁 ,则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热 ,或乍寒乍热。重言之 …  相似文献   

8.
甘温除热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园 《河北中医》2000,22(5):395-396
目前,一般认为甘温除热法是指用甘温之剂治疗气虚发热的一种方法。本法由李东垣秉《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旨意而创立,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 笔者认为内伤发热可由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所引起。阳虚者辛热为法,阴虚者甘寒养阴,此外,都可运用甘温除热法。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血虚发热以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阴阳两虚发热以小建中汤为代表方。这3首方剂都以甘温补虚的药物为主组成,显然,由李东垣创立的甘温除热法只能用于治疗气虚发热,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笔者兹对3方病机、立论、…  相似文献   

9.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阳虚发热、气虚发热,进治其气虚、阳虚之本而达到除其标热之方法。甘温除热法为后世治疗内伤发热提供了广阔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甘温除热的中医治法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提出疑问,然后逐层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甘温除热法适用于体虚者(气虚阳虚)外感发热,用甘温之品补气升阳,则热自止病自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背景、发热症状黄芪的药效诸方面说明,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实质是用甘温补气之品治疗气虚外感发热之人;同时指出,阴火是指内伤气虚在先,而复感邪气在后的发热.  相似文献   

12.
计小清  于见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66-1066
中医认为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是说明阴阳与寒热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普遍适用理论原则,治疗上当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但亦有气虚发热、阳虚发热之说,实热可泻,虚热宜补,此因虚致热,需用甘温之品治其气虚、阳虚之本而达到除其标热。此法即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3.
“气虚发热”是甘温除热法及其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的主要适应症,系李东垣首先提出来的。但李氏对气虚发热的实质未做详细阐述,使后世医家理解不一,故笔者对此略陈管见。气虚能否引起发热,《内经》说:“气虚者,寒也”,“阳虚则外寒”,故阳气虚在病理上产生的是虚寒证而不是虚热证。《素问·刺志论》的“气虚身热”是作为一种反常的病理现象提出来的,谓“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是“得之伤暑”,即人体  相似文献   

14.
甘温除热,指用昧甘性温的方药,以解除气虚发热的一种治法。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刨,以益气升阳的补中益气汽为代表方剂.甘温除热理论渊源于《内经》,李东垣根据先贤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和经验,提出治疗气虚发热“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脾胃论》)“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5.
气虚发热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探讨了气虚发热的机理,认为气虚发热,乃由脾胃气虚不能升清降浊,气陷于下,郁而熟;或产生阴火内炽而使熟更甚;或因气虚无阳以护其营卫,感受外邪而熟;或气虚阴亏,虚火内生;或气虚血少,不能济心而心火内扰;或气虚湿聚血瘀郁而化热,这些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彼此相互影响。但主要病机是脾胃虚损,元气不足所衍发的各种发热现象,因而不能单用滋阴、养血、透邪、泻火、清热燥湿等法,只能根据“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采用“甘温除热”法来处理。甘温除热不是直接除热,而是通过纠正引起气虚发热的病理变化来退热,属于治本而非治标。  相似文献   

16.
甘温除热法临床运用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甘温除热法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甘温除热法的特点是以温补药为主治疗发热证,其作用机制是扶正祛邪,临床可广泛应用于虚多实少之热证,并对“大热”的涵义有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1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即以甘温之剂,培补生化之源,充裕气血,协和阴阳,使虚热自除的一种方法.如气虚之体,劳而发热,或手术之后气血两亏,加上节制饮食,脾胃受损而致发热,在治疗上应甘温除热,调和阴阳,阳和则虚火自熄.  相似文献   

18.
于有山  王发谓 《陕西中医》1994,15(3):118-120
<正> 凡因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所致的发热均可称为内伤发热,治疗方法不同于伤寒与温病。高辉远教授临证治疗内伤发热,精恩博稽,风微知著,颇俱新识,成绩裴然。笔者随诊师侧,获益良多,兹浅介如次,漏误之处,务祈补正与赐教。 1 气虚发热 多由饮食劳倦伤及脾胃,中气受损致虚热内生,治宜甘温除热。如李东垣云:“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高师备赞东垣所创“劳倦内伤说”和“甘温除大热论”,不  相似文献   

19.
甘温除热法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温除热是以甘温之药治疗饮食劳倦伤及脾胃,由于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而致发热的方法。此种发热,后世称之为脾虚发热或气虚发热。甘温除热法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历代医家对之非常重视。本文对甘温除热法病因病机的历代研究概况及现代研究进展浅探如次。1 历代研究概况李东垣指出:“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