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类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异质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疼痛不适等,并缺少可以解释此类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F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脾失健运与FD内在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从脾论治FD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于2001~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1 000例,其中FD患者267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的性情及相关症状、舌脉.结果 FD各中医证型中情绪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多与情绪不佳有关.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  相似文献   

3.
苏娟  岳妍 《湖南中医杂志》2020,(10):119-1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学"痞满"等范畴,其发病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而将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称为脑肠轴,其中脑肠肽控制着胃肠道的运动、分泌、血流及能量的转运,并把胃肠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联系起来。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关系密切,而肝、脾的发病也均与情志因素相关,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利,从而使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发为FD。而肝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通过中枢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调节相关脏腑功能。因此,情志应激因素能引发脑肠轴的神经免疫和内分泌反应异常,调肝运脾法能通过调节脑肠轴上多种脑肠肽、神经递质、激素及免疫因子的变化而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定,从而达到治疗F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不利[1]。胃土壅滞,气机升降失调,反克其所不胜,则易影响肝木的疏泄功能。肝木疏泄功能失调,克犯脾土,则导致脾胃功能的失常;脾胃虚弱,肝木乘虚克伐,使虚者更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肝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犯胃,脾胃病亦可累及肝,故  相似文献   

5.
魏明 《中医研究》2004,17(4):49-50
通过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理,认为肝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基础,脾胃失调是结果,从肝论治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各种临床症候群.因此调肝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 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是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脾失健运、纳化失常。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枳术消痞汤调肝理气,健脾和胃,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改善消化不良,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商洪涛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与饮食、外邪、情志、体虚等多种因素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司。或与素体虚弱、真火衰微导致脾阳不振,腐熟无力相关。此外,脏腑失和,犯扰脾胃,中焦不运,亦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治疗当以调畅气机升降、培补温运脾阳、调和脏腑为要。本文对商洪涛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证思路及辨治经验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帅  周正华 《河南中医》2022,42(2):214-218
肝胃不和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病机之一,周正华发现,肝胃不和证存在多种亚型,病机遵循"气郁→攻冲→化火→伤阴→成瘀"五步演变过程.初始阶段病机为肝气郁结,木不疏土,秉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既病防变原则,先以四君子汤健脾助运;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出现肝气逆乱,...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外邪犯胃、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临床中多使用疏肝和胃、健脾益气、调和寒热、益木扶土等方法治疗。肝脾相关理论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思想,在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的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运用肝脾相关理论,在指导确定证型和用药选择上发挥独特优势。该文旨在探讨肝脾相关理论在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发挥的作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症状繁杂,迁延难愈.刘启泉教授认为,FD病位主在脾胃,与肝、肺二脏亦紧密相关,故治疗该病不拘泥于常法,善从肝肺论治,治以散肝宣肺、柔肝培金、清肝润肺之法,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病、常见病。罗马标准系列强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及胃肠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医认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的情志改变、腹部证候与西医的精神心理因素、胃肠运动障碍具有相关性。而中医治疗具备"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中医学的优势,充分把握FD的类型及发病特点,进行肝胆脾胃的脏腑及经络辨证论治,应用中医药及针刺疗法,从根本上解决FD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解释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病机以脾虚气滞、胃失和降为主,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FD发病可责之于肝脾协同作用失调."怒伤肝""思伤脾",抑郁多思、郁怒焦虑会引起肝气郁结、脾气受损,脾气不升、...  相似文献   

14.
疏肝理气法在中医治疗理论中是肝郁气滞证型的典型治法,而其又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故常用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抑郁症以明显且持续的心情低落为主,不仅对情志精神方面有影响,更可作用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因此也成为FD的重要病因之一。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活动之功,而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文章将从疏肝论在治疗伴抑郁焦虑状态的FD中的研究运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一种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常因病情复杂经久不愈,对身心造成困扰。根据主证,FD辨病当属中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痞”范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是FD的基本病机,也是发病的中心环节。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可作为论治FD的基本法度贯穿始终,从调畅气机、燮理阴阳方面入手以谋升降、达上下,以寒(阴)热(阳)为纲梳理FD病理变化类型,并注重调理肝脾的交互关系,为防治FD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调五脏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多由于情志、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中焦痞塞不通.病位虽在脾胃,但又涉及肝、肾、心、肺.FD既是脾胃系的一个病证,又是涉及到全身的、多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或虚实并见,或寒热错杂,或病机单一,一脏独病,或多脏同时受累.因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所以在临证之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分析,把握动态变化,从而达到"安五脏以治脾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基本病机.本文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理基础,采用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取得良好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疏肝理气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重要治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用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共奏和胃降逆、开痞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目前西医对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笔者在中医脾胃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橘皮粥配合行气通降片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进行护理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FD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调肝和胃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增加胃动力,杀灭幽门螺旋杆菌(HP),抗焦虑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0%。结论中医调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