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体系的渊源系统分析二者的关系,论述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方证相应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方证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之异同及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是中医辨证方法之化繁为简的表现;辨证论治包括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指出方证相应辨证能够充分发挥方剂的治疗作用,开拓和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中医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及临床治疗的主要特色.在对辨证论治的研究中,"证"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证"被认为是辨证论治中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10年来,"证"的实质研究及其规范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中医科研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对辨证论治体系中病与证的关系以及证与方药的关系认识不清,而使"证"的研究几乎步入死胡同,与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相比较,"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几乎是微乎其微.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在从事"证"的研究几十年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证的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进行了近40年,…...人们有理由要问,几十年来,我们的科研策略、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是不是正确?"[1].  相似文献   

4.
对“微观辨证”和“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辨证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即应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在辨证微观化的实践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并非等价,微观现象难以逆推宏观证候。微观辨证必须有独特的证型分类,必须有对应的论治方药。“微观辨证论治体系”一旦形成,“微观辨证”将会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第9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从辨证论治术语的提出,分析了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现状,并着重讨论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研究进展和“微观辨证”“证素”辨证等新辨证方法的产生;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宏观辨证开始出现其局限性,而通过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并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便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士铎《辨证录》辨证论治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录》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是陈士铎现存著作中篇幅最长,于临床见证记述最全的一部书。全书在辨证论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多有卓见。特点为:只言辨证不言辨脉;审查病机,同中求异,鉴别分明。辨证方法的选择,配伍应用有其自身特点:病种不同,侧重有别;辨证方法单独使用者少,配伍使用者多;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的诊疗效果,探讨该系统的具体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应用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将120例门诊病案的病证位置进行空间定位,与临床中医诊断确定的病证所属位置进行比对,观察符合率。结果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确定的病证位置与临床有效诊断治疗的结果高度吻合。结论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的诊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症(EH)的中医辨证特征。方法观察186例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对比总结其中医辨证在不同年龄、病程、病理分型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肾虚和脾虚为本病各年龄段及病程在1~10年的患者中最常见的辨证类型,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肾虚型脾虚型血瘀型痰湿型血热型。虚证和寒证是EH最常见的中医证候,病程在1~5年、6~10年和10年的患者中亦均以寒证及虚证多见。病理类型中以单纯型增生的患者辨证为肾虚证多见。结论临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EH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其副作用小,治疗期间无须避孕,而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葛根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根汤是主治风寒表证的经典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患者符合以下特征:(1)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2)体质壮实,肌肉坚紧,唇舌色淡暗,肤色暗缺乏光泽,经期体重增加明显;具有过食寒凉冰冷之品,着装暴露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行经期间感受寒邪;(3)经期恶寒,腰腹冷痛,得温热痛减。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既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优势特色。该方新用途的发现将丰富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为发掘经典名方的优势病种、形成具有广泛临床需求的疑难重证治疗药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GK大鼠的特征性证候,探讨个体化辨证论治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GK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以及中西药结合辨证论治组(辨证组),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予饮用水或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证候及随机血糖的变化。结果个体辨证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的胃热程度及随机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阴盛衰度有改善趋势,对气盛衰度影响具有阶段性。结论GK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个体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效评价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阎小萍教授采用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归纳阎小萍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规律,形成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证候标准,将242例AS患者分两组,分别以补肾强督祛寒汤和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4周,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肾虚督寒证组和肾虚湿热证组腰骶脊背疼痛等症状、枕墙距等体征、脊柱痛等评价指标、血沉等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达到ASAS(the Assessment in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20、50、70标准者分别为64.05%、29.75%、14.04%;达到BASDAI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50者45.04%;中医疗效评估临床缓解23.97%,显效50.41%,总有效率达91.73%;寒热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评价:出现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大便偏稀6例,皮疹1例。结论阎小萍教授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制定统一调查表,收集200例PSS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与病程、系统损害情况、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评价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 200例中医证型中单证占32%;复合证型占53%。其中阴虚血瘀证34例(17%)最多、气虚证30例(15%)次之、气阴两虚证26例(13%)再次之。不同年龄和病程组证型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68。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沉、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PSS以复合证型为主,阴虚血瘀证最多。PSS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证最重。  相似文献   

16.
从秋伤于燥、燥先伤上焦华盖、气血津液脏腑定位、燥病必渴、辨治燥证多从肝肺二脏入手等五个方面对喻嘉言辨治燥证的特点进行梳理,并探索其论治规律,感悟其论燥的独特之处与贡献,以期对现今燥证的预防和治疗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王林认为小儿汗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先天肺气虚弱,腠理不密,体质易感,加之后天饮食不知自节,喜食肥甘厚腻,脾失运化,肺脾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异常,则汗出.王林临床不拘泥于自汗、盗汗之分,围绕小儿生理特点,重在脏腑辨治,认为此病与肺脾关系密切,治疗上以固表止汗,健脾益气为法,采用玉屏风散合白术散加减治疗,结合患者体质特点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消渴合并痹证各方面的阐述,论证从补气角度治疗该病证的优势及意义。以阐述消渴合并痹证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为基础,展开论述该病证的病因病机,从而得出结论,该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进而论述其基本发病机理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闭阻脉络。引出中医治疗该病证的基本治疗思路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各代医家应用补气药物占临床应用上的比重及各项研究中治疗该病证中补气药物的频次,从而突出补气药物应用于临床上的意义。得出结论应用补气药物治疗消渴合并痹证具有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述评。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虽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水平,缺少大宗案例的总结,对本病尚无统一的病名。建议尽快确立中医的诊断病名及病型标准,建立统一的量化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黄通便合剂治疗气滞型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气滞型便秘患者2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麻仁丸,疗程均为21d,记录治疗前后便质、排便费力、排便间隔时间、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直肠肛门的梗阻/阻塞感等情况;中医证候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等相关症状;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停药2周后两组气滞型便秘患者的显著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芍黄通便合剂对气滞型便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