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牛国忠  殷聪国  唐波  蒋琳 《浙江医学》2006,28(12):980-981,1018
目的介绍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总结16例治疗经验体会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置人支架20个,其中锁骨下动脉1个,颈总动脉2个,颈内动脉起始部11个,椎动脉6个,应用脑保护装置12只。结果16例支架全部置人成功,15例狭窄减少〉80%。1例减少〉70%。12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2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经救治恢复。2例年龄80岁以上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脑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脑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高龄患者并发症增多应引起重视。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行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症状和狭窄率的变化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36例患者的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颈动脉管腔狭窄率由术前的(85.24±11.54)%降至(8.13±4.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内未发生严重缺血性不良事件,2例出现轻微梗死灶,但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脑保护装置获取血栓物10例,占27.8%。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杨涛  林龙  虞俊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5):618-620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茬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18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2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术中4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无死亡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总结21例治疗经验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2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30个,其中锁骨下动脉3个,颈总动脉3个,颈内动脉起始部12个,颈外动脉1个,大脑中动脉3个,椎动脉8个,应用脑保护装置16只.结果 21例支架全部置入成功,18例狭窄减少>80%.3例减少>70%.16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4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经救治恢复.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糖尿病性脑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刘庆文  刘西平  李萱  高励  张仲 《西部医学》2012,24(9):1694-1696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EP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脑保护装置对42位颈动脉狭窄患者47支靶血管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分析和总结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改善程度由(76.14±12.86)%下降到(16.45±8.37)%,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7.14%,其中术中1例出现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出现微栓子脱落导致轻度脑梗塞,对症治疗后恢复,6例(12.8%)脑保护装置中可见斑块碎片。结论颈动脉支架+脑保护装置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文献复习了解最新进展。方法对39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腔内颈动脉支架支架血管成形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患者2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10例;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确定完备客观的高危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年龄≥75)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5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手术。16处颈动脉病变共置入17枚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3例;未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术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为降低并发症,严格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操作、严密的围术期管理仍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资料。结果术后DSA证实: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低于20%。1例颈动脉窦反应,2例血管痉挛,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7例颈内动脉支架均使用脑保护装置,2例术后保护装置内有脱落物,2例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9例随访6~24个月,无1例再发脑梗塞。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区出血,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40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72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1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自膨胀支架置人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LA)或脑梗塞。术中均采用脑保护装置(Angiodard伞形滤器)实施脑保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支架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 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后TL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12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癜痫发作;2例血管痉挛;8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3例发生于术后低血压;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仲  高励  刘西平  曾仲  张海涛 《四川医学》2006,27(2):176-177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行支架置入术(S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因颈动脉狭窄所致TIA的老年患者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围手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3倒均成功置入血管支架,左1例,右2例,术中及术后无脑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5-11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是治疗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299-301
目的:探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风险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53例患者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62例次,术后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10例,脑高灌注综合征1例,术后半年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及继发脑血管事件。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控制好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磨莉  李吕力  王桂凤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经验。结果对37例患者41条病变血管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2例术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发生护理并发症,7~10d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术前周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4 .0± 3.1) %。 1例出现同侧颞叶梗死 ,但恢复良好。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 10~ 2 2个月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随访 6~ 18个月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