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排粪障碍性疾病患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掌握客观依据,进行对症治疗。方法回顾性对132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并使用卢任华标准进行测量。结果91例阳性,41例阴性,直肠黏膜脱垂或(和)内套叠23例,直肠前突2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5例,会阴下降7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0例,内脏下垂5例,肛管狭窄1例,肛瘘1例,内痔2例,直肠息肉1例,乙状结肠癌1例。结论排粪造影检查是目前排粪障碍性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此检查明显优于传统钡灌肠、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比较22例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四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显示,所有术后征象与术前不一致,其中5例治疗无效者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或程度加重,包括盆底腹膜疝4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盆底腹膜疝程度加重1例;9例有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但出现新的异常征象(盆底腹膜疝1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子宫后倒3例、内套叠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8例显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提示对OOC患者手术后再次行四重造影,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解释OOC手术后疗效不理想及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20-1521
目的:通过排粪造影探讨盆底弛缓型便秘患者直肠前突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74例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女性患者的排粪造影表现分类统计。结果:盆底弛缓型便秘872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12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9例。会阴下降、直肠远端内套、直肠前突在盆底弛缓型便秘中占比居前三位。结论:直肠前突继发于会阴下降,常与直肠远端内套伴发,是排便动力学紊乱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1 排粪造影与结肠传输试验的发展史及概况 1.1 国外始于1965年,由Phillps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便秘患者用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患者静坐、提肛及力排时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距及肛管长度。结果:数字胃肠机获取图像优良,相关解剖结构及标志点显示清晰,测量准确。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口梗阻,表现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粘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常为多种功能性疾病并存。结论: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可准确显示肛管直肠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梗阻所致便秘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以女性为多.我们对50例排粪造影检查者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我们从2000~2003年共有50例排粪造影患者检查.其中女性为41例,男性为9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8岁.出口梗阻者45例.  相似文献   

7.
排粪造影是在生理状态下观察肛管直肠的活动情况,从而发现功能性病变。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排便困难。指肛、直肠镜、钡盐灌肠多为正常。60年代国外即有研究。本文收集40例正常人及65例排便异常,试图研究排便造影的X线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的效果,为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23例便秘者进行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并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结果: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排粪造影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在病变的检出及严重程度的判定等方面明显优于钡液法。结论: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排粪造影的正常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对110例无肛直肠临床症状者作了排粪造影检查。男性5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3.15岁。其中82例表现正常,28例表现异常。排便时正常表现:(1)肛管直肠角(ARA)增大。轴线法测量ARA平均增大21.27°,近似轴线法测量平均增大36.72°。(2)耻骨直肠肌压迹变浅或消失。(3)肛管长度缩短及肛管开放。肛管长度(AL)平均缩短1.20cm,肛管宽度(AW)平均为2.23cm。(4)盆底抵抗力良好。排便时会阴下降(DP)<3.0cm。在女性直肠阴道隔无变形。(5)末段直肠内钡剂大部或全部排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直肠排粪造影的方法及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临床上有排粪障碍的116例直肠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116例中男28例,女88例,年龄17~75岁,平均42.9岁.结果 直肠膨出(RC) 18例,直肠膨出(RC) 会阴下降(PD) 3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 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AMP) 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 1例,X线表现正常 24例.结论 直肠排粪造影是诊断排粪异常疾病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和50例正常人心率变化,并探讨了SSS病人心率变化规律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4h平均心率在SSS组为53.67次/min,正常组为76.54次/min(P<0.01)。在7h-,12h-,21h-,0h-时间组平均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SSS组最低心率发生的时间以0h和6h最明显。SSS组最低心性别方面男女间差别无显性;但是,心率<50岁组的心率明显快于≥50岁组。交界性逸搏和窦性停搏发生的次数以0h-6h最多,而每次持续的时间以≤3s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排粪造影查出的61例出口梗阻患者。无症状组20例,报告了肛直角、肛上距的正常值为:肛直角静坐时94.75±12.4度,力排时126.9±15.6度;肛上直角静坐时男≤31mm,女≤34mm。分析了引起出口梗阻的主要功能性改变的x线表现及病理机理,其共同特点是各种病变均造成肛直肠狭窄、阻塞而致排便出口梗阻。提出了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各分为三度:直肠前突8mm~15mm为轻度,16mm~30mm为中度,>30mm为重度;直肠内套叠深度<10mm为轻度,11mm~20mm为中度,21mm~30mm为重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粪菌群变化特征。  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恶行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病例库,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终选取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健康亲属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对象,记录年龄、性别、BMI;送检粪便测粪便中菌群16srDNA拷贝数。  结果  (1)实验组粪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将丰度数据以群落Heatmap图呈现,直观差异明显;(2)将两组数据以菌属为单位按比例细分,发现实验组粪菌属组成较对照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P < 0.05),其中大肠杆菌志贺菌、链球菌、韦荣氏球菌属、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显著增加,而魏斯式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等菌属大幅下降。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粪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粪便菌群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优势菌群菌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动力学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动力状况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结肠运输试验观察90例正常人及21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结肠动力状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人群餐前、后血胃动素(MTL)、P物质(SP)、神经降压素(NT)、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生长抑素(SS)等浓度。结果:⑴正常组结肠运输试验80%标记物排出时间(80%TT)小于72 h,青中年组结肠动力明显强于老年组(P<0.05);STC结肠运输试验80%TT大于72 h。⑵正常组空腹及餐后MTL、SP、NT、GAS、VIP及SS浓度分别为:(288.00±127.83)、(26.19±19.12)、(46.95±18.12)、(51.00±21.92)、(176.93±126.64)、(17.72±11.68)ng/L和(336.16±116.06)、(36.86±19.08)、(74.24±34.71)、(102.15±49.15)、(152.14±90.72)、(37.30±30.07)ng/L。餐后多数激素分泌增加,其中SS、GAS与餐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⑶老年组餐前、后MTL、VIP及SS浓度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⑷正常组随着结肠动力的增强,MTL、VIP、SS浓度递减,SP、NT浓度递增。⑸STC组MTL、SP、NT、GAS、VIP及SS餐前、后浓度分别为:(227.92±90.46)、(30.17±18.71)、(78.75±52.88)、(24.55±15.50)、(169.21±119.16)、(43.13±33.70)ng/L和(267.94±126.68)、(16.27±14.00)、(110.25±97.08)、(74.08±65.98)、(25.92±12.63)、(25.88±11.51)ng/L。其中MTL、GAS餐前、后和VIP、SP餐后低于正常组,SS餐前明显高于而餐后低于正常组,NT餐前后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⑴正常结肠运输试验80%TT≤72 h,青中年结肠动力较强。⑵正常人胃肠激素血浓度差异较大,除VIP外,进食后浓度均增高。⑶正常人多种激素浓度变化与结肠动力关系密切,参与调节和影响结肠动力。⑷STC血中多种胃肠激素水平异常,与结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病因。方法:对1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92例,男性5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45.0岁,病史在1个月~30a。结果:对15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有直肠前突72例、直肠内套叠33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75例、会阴下降4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6例、内脏下垂8例、骶直分离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7例、内括约肌失弛缓1例、乙状结肠疝15例、直肠外脱垂1例、子宫后倾20例、内括约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50例。结论:当出现直肠前突时,不但要观察前突的深度和宽度,更需要观察其排空情况;子宫后倾和乙状结肠冗长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不同点,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肠癌(包括结、直肠癌)患者镜检取材、病理证实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所选病例为正常人群、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未做肠道准备,晨起排便.稀释性平板菌落计数法+快速细菌鉴定法:取材,定量,稀释,37℃分别做厌氧、需氧培养,涂片镜检,然后分别对各菌株进行鉴定并按平板活菌菌落计数法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计数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弯曲杆菌)计数显著减少.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弯曲杆菌)数量减少.加强对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改变(失调)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可能对大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Desmin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肌管,发现其胞浆Desmin染色阳性,肌丝分化形成肌节,表明肌管是体外培养肌细胞的成熟阶段。对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和5例正常人肌组织体外培养肌细胞成肌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DMD体外培养肌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成熟能力,9例均能形成肌管,但分裂增殖期明显长于正常人组(P<0.05),分裂增殖晚期细胞明显退变,初生肌管不能进一步成熟。以培养5周为界,DMD组所形成的肌管较正常组瘦短且核数少(P<0.05)。DMD体外培养肌细胞存在肌管形成的延缓和分化成熟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