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QAS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探讨血管僵硬度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获取高血压患者(77例)与对照组(76例)受检者的心功能指标(E/e、Tei指数和EF)和颈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β、CC和PWV),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高于对照组;血管僵硬度参数β和PWV高于对照组,C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心脏舒张功能参数E/e与PWV呈正相关(P0.05);心功能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Tei指数与PWV呈正相关(P0.05~0.001)。收缩功能参数EF与血管僵硬度参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导致动脉僵硬度增高及心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度能反映早期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陶元 《武警医学》2017,28(9):917-9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简称妊高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患者产后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04至2016-04就诊于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妇产科的10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PIH患者,56例)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孕妇,52例),分别于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血管弹性,评价指标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弹性系数(EP)。结果 研究组孕妇妊娠晚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17.83±187.62) vs (454.36±142.54)],且血管弹性指标PWVβ、β、AI及Ep较对照组升高[(6.63±1.39、11.24±1.77、13.57±4.58、134.52±19.62) vs (5.54±1.21、5.54±0.88、-1.67±6.92、71.02±15.18)],而A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0.63±0.18) vs (1.02±0.24)],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产后3、6个月两组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五项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PWVβ、β、AI、Ep及A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PIH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会发生改变,至产后3个月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可恢复正常,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对评估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常叶  郑敏  谢蠡  李硕  王玲  侯利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620-1623
目的 应用定量动脉硬度(QAS)技术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应用QAS技术依次检测对照组50例,MHD患者无斑块组46例,有斑块组47例,比较三组间颈动脉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颈动脉有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有斑块组体重、LDL及CRP较无斑块组增高;②与对照组相比,MHD无斑块组d、DC、β、PWV差异有显著性;MHD有斑块组d、IMT、DC、CC、α、β、PWV、AIx均有明显差异.MHD有斑块组同无斑块组相比,颈动脉d、IMT、α、β、PWV、AI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d、IMT、DC、α、β、PWV之间相关性明显,CC与IMT、α、β、PWV、DC明显相关,AIx与d、IMT、DC有明显相关性;④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直径d、AIx、收缩压、CRP、血钙、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随数值增加,颈动脉出现斑块的危险性增大.结论 应用QAS技术能及早发现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为MHD患者大动脉损害的评估提供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资料与方法 将119例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及斑块形成的OSAHS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诊室血压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65例和血压正常组54例;同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微循环变化。方法观察组(高血压合并IGR)患者34例,用日本科林公司VP 1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测量颈动肱-踝动脉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参数;用微循环检测仪观察球结膜微血管变化;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量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并与对照组(高血压血糖正常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baPW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多项指标异常,血管形态、微血管瘤发生率、流态、红细胞聚集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IGR患者大动脉和微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病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rterial stiffness,QAS)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分析后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QAS检查,获得颈动脉扩张性系数(distension coefficient,DC)、顺应性系数(compliance coefficient,CC)、僵硬度系数(stiffness index,α、β)、局部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颈动脉局部收缩压及舒张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比较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及修正Gensini积分的差异,并分析颈动脉弹性参数与修正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DC、CC、α、β、PWV及修正Gensin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C组DC、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Gensini积分与DC呈低度负相关,与CC呈中度负相关,与α、β、PWV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应用QAS技术评价颈动脉弹性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缓冲功能,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的颈动脉行二维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末期内径(Dd)和收缩末期内径(Ds),并测量受检者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计算颈动脉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以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Ds、Dd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Ep、β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颈动脉AC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特征,是无创诊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报道较多,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 iatimamedia thickness,QIMT)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检测则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09-09~2010-03对100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内-中膜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刘平  邓又斌  刘蓉  刘娅妮  朱美华  朱英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70-1272
目的:探讨W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颈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对颈动脉进行检测,应用echo—doppler系统测量颈动脉血流速度和直径变化,计算WI值(W1、W2和NA)、硬化参数(B)、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PWV-WI),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W1和W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β、Ep、PWVβ及PWV—W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AC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WI技术能客观准确综合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血管弹性改变,高血压患者左心整体收缩功能高于健康成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清中的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7-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组32例,内中膜增厚组42例和斑块组38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之后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r=-0.562),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621),胰岛素抵抗、血清抵抗素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监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颈动脉斑块硬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颈动脉斑块患者85例斑块109个,行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按照超声造影等级分组,记录斑块杨氏模量。结果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越高,杨氏模量越低。不同增强强度间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等级与斑块杨氏模量呈负相关(rho0,P0.05),相关程度为中度(rho=-0.61)。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越多,斑块硬度约小,质地越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人群中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建立颈动脉疾病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并同时做血压检测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的成年人2 503例,根据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Ⅰ级高血压组、Ⅱ级高血压组、Ⅲ级高血压组,根据彩色多普勒颈动脉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应用SPSS 17.0软件及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升高,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损伤程度不断加重,提示高血压与颈动脉血管病变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且高血压水平的高低与颈动脉损伤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的价值。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测量和计算颈动脉滋养血管增强强度和增强相对强度。结果脑梗死患者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增强强度和增强相对强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和非脑梗死患者,而脑梗死患者非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增强强度和增强相对强度与非脑梗死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滋养血管可能是反映脑梗死发生的标志,脑梗死的颈动脉滋养血管比非脑梗死患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评价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颈动脉包括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值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参数在内的一系列弹性功能指标,通过这些参数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组的β、Ep、AI、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减低,应用ET技术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CTA综合评价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仁根  汪建华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78-881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分析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颈动脉鞘肿块患者的CTA轴位和MPR,SSD,MIP,VR,VE(仿真内镜)等后处理图像,根据肿瘤与血管交角(瘤-管角)、瘤-管脂肪间隙、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血管壁光滑度等4项指标评价颈动脉鞘占位与颈动脉的关系。结果:CTA后处理共获得60支血管,有10支颈动脉受侵犯,9支为恶性肿瘤所致,l例为脓肿所致。将轴位和后处理图像相结合,综合运用4项指标有助于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可帮助判断颈动脉受侵与否。结论:CTA后处理方法综合运用能良好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有助于术前判断占位是否侵犯颈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5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9%,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82%和76%。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分叉部,占5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定量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研究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9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及62个健康人员,按照患者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的A组51例以及没有斑块的B组45例,健康人员分为C组。对三组人员采用高频超声来获取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平均血管外膜厚度、内-中膜厚度和管壁厚度来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管壁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没有显著差别(P0.05),ABC三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r=0.599,P0.001;r=0.333,P=0.005和r=0.351,P=0.004)。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管壁厚度较健康人更高,有斑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比无斑块以及健康人更高,说明颈动脉血管外膜是血管重构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最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Ⅰ组为30名健康人,Ⅱ组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30例,Ⅲ组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C),计算颈总动脉壁弹性的相关参数:可扩张度(DC)、顺应性(CC);观察受检者的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壁可扩张度、顺应性有较大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早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可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一起作为监测冠心病病情发展变化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建新  王岩  刘爱琴  封淑文  杜巧 《武警医学》2008,19(11):978-98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6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48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有无粥样硬化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阳性组,研究阴性组,对照阳性组,对照阴性组.结果 研究阳性组共42例,占研究组61.8%,研究阴性组26例,占研究组38.2%,对照组阳性组13例,占对照组27.1%,对照阴性组37例,占对照组72.9%.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导致最大剪切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块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