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与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维吾尔族CHD组(80例)和汉族CHD组(188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38.75%,23.75%和37.50%,汉族组分别为46.28%,29.26%和24.47%。维吾尔族CHD组超重患者明显高于汉族组(P〈0.01),血脂紊乱患者中,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患者明显高于汉族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CHD患者以三支病变为多,维、汉两组危险因素相比维吾尔族超重、低HDL-C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594例(维吾尔族170例,汉族424例)冠心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生化检查,并对维、汉族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站果:维吾尔族患者年龄〉40岁、有吸烟史和高血压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与吸烟时间、高血压病程有明显相关关系。维吾尔族患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较汉族患者提前,且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多。站论:降低血脂,提倡戒烟,防治高血压,改变饮食习惯段生活方式对于维吾尔族人冠心病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南京冠心病患者3021例(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部位。结果:①中国人CAG阳性率为69.4%,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5.2%,澳大利亚人CAG阳性率为75.5%(P〈0.05),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2.9%: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芰(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3支病变分别为26.0%和31.9%(P〈0.01)。③中国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29.8%和15.8%,澳大利亚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34.0%和26.2%,与中国人同性别比较,澳大利亚人男、女LM、RCA病变率均高(P〈0.01)。结论: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依次累及LAD、RCA、LCX、LM;与中国人比较,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而且男、女患者均重:与女性比较,两组的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均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房颤动患者病因及其民族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363例,分析其病因在各民族间的分布。结果:363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痛137例(37.7%),冠心病57例(15.7%),风湿性心瓣膜病97例(26.7%).汉族房颤患者255例(63.8%),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41.6%、17.6%、18%;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08例(27%),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28.7%、11.1%、47.2%;汉族与维族相比,其病因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房颤病人病因分布可能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高血压病为主,维族患者以风湿性心瓣膜病为主。。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方法:40列年龄45岁以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40例青年人AMI占同期我院住院AMI患者的5.7%,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6-45岁),心电图表现前壁梗死27例(67.5%),24例(60%)得以AMI为冠心病的决算 发表现;16例(40%)既往有心肌缺血史,其中约半数病程在1个月内;4例为再次出现心肌梗死。26例(65%)有吸烟史;13例(32.5%)血脂增高;9例(22.5%)有高血压;8例(20%)_嗜酒,8例(20%)有冠心病家族史。所有病例发病均以剧烈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首发症 。28例(70%)AMI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3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7例(23.3%)冠状动脉正常,23例(76.7%)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狭窄>50%),单支病变11例(47.8%),2支病变7例(30.4%),3支病变5例(21.8%),在所有40支病变血管中,LAD占55%,RA占32%,LCX占12%,8例成功行CABG术,2例PTCA术中1例放置支架,1例失败,结论:本文表明,有部分青年人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而少见弥漫病变的狭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其糖代谢状况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7月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3例,均在人院后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测定0h及糖负荷后2h血糖.与同期青壮年冠心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糖代谢状况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双支及3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VS54.22%,P〈0.01),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39%VS45.78%P〈0.05),弥散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79%VS32.53%P〈0.001)。研究组中.Ⅱ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出现,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和末梢型病变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糖耐量异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表现为多支、弥散性和末梢血管病变,且随Ⅱ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增高而增加。通过糖耐量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脉搏波速度(PWV)与冠心病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50%,维吾尔族174例,汉族385例)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100例(冠脉无明显狭窄),同时测定PWV,采用关联分析等对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血压、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后,维吾尔族患者PW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及汉族患者;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PWV水平升高,且冠脉严重程度与PWV水平呈正相关;多支病变其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结论:维吾尔族冠心病冠脉病变与PWV水平有密切关系,与汉族患者PWV存在差异,PWV水平高于汉族患者,从而为维吾尔族冠心病早期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甲型肝炎与汉族甲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维吾尔族甲型肝炎患者311例(成人13例,儿童298例),汉族成人甲型肝炎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维吾尔族组年龄(4.1±5.4)岁,明显低于汉族组[(29.2±11.2)岁1。维吾尔族儿童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例(19.8%)高于汉族成人组(3.4%),恶心发生率(28.2%)低于维吾尔族成人组(61.5%)和汉族组(51.7%),总胆红素[46(3-336)μmol/L]亦低于维吾尔族成人组[116(7-182)μmol/L]和汉族组[74(13~229)μmol/L]。维吾尔族儿童组患者发生3例肝衰竭,成人组无肝衰竭发生。结论 维吾尔族甲型肝炎患者以儿童为主.以无黄疸型肝炎为主.年龄小,维吾尔族儿童甲型肝炎患者应警惕出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10.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选年龄≤45岁的59例CHD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21例)和心肌梗死(38例)两组,分析并对比其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冠脉病变的对应关系。结果:冠脉损伤以左前降支单支病变最多占66.7%,冠脉重度狭窄者多占76.3%,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有7例CAG未见异常占11.9%,2例系变异型心绞痛,5例系急性心肌梗死;仅有7例存在侧支循环。结论:中青年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左前降支单支受累为主,狭窄程度重,部分患者CAG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遗传学方法,测定16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68例汉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比较ACEI/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的关系。砖杲:①汉族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型频率观察数与期望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冠心病患者ACE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0.296vs0.161,P〈0.01);③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比较,AC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④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积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砖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常规静息心电图(ECG)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ECG、2D-U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分别以ST-T异常、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固定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77例有发作性胸痛并拟诊冠心病患者的ECG、2D-UCG资料与CAG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7例胸痛患者CAG阳性53例,CAG阴性24例(其中女性患者占50%,年龄43~58岁占66.7%)。ECG敏感性88.7%,特异性66.7%;2D~UCG敏感性58.5%,特异性83.3%。结论绝经期间女性胸痛多不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有典型胸痛的冠心病,ECG仍是简便和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2D-UCG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时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于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治的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CAG检查,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CAG证实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为22.4%。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142例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ACS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干预组(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随访6个月,药物治疗组死亡为11.5%,再次出现ACS为61.1%。干预组分别为6.4%、2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临床诊断ACS患者及时进行CAG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92例患者根据其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HBsAg阳性率。结果:892例CHD患者中,HBsAg阳性者51例,占5.72%。其中CHD患者635例,HBsAg阳性者38例,占5.98%;非CHD患者257例,血HBsAg阳性者13例,占5.06%。两组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sAg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和CHD临床类型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HBV感染与CHD之间无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杨立华  李霖  黄创 《华夏医学》2007,20(1):68-69
目的:评价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占76.7%,平均年龄68.4岁;稳定型心绞痛占10%,急性冠脉综合征占70%,不典型胸痛占20%。同期选择60例患者进行普通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全部病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成功,手术时间(从穿刺动脉到造影结束)平均19.1min(8~46min),冠心病阳性率为73.3%,多支血管病变占35%,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为1.67%,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对照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不仅安全而且有外周血管并发症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汉、维吾尔族中风病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旨在根据脑CT检查的客观指标来指导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378例中风病患者行CT扫描,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的关系以及汉、维吾尔族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间的关系.结果:(1)中经络证CT表现脑梗塞占80.7%,中脏腑证脑出血占76.0%,病变性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脱证者脑出血发生率(91.2%)明显高于闭证患者(67.7%)(P<0.05);(2) 中经络证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脏腑证脑出血量多于中经络证,中脏腑脱证患者脑出血量多于闭证者(P<0.01);(4)中经络证以小病灶为主,中脏腑以大病灶为主,中脏腑脱证大病灶发生率高于闭证患者(P<0.01);(5)汉、维吾尔族中经络证以脑梗塞为主,汉族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6)中经络证Ⅰ型者汉族发生脑梗塞的机率高于维吾尔族(P<0.01).结论:CT是中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辨证为中风病者,需做CT检查协助诊断,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及病变大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死(MI)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诊断为MI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患者73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汉族患者303例(占41.0%),维吾尔族436例(占59.0%);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①两组冠脉病变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主干(LM);②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A型病变逐渐减少,C型病变逐渐增多;与汉族组比较,维吾尔族组LM病变、B型、C型病变率高(P<0.05);③汉族组MI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60~69岁年龄段占33.0%,维吾尔族组主要集中在50~59岁,占32.3%;④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Gensini总积分逐渐增加,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与汉族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支病变逐渐减少,三支病变逐渐增加;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重;维吾尔族MI患者发病年龄可能比汉族患者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2hPG〈7.8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mmol/L且2hPG〈7.8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mmol/L且7.8≤2hPG〈11.1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mmol/L且7.8≤2hPG〈11.1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h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B=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新疆伊犁地区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分析15例锡伯族和45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结果锡伯族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少于汉族,1.73±0.23 vs 2.33±0.12,P〈0.05;锡伯族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汉族患者,8.07±1.15 vs14.78±1.40,P〈0.05。结论锡伯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存在差异,锡伯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低于汉族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冠心病216例按年龄≥65岁及<65岁分为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1)老年组以三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单支或双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左主干病变多见,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以重度及完全闭塞多见,中老年组以轻度病变为主,中度病变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以C型及B型病变为主;中老年组各型比例相近,A型病变略多。(2)急性心肌梗塞老年组较中老年组多见,稳定性心绞痛中老年组较老年组多见,不稳定性心绞痛两组无差异,均为主导分型。老年组女性患者较为中老年组所占比重增加;老年组合并糖尿病,cTnI升高多于中老年组。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以三支病变,C型及B型病变,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为主,提示老年冠心病更需积极冠状动脉造影,及早血运重建。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危险性大,合并症发生率,术后早期病死率可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